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文辉教授运用调心理乱汤治疗喜致情志病的经验探析

2021-09-05赵微刘希敏姚博马文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7期

赵微 刘希敏 姚博 马文辉

【摘 要】 七情过度则会引起机体病理性反应,“喜则气缓”,过喜会引起人体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头晕等症,临床属于情志病范畴。马文辉教授认为病理性喜是一种长期忍让克制的性格情绪,因喜而致的情志病其脉象上多表现为紊脉。三部六病创验方调心理乱汤治疗,协调整体气血,注重心肺,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情志病;三部六病;调心理乱汤;临床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102-03

Abstract:Excessive seven emotions will cause the body's pathological reaction,“Xi will slow your breath”. Excessive “xi” will cause restlessness, insomnia,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dizziness, etc. Clinically,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motional illness.Professor Ma Wen-hui, the academic leader of three departments and six diseases, believes that the emotional state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pathological“xi” is mostly manifested as disordered pulse on the pulse,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yndrome of disordered pulse. Its disease is in the heart, the disease is virtual, and the prescription is used to adjust the mental disorder.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words:Emotional Illness;Sanbu Liubing; Tiaoxinliluan Decoction;Text Case

中醫因情绪而诱发的疾病称为情志病。马文辉教授是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临床擅长治疗各种情志病。在传统七情的基础上,马文辉教授总结出了在临床最常见的喜、怒、忧、恐四种情绪,并认为喜在临床中多表现为病理性,是一种克制,忍让,委曲求全的情绪。

1 喜致情志病的机理分析

《说文解字》曰:“喜,乐也。”生理性的喜对应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一种开心,快乐,使机体气和志达,营卫畅调。正常的情绪表达,可以反映出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状态,一般情况下,生理性的情绪不会诱发疾病,只有在机体受到突发的强烈情绪刺激,或者受到长期的慢性的情绪刺激,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才会诱发疾病[1]。情绪的紊乱会造成机体脏腑精气的损伤、整体气血的失调、机体的气机逆乱等证候。

1.1 喜与心肺 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五脏藏而不泄,化精为气,为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机体的情志活动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的状态,为脏腑之“象”,反之,五脏精气的盛衰也可以通过外在的情志变化窥得一二。心在志为喜,“喜发于心而成于肺”,心主血脉,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而朝百脉,心藏神属火,肺藏魄属金,喜属火,火克金,心肺同在上焦,关系密切,相互影响[2],故喜志失常会影响心肺正常的生理功能。

1.2 三部六病对喜致情志病的新认识 马文辉教授认为在传统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忧、思、悲这三种情绪在临床上常常一同出现不易区分,且导致的情志病特点为同一类的情绪低落抑郁类,故概括为忧一种情绪。惊、恐常同时或相伴出现,都表现为对事物的恐惧和害怕,故概括为恐一种情绪。怒、喜、忧、恐四种情绪是情志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怒则气上,气机逆乱,上冲于脑,对应颅腔;喜则气缓,使心气涣散,对应胸腔;忧则气凝,气凝于腹,对应腹腔;恐则气下,气机下陷伤肾,对应盆腔[3]。

喜致情志病中的喜是病理性的,不是传统字面上的生理性的高兴,开心,而是一种过分理智,过分克制,过分忍让,委曲求全,处事圆滑的老好人主义,强颜欢笑,属于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是负性面情绪中的一种。情志病的发病过程是机体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的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情志类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一开始引起的只是量变,外在症状并不明显,直到过了量变的临界值才会发生质变,这时的外在症状才会凸显。机体在长期病理性喜的作用下,才会发病。

喜与心肺关系密切,病理性的喜在伤及心神的同时,也损害肺之魄,影响肺的正常气机升降出入的功能。“喜则气缓”,心主血脉,心血的运行依赖于心气的推动,病理性喜会导致心气驰缓,运行缓慢,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使血不养心,出现心悸不安,心慌,胸闷,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病理性喜会导致心神涣散不收,或神不守舍,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精神萎顿、反应迟钝等症[4]。“暴喜伤阳”,心属阳脏,病理性的喜可导致心阳损伤,会影响温煦和运化功能,导致阴寒内生,甚则阳脱,出现胸痹心悸、面白、肢冷、精神不振等症。

