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对口“2+3”人才培养模式的贯通设计

2021-09-05刘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7期
关键词:对口院校职业

刘颖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单独招生和中职对口。中职对口“2+3”是一种分阶段、分学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中职对口;“2+3”;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20-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提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录取原则

目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全国统考进档考生,其二是高职单独招生,其三是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是一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招生模式,分为普通对口和“2+3”直升两部分。

所有申报高职单独招生和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的考生均须参加招生院校举行的测试并取得相应成绩。其中,高职单招只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进行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

以2020年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为例,广西29所同类院校共同组建“2020年广西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联盟”,按照“整体策划、统一申报、现场笔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开展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联合测试工作,取得联合测试成绩的考生才具备高职录取资格。

其中,“2+3”直升考生是指与所申报高职院校签订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协议的考生,经所在中职学校、招生院校及自治区教育厅盖章备案的《2018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中的考生。录取原则根据申报院校“2+3”招生计划数,按照联合测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在“2+3”直升招生计划已录满的情况下,未被录取的“2+3”学生,将视为普通高职对口中职考生。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生源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他们不能升入普通高中、选择中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学生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上高中之后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小,不如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再通过“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直升到高职院校,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其二是学生家庭贫困,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继续读高中、考大学,冒着高考落榜或者大学毕业之后就业状况不理想的风险。而是选择尽快就业,帮助家庭缓解经济困难。其三是学生中考成绩太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面临辍学困境,又想继续读书,中等职业学校是他们切合实际的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否则,学生难以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不能在实习和就业中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局限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

(二)中职对口“2+3”学生学情分析

中职对口“2+3”是指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两年,参加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联合测试并通过之后,在签订合作协议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三年。

1.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欠缺

中职学校本身因未能提升办学层次升格为高职院校,为维持学校生存与发展,必须开设热门专业以吸引生源。而这些学校往往并不具备开设热门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很多中职、高职学校都争相开设,有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却极度缺乏。由于不具备开办条件,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造价类软件操作学习为主,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几乎空白;有的虽然设置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但是专业课程几乎全部采用外聘兼职教师。在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时,盲目办学的弊端就会完全暴露出来,学生不会看图纸、不会查阅图集等资料,甚至不会算量,使学生失去竞争力,逐渐被用人单位弃用,最终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2.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中职对口“2+3”學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语文和英语。但高职阶段的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具备高中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知识。中职学生缺乏这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使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难以接收和理解,甚至陷入学习困境。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建筑力学为例,课程开设两个学期,学生普遍感到非常困难,不及格、补考和重修的比率很高。再如专业必修课建筑结构,是建筑力学的后序课程,如果建筑力学没有掌握,对建筑结构及其他课程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使知识链条出现脱节。

3.实践操作性课程表现较好

尽管中职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薄弱,但是在实验课以及仪器、设备操作等实践课程方面有较强的表现力。相对于学习枯燥的理论课,材料、仪器、设备等的操作对他们而言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促进理论学习的兴趣。课程实训、生产实习等也有类似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对口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