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种好思政课责任田

2021-09-05秦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7期
关键词:思政课职业院校思政

秦谦

[摘           要]  在大思政、数据化时代,职业院校应正视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差的现状,推动全新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关    键   词]  思政课教学;内容方式改革;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28-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好“立德树人”主任务。思政课教学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具有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功效,能否打造思政课高效课堂,对提升教学时效,增强大学生认同感、获得感,种好思政课责任田尤为重要。

一、对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差现状的分析

为了解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对大二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情况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90份,有效率达95%。

从调查结果看:70%的学生认为职业院校开设思政课是非常必要的;30%的学生认为是否开设思政课对个人而言意义不大。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性:6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好;4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效果一般。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90%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基本不缺勤,但仍有60%的学生认为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一般。结果显示在职业院校大学生中,思政课受欢迎的程度相对较低。

具体分析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差的原因可以看出:60%的学生表示学习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不主动;40%的学生表示教材内容不易把握,学习有难度;30%的学生表示教师教学缺乏亲和力,无法吸引自己;70%的学生表示网络工具的诱惑太大,加上职业院校学生自律性较差,这是造成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听课状态不够好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目标既功利又实际,把思政课的学习与就业创业相挂钩,认为思政课与将来的就业关系不大,因而思政课变得“可有可无”,缺乏学习动力,“不求高分,但求及格”。

2.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必然存在一些文化垃圾。职业院校的学生辨识不清,他们正处在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阶段,这些文化垃圾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人格塑造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对当下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盲目追求,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正能量教育不太“感冒”。

3.手机依赖症的形成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手机是须臾不能离手的必备工具,生活离不开手机,上课同样离不开手机。问卷调查中,30%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玩手机再正常不过;15%的学生表示使用手机的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会严重破坏听课注意力,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

4.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偏低

近年来,通过春季单招入学的人数较多,几乎达到了入学人数的2/3,这些学生与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特别是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素质偏低,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都很有限,课堂自控力较差,也很难与教师的话题产生互动。

(二)教师教学热情不够

1.院校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院校对思政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还停留在“新闻宣传”的层面,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特别是对国家近年来新出台的有关思政课教师待遇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其他专业教师待遇相比偏低,在职称评定上也不占优势,思政课教师的地位较为尴尬,逐步导致思政课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热情。

2.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受挫

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很无奈,他们常把自己的讲课表现形容为表演“单口相声”,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仅占1/3,面对大部分毫无热情、表情漠然,或者“低头族”“手机党”学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变成“自嗨”,久而久之,他們难免会产生挫败感。

二、构建高效课堂,绽放思政课魅力

思政课是职业院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入脑入心,就要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怎样上好思政课,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讲课吸引力,通过影响力和感染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树立新理念

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在“互联网 + ”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理念的转变,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特征。“互联网 + ”使得思政课教学理念发生深刻变革,思政课教学要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 + ”相结合,在教学理念中植入互联网、多媒体、数字化思维,培养较高的媒介素养和信息技能,融入新媒体网络化语境,给大学生更好的代入感,才能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对网络化学习的需求。

2.提升亲和力

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影响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因素是学识素养、人格魅力、教学水平和情感亲和力。思政课教师提升亲和力,要做到“三气”:一是接“天气”,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理论视野,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给学生带来理性思考分析。二是接“地气”,以现实案例为支撑,将教材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让思政课教学鲜活起来,从而解决学生不学习的问题。三是接“人气”,避免照本宣科,关注学生需求,采取情感体验式、心理咨询式、精神关怀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职业院校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