气血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血安和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正常运行,气血的变化可以客观的体现在寸口脉上[5]。气行则血行,血在脉管中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喜则气缓,机体在长期病理性的喜的作用下,脉管中的血的运行受到影响,会在寸口形成一种复合脉,兼顾细、迟、短、止、散等特点,在寸口表现为脉律不齐,艰涩难行,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把这种脉象定义为紊脉[6]。紊脉的出现标志着情志病的质变已经发生,机体的整体气血状态已经紊乱。

2 调心理乱汤的治疗思路

马文辉教授认为,喜而致的情志病患者寸口多为紊脉,临床表现为:情绪忍让抑制,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或伴有心脏不适等症。方用调心理乱汤[7]:柴胡15 g,黄芩15 g,党参30 g,炒紫苏子30 g,花椒10 g,甘草10 g,大枣10枚,百合30 g,乌药10 g,丹参30 g,郁金15g,瓜蒌30 g,五味子15 g,牡蛎30 g。临床效果显著。

调心理乱汤是三部六病学说独创的治疗喜致情志病的验方,是由小柴胡汤、瓜蒌薤白汤、百合乌药汤三方化裁而来,起协调整体气血,调心宽胸安神之功。

2.1 协调整体 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开发胸阳,半夏、姜、参、枣温补太少二阳,甘草调和诸药,七药共用,可使三焦得通,气机得畅,营卫得调,阴阳得和。小柴胡汤中柴胡、半夏一升一降,生姜、黄芩一寒一热,寒热并治,升降结合,使降中有升,升中有降,上下交流,气血通达。小柴胡汤的药性是两对矛盾的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拮抗,相互牵制,保持着平衡状态,此时方中各药都不表现出其个体特征,而成了同一性的,协调性的方子。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以苏子代半夏,取苏子降气化痰之意,以去半夏辛燥有毒;以川椒代生姜,取川椒温中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功,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和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8]。

2.2 心肺同治 喜致情志病,不仅会影响心,也会影响肺。过度的喜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肺主一身之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的正常运行需要肺气的支持,肺朝百脉的功能也需要心血为载体。心肺均在上焦,一阴一阳,相互影响,所以在治疗上要二者兼顾。瓜蒌苦甘寒,长于宽胸利气;百合轻清,温凉甘润,主入心肺,长于宁心安神;乌药辛温行散可入肺而宣通,行气散寒。瓜蒌、百合、乌药三味为用,共同完成宽胸宣肺之功。

2.3 调和气血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气血是机体最基础的物质,是正气之本,也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和阴阳失调的根本。三部六病认为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人体脏腑组织升清降浊、新旧出入都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来维持,气机的这种功能又是以血为物质基础。调心理乱汤中丹参能清心活血,“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郁金为气中血药,活络止痛,为丹参行气开路,使血液循行畅达;牡蛎收敛重镇安神,五味子收敛宁心。全方在协调整体的基础上,着重于纠正机体气机失调、气血功能紊乱的状态,达到心肺同治,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从而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3 案例举隅

