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行校企协同培养的探索实践

2021-09-05李小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7期
关键词:装配式校企技能

李小敏

[摘           要]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大量技能人才,为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加强行校企协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

[關    键   词]  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21-03

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因其体量大、周期长、资金流量大、GDP占比高、产业链长等特点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然而,其“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劳动强度大、效能低下、国际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制约了其传统产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应运而生。国家力推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等,新时代的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建筑又体现了建筑工业化,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

2013年,住建部印发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域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形成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2016 年2 月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力争用10 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同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推出了《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需要,于2016年首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设了“装配式建筑”方向,行校企联动,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推进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适应产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装配式建筑人才需求与传统建筑人才需求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分析,人才需求分别在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装配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与之对应的不仅是施工工艺的改变,而且设计咨询、造价监理、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等均有着自身的要求。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是该16个新职业之一。接下来,还会有新的相关职业出现。

通过对省内外建筑龙头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调研,明确产业发展所需的用人要求,结合人才面临的工作特点和作业环境,我们调整了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强调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的几个要素:一是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三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理念。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是基于传统建筑业基础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技能,该新技术新技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融合建筑学、材料科学、工程管理等学科知识,涵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营、维护等生命周期完整链条。因此,在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定位为:以服务区域性经济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培养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智能智慧设计、生产、施工与运维管理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于2014年9月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3]。作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坚持行校企三方协同育人,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其中的一个试点专业。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联盟,在当地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的支持下,开始试点研究与培养。自2016级学生开始,与浙江三杰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联合培养5名学生,并取得良好效果,第二年积极推进与当地3家特级企业实行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2017级44名学生;第三年与8家特级企业继续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2018级该专业107名学生;2019年12月圆满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通过行校企搭建平台协同培养,通过工学交替,促进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紧密结合,形成行校企联动格局,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合作机制见图1)。除此之外,每年还与企业进行订单班培养,为了加强学生认同感和企业育人责任,均以企业冠名设班。

二、推进知识与新技术对接,重构课程体系,实现“1+X”书证融通

(一)梳理知识结构,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等特点,梳理知识结构,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四类知识能力平台。以这四类知识能力平台为基础,构建了由“文化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组成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与原课程体系相比,重点突出了传统文化课程和劳动素质教育课程,重视德技并修与工匠精神,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铸魂育人;加强了课程群的构建,增强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课程的系统性。

猜你喜欢

装配式校企技能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