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工匠精神的校企协同培育研究

2021-09-05陈风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7期
关键词:工匠协同校企

陈风玲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期盼中肩负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责任。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决定着单一依靠学校完成好培育责任是不现实的。高职院校需要协同企业共同开辟出一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共同构建和完善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并探索出让体系持续运转和发展的机制,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夯实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基础。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26-02

一、前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短短的几十年,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

二、工匠精神校企协同培育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职教育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在就业岗位上的薪酬待遇,忽视、轻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学生只注重眼前的待遇,不关心所学专业技术的内涵和价值,在价值观稍受社会因素干扰后就容易导致入职后频繁跳槽,急功近利,更谈不上匠心、匠情。加之很多企业在经济快节奏发展中缺乏对自身企业文化价值的坚守,严重缺乏对产品极度负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普通员工的匠人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赞许,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导致员工对工匠精神逐渐淡漠。

面对国家、社会对工匠的渴求,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立足当下,秉持匠心,肩负起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运用好校企共育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共同培育未来的工匠,制定特色的工匠精神协同培育体系,校企双方在共同追求、挖掘、创造工匠精神文化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技术人才培养的长远红利。高职院校在走专业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协助企业塑造出色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得到长久的职业发展。

三、构建校企协同培育工匠精神的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了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百花齐放,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体系设计纳入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虽有校企合作平台,但学校没有发挥好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的主体责任,缺乏引导企业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系化培育,星星点点的教育活动势必培育不好。因此,需要通过校企协同把焦点放在如何构建培育工匠精神的科学体系上来。鼓励创新机制探索,和企业构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让校企协同培育工匠精神落地落实。

(一)协同制定工匠精神培育方案

高職教育各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文化有所差异,所以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要求侧重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各专业确定未来人才主要面向的企业岗位群,调研分析必需的工匠精神内涵和外延,将工匠精神培育按体系有计划地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专题思政教育活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态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应该达到的人格能力目标,让工匠精神培育在校培养期间无处不在、自成体系。

(二)协同营造工匠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梳理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核。让学校和企业在学生成长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校园文化与工匠文化有机衔接,研究培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路径。校内的工匠文化氛围营造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墙展览、知识问答、主题讲演、外出参观、实地采访、各种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劳模以及本校优秀毕业生进校讲座或技术交流,传播和塑造工匠形象。在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运用劳动教育植入岗位服务意识,体验敬业奉献带来的价值感观。

(三)协同构建工匠思政课堂

依靠思政课堂解决工匠精神培育问题显然是偏颇的,但是在职业院校中思政课依然是锤炼学生品格的教育主阵地,并且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办人秋山利辉曾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培养工匠精神首要任务应该就是将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纳入思政课程教学计划,丰富思政课堂内涵,创新思政课堂形式,运用思政课堂打造特色的专题工匠课堂,通过思政实践活动和专题项目教学,让学生认知中国工匠精神的底蕴,把工匠精神在灿烂中华文明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展示给学生。邀请企业的工匠走进思政课堂,从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角度解析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联系,讲述工匠守匠心、铸匠魂的成长经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通过参观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感受匠人的执着坚守,再将企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相联系,激发爱国情怀的同时把匠心匠情的培养变成一种自觉。

(四)在实践中协同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重在实践,实践教学环节无疑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拓宽了校企共育的空间,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协同培育工匠精神可以从以下方面具体实施:(1)将工匠精神教育渗透到专业实训实习各环节,校企协商制定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环节学生需达到的工匠标准,通过明确分工和师资配备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到课程实践教学过程。(2)协同构建实习实训工匠精神考核评价机制。这就要求学校按照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规范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在课程考核中将职业精神素养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3)校企协同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材。以教材改革为契机,教学内容导入工匠案例,强化一丝不苟的品控意识和追求完美的态度,设计难度适宜但又需要精妙巧思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耐心专注,精雕细琢,大胆创意。

猜你喜欢

工匠协同校企
90后大工匠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