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9-05赵宝鹏陈华卫王力杨会芹祝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7期
关键词:订单式轨道交通订单

赵宝鹏 陈华卫 王力 杨会芹 祝良

[摘           要]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开展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近年来的培养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分析了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岗位需求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情况,针对校企共同特点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当前人才培养发展的困境,并给出了解决当前困境的建议,为交通运输类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订单式人才培养;轨道交通;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34-03

一、概述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口已不满足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增量和专业化要求。国内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專业人才培养的高校相对较少,以原铁道部所属的部分本科高校和铁路大专院校为主[1],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校特别是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逐渐增多,但由于各类院校基础差异导致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可采用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以轨道交通类企业为主体,联合高职院校实施培养符合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既能满足企业大规模发展的需求,又奠定了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人才基础[2]。下面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二、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岗位需求分析

截至2019年年底,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共开通7条线路,线路总长302.285千米,在建线路10条,里程391.97千米。由于近年来成都地铁快速发展,人力需求巨大,为了解决人才供应问题,成都地铁与川内、川外多家高职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20年毕业生订单班培养合作院校已经发展到16家,共联合培养1772名学生,涉及司机、车辆检修工、供电检修工、通信信号检修工、站务员、轨道检修工、机电设备检修工7个岗位,分别对应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由以上内容,统计成都地铁需求岗位与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数需求,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司机需求岗位、车辆检修工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共1749人,占比43.3%;供电检修工需求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供配电技术专业,共479人,占比11.9%;通信信号检修工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共520人,占比12.9%;站务员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共1089人,占比27%;轨道检修工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共110人,占比2.7%;机电检修工岗位对应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共90人,占比2.2%。由此可以得出成都地铁对各高职院校专业需求人数强度依次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三、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情况

2011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就人才培养事宜进行合作,2012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开始施行“订单化”人才培养,涉及站务、车辆、自动化、AFC等岗位,2016年,学院年成立了轨道交通工程系,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三个轨道交通类专业。

(一)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情况

目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订单班”培养方式已为成都地铁输送324名毕业生,在校订单班7个,共260人,其中2020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2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订单班1个,2021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2个、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订单班1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订单班1个,见表2。

从近五年订单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参与订单班的专业逐渐发生变化,轨道交通工程系成立后,专业设置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3个专业,分别对应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的站务员、车辆检修工和机电设备检修工岗位。从2020届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岗位需求统计数据来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需求更强。由表2可以看出,2017届到2021届订单班招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其中站务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多,企业与校方合作意愿最为强烈,其次是车辆专业,一直维持稳定,机电专业2017、2018届具备需求,2019、2020届没有需求,且2021届需求量仍然不大。

(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过程

1.制定培养标准,签订培养协议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确定订单委派计划名额,签订年度订单《委托培养协议书》。校企共同制定年度订单委托培养招生选拔标准和身体检查标准。

2.订单班委培生选拔

订单班委培生选拔工作主要由学院完成,根据委培生选拔标准和体检标准制定“订单班”选拔工作方案,成立选拔工作小组。选拔完成后向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报送订单班学生名单。

3.订单班委培生培养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开发;订单班施行双班主任(辅导员)管理制度,校方辅导员担任订单班校方辅导员,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担任订单班兼职班主任;技能证书考核,订单班学生取得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中级维修电工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施行“每周一题”和“每月一文”学习制度,题目由兼职班主任编制,校方辅导员负责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交流,企业员工定期到校授课、开展企业文化与工作经验讲座;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学生到企业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

4.订单班委培生考核

订单班考核分为校方考核和企业考核,校方主要考核学生日常的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企业考核是在订单班培养中期实施一次集中考核,考核内容包含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综合基础和专业知识,企业通过考核结果实时掌握订单班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抽查和综合评估。

5.订单班委培生验收

验收合格标准,企业制定“订单班验收合格标准”,通过该标准进行订单班委培学生验收,订单验收综合考核成绩和验收考试成绩均大于或等于60分,视为验收合格。订单验收综合考核成绩=验收考试成绩*60%+月度考试平均成绩*20%+日常表现成绩*20%,学校方提供学生月度考试成绩、日常表现成绩。

四、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核心,是推动“订单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和保障体系[3],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没有成立专门轨道交通类订单班管理机构,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与推广力度不够。

2.校企合作章程不够完善,当前的订单班培养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为校方,虽然企业指派了兼职班主任及部分技术人员,但参与力度不够,基本很少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中来,学校仅通过成都地铁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教学,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分配。

