APP下载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姚安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09-07曹家明

云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姚安农业产业肉牛

曹家明

(姚安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姚安 675300)

近年来,姚安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独有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尤其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姚安县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持续得到改善,农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速,城乡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8年,姚安县以群众认可度99.22%荣获全省第一,成功脱贫出列。之后,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县21万人民的共识,为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往深里做、往细处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改革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姚安县位于滇中腹地,国土面积1803 km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50个坝子之一,距州府楚雄84 km、距省会昆明269 km。姚安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业人口15.87万,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滇中引水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制约姚安经济发展的交通和水利瓶颈随即解除,姚安县将更进一步融入滇中城市群。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自2015年以来,姚安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始终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失时机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主导产业有效的聚合生产要素,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克服了滇中城市群给姚安带来的虹吸效应,从根本上激发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姚安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土地,土地是姚安的根本。姚安县以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土地流转金的保障措施,避免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农民经济损失和农地纠纷,同时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流公开规范运行,确保其他各类要素在农村土地上的合理配置。同时,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用水需求,在确保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把市场需求导向作为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核心,让市场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扩大农业产业用水的中高端供给,并对渠道供水、管道供水、非农业用水进行三阶科学定价,确保亩均常规农作物水价不超过产值的5%,增强了农业产业用水供需两端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群众对用水的认可度、接受率逐年上升。2020年全县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8993 hm2,增加6126 hm2。2019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2万hm2,比改革前减少1787 hm2,平均粮食作物单产提高72 kg。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水价改革,姚安县有效聚合农业产业发展各类要素,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县获绿色食品基地认定3533 hm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5400 hm2,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867 hm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品种、绿色食品认证49个品种、有机产品认证15个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4个,有机农业示范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姚安软籽石榴

云岭牛厩养

二、以改革优化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

姚安县充分意识到农业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关系着农业产业的分工,影响着资源和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关系着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而政府对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有利于有效动员全县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在产业发展中,姚安县以姚安坝子为核心,从2018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投入资金21.64亿元,打造6666.67 hm2高原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到2022年,实现园区农业产值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90亿元,园区单位面积产值、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姚安县政府既注重对经济结构有重大影响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同时也注重让市场在生产力布局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性的、竞争性领域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等来引导生产力布局,其他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就不干预,兼顾了集聚和分散,实现了产业的适度均衡发展,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姚安县的平坝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近年来,姚安县牢牢把握“牛富民、花富县,蔬菜水果是名片”的发展定位,把产业发展融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格局中来集中进行打造,全县成功创建3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并重点对发展基础好的肉牛和花卉产业集中人力、物力、精力、财力进行发展,完善肉牛产业担保和保险政策,出台《姚安县政府增信乡村振兴金牛贷实施方案》,设立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构建肉牛产业扶持金融服务新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用于肉牛品种改良、畜厩建设、贷款贴息、母牛增量扩繁、科普培训等重点环节扶持,促进农业要素有效配置,推动全县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全县形成了以肉牛为主的优势产业。为了避免单一的产业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姚安县站在提振云花的高度,制定了5年发展2000 hm2的中期规划和3年发展666.67 hm2花卉产业发展的规划,为全县花卉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落实了保障措施。姚安县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科学化、差异化选择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变、贪大求洋,随意主导甚至代民做主,丢掉了传统优势产业。比如,姚安县蚕桑产业群众基础扎实,有基地支撑、有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稳定,行情较好,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姚安县就注重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把蚕桑产业也融入到“一村一品”专业村中进行打造,既提高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也避免了新兴产业探索中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帮助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稳定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文章,农业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产业体系的发展,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就难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农业就只能是弱势农业、低效农业。在培强主导产业的同时,姚安县注重依托农业做大工业,持续加大有机肥加工厂和肉牛精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草海冷库仓储中心建设推进力度,与昆明花拍中心签订了姚安优质货源集货中心协议。着力发展肉牛、蔬菜、水果等农业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了农业技术要素向中高端聚集,逐步构建了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高了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产业链实现增值收益。随着近些年以“牛花菜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崛起,产业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克服了产业发展的同构化、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提高了资源空间的配置效率。

三、以改革推动产业招商提档加速

近年来,姚安县加大对农业产业项目的论证、筛选和包装策划力度,建立了农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库,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围绕全产业链定向招商的目标,在深入考察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实力、技术、服务、市场等因素,择优选择企业来发展农业产业。充分考虑到企业离市场最近,最能感受到市场动态、社会需求、技术走向等因素,将市场终端变成市场前沿,把产品供给由市场主体来决定,由市场主体来按照市场规律和自身需求配置资源,在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后再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设计开始,就注重结合企业的标准要求;在建设中,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实现了由职能部门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转变,提高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专门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例如,2017年以来,姚安县整合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7亿元专项建设高标准花卉大棚,为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量身定制花卉大棚发展产业,与此同时,全力推进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终端市场供给向最初市场需求转变。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级领导不定期走访招商引资企业,了解项目建设进展和生产经营情况,并将有关事项列入各级督查目录,定期督查通报,将工作完成情况与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挂钩,实现了企业求着办事向催着企业办事的转变,行业部门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投资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在产业发展中,减少了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干预,针对政府投资建设、企业拎包生产造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二权分离”问题,及时推出了银政企合作的创新平台,把成立平台公司作为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融合剂,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成立了姚安县农业开发投资公司,把园区资产进行打包整合、抵押贷款,通过融资解决园区建设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成立了姚安县农业开发投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方式招募运营团队管理农业产业资产,确保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更好的发挥,消除了农业企业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姚安农业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以改革实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优质花卉种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在促农增收方面,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创新发展,让农业产业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规避市场风险与挑战,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山区产业发展难、群众增收难的问题,把贫困乡(镇)、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资金采取“飞地模式”建在发展基础好、产业潜力大的坝区,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群众的收益直接挂钩。姚安县建成花卉生产基地后,交由农业龙头企业租赁经营15年,每5年一个阶段按照投资总额8%、9%、10%收取租金。2020年,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每亩1600元的租金;同时,县财政也通过设施租用获得了586.4万元的净收益,县委、县政府将租金收益按照20%折股量划拨给44个深度贫困村集体,80%划拨给全县9个乡(镇)贫困户,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的临时性救助等公益事业,实现了利益联结村所有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姚安以“一村一品”为导向,大力发展山药、魔芋、百合、核桃、肉牛等地方性特色种养殖业,做到了每个村有1~2个特色产业,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少都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2019年底,姚安县种植烤烟3893 hm2,实现产值2.5亿元;蔬菜复种面积达1.12万hm2,实现产值7.5亿元;水果1933 hm2,实现产值1.8亿元;花卉种植666.67 hm2,实现产值7000万元;肉牛存栏达14万头,价值15亿元。2019年,姚安县人均农业经营性净收入由3129元提高到3488元,人均增收35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从9033元增加到10870元,人均增收1837元。随着牛、花、菜、果四大主导产业带贫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6月底全县剩余的381户1053个未脱贫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17元和11924元,分别增长8.7%和9.7%。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做到了把实惠落实在群众身上,为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姚安农业产业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新世纪20年新主流电影发展景观
妈妈“糊涂”了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张雪梅国画作品欣赏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