案例1:患者杨某某,女,52岁。2019年10月14日初诊。以“头晕、乏力伴失眠半年,加重一周”为主诉来诊。既往史:糖尿病史6年余,近半年因家庭矛盾冷战忍而不发而发病。现症:近半年来,常自觉头晕、乏力,症状时轻时重,时觉胸闷、心悸,情绪不畅,有短气感。寐差、纳差。多方求治,症状或有轻时。近一周来,头目昏沉,乏力加重,自觉胸闷心烦而悸,常夜不能眠,眠则梦多,有食入不下之感,嗳气则舒。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可。停经一年。面色如常,神疲懒言,自汗,胸胁苦满。舌质黯,苔黄腻,舌下络脉青紫色黯而粗大。脉紊。辨证思路:患者因家庭冷战导致情绪的抑制与忍让,机体在半年内持续受病理性喜的影响,使机体气血紊乱失衡,导致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寸口表现为紊脉。辨证:喜致情志病,紊脉证。以协调整体气血,调心宽胸安神为法,在调心理乱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方药:柴胡20 g,黄芩15 g,炒紫苏子15 g,川椒5 g,党参20 g,甘草5g,陈皮20 g,生白芍20 g,丹参20 g,郁金10g,生牡蛎(先煎)30 g,瓜蒌30 g,五味子10g,百合30 g,乌药10 g、远志15 g,生龙骨(先煎)30 g,竹茹15 g,大黄6 g,火麻仁10 g,炒鸡内金15 g,葛根15 g,川芎15 g,合歡皮30g。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共14剂。

两周后患者复诊,情绪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头晕、乏力症大减,舌暗红,苔薄略黄,脉稍紊。自述药后大便次数增加,每日一行,便后自觉身轻。效不更方,嘱上方继服14剂。一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称已痊愈,情绪良好,精神佳,睡眠好无头晕乏力等症。

按:本病例为更年期女性,长期受病理性的喜的影响,导致机体整体气机紊乱,心胸气血运行失调,机体功能紊乱的症候群。治疗上整体协调气血与通调气机兼顾,侧重于代谢产物堆积而致的津伤郁热之实的解决,而获佳效。

案例2:患者李某,女,20岁。2019年6月4日初诊。主诉 “疲乏,失眠半年”来诊。既往史:患者自述大学住宿期间,宿舍关系不和睦,因性格原因憋闷在心中无处诉说,精神压力较大。现症:精神差,疲乏无力,情绪低落,纳少,食欲差,失眠,多梦,易醒。大便黏,每日一行。小便可。舌淡,苔白腻,脉紊。辨证:喜致情志病,导致的机体气血失调,紊脉证。以协调气血,调心安神为法,在调心理乱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方药:柴胡20 g,黄芩15 g,炒紫苏子15 g,川椒5 g,党参20 g,甘草5 g,陈皮20 g,丹参20 g,郁金10 g,五味子10 g,百合30 g,乌药10 g、远志15 g,炒鸡内金15 g,葛根15 g,茵陈15 g,合欢皮30 g。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共14剂。并嘱咐其家长耐心安慰开导患者心情。

药后诸症大减,嘱其多与同学家人交流,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半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称已痊愈,无失眠疲乏等症,情绪开朗。

按:该例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因宿舍人际交往障碍而长期受病理性的喜的影响,无处诉说,导致的心神气血失调,精神压力过大。治疗上以调整心神气血为主,宁心安神为辅,同时在心理上进行疏导缓解压力,使机体气血恢复阴平阳秘。

4 小结

喜作为情志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身疾病的症状。三部六病学说提出了喜致情志病的独特见解,认为病理性喜与传统意义上的喜不同,是一种忍让压制的情绪,会导致整体气血的紊乱,客观的脉象表现为紊脉。治疗上在注重机体整体性的同时,应协调气血、心肺同治,并独创了调心理乱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杜文东.中医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

[2]李芷悦,席宗程,邵好珍,等.“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80-82.

[3]范天田,姚博,马文辉.基于“方脉对应”模式谈刘绍武对情志病的诊疗思路[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1):4-5.

[4]蔡良,张虹.论“喜伤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211,213.

[5]吕娟.浅议《金匮要略》之寸口脉[J].四川中医,2007(1):32-33.

[6]马文辉.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第六讲整体气血论——整体内涵与整体病的表现形式[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281-1285.

[7]马文辉.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第七讲整体气血论——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1):1398-1400.

[8]高建忠. 小柴胡汤与协调疗法[N]. 中国中医药报,2012-08-29(004).

(收稿日期:2020-12-18 编辑: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