(二)轨道类专业设置与轨道交通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由表1可见,成都地铁对轨道交通类各专业的需求程度,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轨道交通行业对各专业的需求程度,而学院开办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在成都地铁需求中占比2.2%,年度招生人数在90人左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在成都地铁需求中占比43.3%,年度招生人数在80人左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成都地铁需求中占比27%,年度招生人数在150人左右。可以看出当前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各专业招生人数与成都地铁对该专业需求的强度不匹配,并没有参照当前的行业对专业的需求进行招生;二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在当前行业内需求较小,在没有订单班的情况下,该专业就业相对困难,且该专业在成都地铁的订单班数量也相对较少,2020年成都地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没有订单班设置,2021年成都地铁在合作的14所院校中也有两个订单班,故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首先满足行业内需求较大的专业,同时缩小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的招生规模。

(三)专业基础较薄,合作培养企业过于单一掣肘专业发展

校企合作中学校方处于弱势地位一直是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对企业的需求大、依存度高,但由于当前开办轨道交通类学校较多,轨道交通类企业对学校的依存度有限,同时一些轨道交通类企业已经开办职业学校或建有培训机构,从而导致校方在校企合作中地位不高,当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类专业基础较薄,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与铁路类职业院校相比差距较大。

在校企订单班联合培养方面,当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仅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的开展订单班联合培养,校企合作深度较浅,没有达到深度的融合,同时随着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线路建设速度放缓,人才需求减少,加之企业开办自己的职业院校,双方订单式合作培养的延续存在困难,从而导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发展存在困境。

五、针对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从学院和企业层面来说,要实施好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在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价值和作用,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成立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履行进行管理与监督,建立“订单化”人才培养规章制度,规定校企双方各自职责,职责落实到人。对于校企双方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合作协议只是纸面上的约定,要把纸面的制度变成推动力,成立监管机构介入推动。特别是要监督好校企联合教学团队的教学情况,并由定期的会议进行反馈,制定奖惩措施。

2.建立校企联合教研室,确保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管理,结合实际制定校企联合教学团队授课安排,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安排,确保具有可操作性。

3.构建校企溝通协调机制,通过校企订单合作实践,定期组织沟通协调会,沟通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健全运行机制建设。

(二)定位行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上文讨论,学院招生规模与专业设置并没有与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应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根据资料查阅,国内部分轨道类高职院校一般会与多家地铁公司进行订单班合作协议,而学院当前只与成都地铁建立订单合作关系,且2022年成都地铁没有订单班委托培养计划,故扩大市场规模迫在眉睫,针对以上问题,应深入调研需求,优化专业设置,首先应统计国内各地铁公司近年来订单班人才需求情况,定位需求进行专业配置,同时调研各专业企业对学生素养、技能、知识的要求,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三)探寻校企合作市场,加强专业建设促进校企融合

校企合作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根基,全面拓展校企合作方向,向轨道交通各产业链、新型轨道交通、委外轨道运营企业等进行校企合作拓展,多渠道构建“订单式”人才配合合作企业,同时加大实训室建设、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促进专业建设,突破当前困局,具体的校企合作方向有以下四点。

1.向国内委外轨道运维企业拓展,由于当前全国各地铁公司人力成本限制,部分岗位的运维任务已经采用第三方外包形式完成,且逐步向全岗位拓展,委外轨道运维企业人力需求正逐步增加,与其“订单式”联合培养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2.向地铁上下游企业拓展,地铁上下游企业主要包括轨道车辆制造、维保企业及轨道设备研发与制造企业等,其在轨道产业中同样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人力需求同样旺盛,且由于其相对专业的技能要求对“订单式”联合培养的需求更加强烈。

3.向新制式轨道交通企业拓展,新制式轨道交通是四川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主要包括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山地轨道等,其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产业,同时也需要新型轨道交通人才,同样也是“订单式”培养的重要拓展方向。

4.向沿海及二、三线城市地铁运营企业拓展,國内沿海及二、三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但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院校较少,人才供给不足,可与其地铁运营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实施属地招生,也可采用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地铁运营企业稳定供给人才。

六、结语

通过对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当前学院订单培养的发展困境进行总结,并给出了解决当前困境的意见。总体来看,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应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跟随市场不断定位岗位需求、全方位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潘昌杉,方媛,王倩.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9,3(6):89-92.

[2]余钢.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7):17-19.

[3]胡宏亮.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33-3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订单式轨道交通订单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