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语境下分析微信emoji 的话语意义

2021-09-05朱醒贵州民族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话语符号语境

朱醒 贵州民族大学

一、符号与维索尔伦动态语境观

符号从古代开始就被人们使用,达到共同的约定赋予某个符号表示某种意义。正是由于符号伴随人类活动产生,因此,其可视为信息交流的载体表象征,描述某个事物的特性、功能等。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语言视作一种符号系统,从其符号构成提出“指符”与“指意”,到皮尔斯就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提出的三元符号论,再到后来各大学者关于符号的研究,实则就是某个群体约定俗成后给予了符号意义。而这里我们所指的微信emoji 就是作为一种非文字、非语言符号的其中的一种,仅指代表情,作为另一种独特新颖的信息交流方式。

在语用学中,语言使用的意义就必须涉及语境。语境主要是在交际活动中通过主客体交流所产生的话语环境。论语境的发展变化呢,是先有静态语境,而后有动态语境的理论。在van Dijk[2]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叙述动态语境后,维索尔伦在他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语境顺应论”,从这层面来探讨语境与语言二者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交际双方根据各自的认知背景选择相应的语言形式,“从而改变或创造环境,使之向有利于实现交际目的的方向发展”[3]。换句话说,维索尔伦关于语境所持的观点是一种动态语境观。即语言体在交际中创造了语境,而非事先就存在某个语境。

二、大学生微信emoji 聊天的动态分析

语境的动态性是指语境并不是静止且一成不变的,它会跟随话语本身的使用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语境并不是绝对客观的,人们要达到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语言交际模式也会改变语境的客观性,因此,强调语境具有动态性。

就像现在许多大学生运用微信的emoji 进行语言交际,比如下面这个例子:(见表1)

表1

这组对话实则发生了语境的动态转变:

(1)客观环境:微信聊天表情,仅为幽默。

(2)当发出非语言符号,进行询问时,对方以同样的表情方式进行回应。

(3)与通常我们所用这些表情表达的本意相反,这些表情有另一层含义。

(4)如果只是看作单纯的聊天表情,则可以就表情进行发问,从而回到语言文字层面视角。

(5)但对话A 的询问是想表达表情后的意义,即“是否出来玩耍”,以表情回应,从而改变了整个客观环境。

2.做优、特色效益农业,稳定持续增收。结合武隆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经济,做强独具武隆特色的高山蔬菜、茶叶、特色林果、草食畜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使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结合特色农业,延伸物业链,开发旅游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6)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这两组例子中,用月亮来代表晚上,用几滴水滴来表示有点,薯条冰激凌很形象,以鼓掌表示认同,用双手向上表示达成共识,以手的形式指向嘴表示你说。

即使这些里面加入了一些特殊符号如“?”来表示“在吗?”“在干嘛?”用“!”表示“在的”,但是后来直接用表情来问“在吗”?以表情回复“在的”。而询问“你在干嘛?”也由符号“???”改变成表情组合,即手指向马来表示询问“对方在干嘛”。

(一)单个及多个的 emoji 也可以使语境发生“动”的改变

这些单个表情其原意本不是表达现在大学生所理解的信息,但是在经过这样一个集体文化的人都自然而然的以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运用时,它的语境实已经是由主体使用者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动态性。

(二)从多个emoji 组合成句看语境动态性

图一仅以一个男孩头像加上眼睛表示看见,再指出对象为女孩头像,最后以一个笑的表情结尾,组合成“我一见你就笑”。图二以月亮,手指指向女孩头像,外加一颗心形emoji,表示“月亮代表我的心”。图三以“圆圈”与“愿”谐音,指向女孩的心,以“100”同“百”,“手”通“首”,用“×”表示“不”,“心碎”表“离”,构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中国诗句。

这些例子皆表明了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将语境以一个背景的形式置于发展变化着的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因此,语言交际的发起者能够通过双方共有的知识体系来实现交际目的[5]。

三、大学生使用微信emoji 的语境广泛性

语境的广泛性为当代语用学下语境的另一个特征,顾名思义,就是“广”且“泛”。即不只是狭隘的理解为上下文的语境,而是所有与语境相关的语言、内容、话题等都体现其广泛性。当代的大学生不仅仅以单个的emoji 来阐述某件事当时发生时自身内心的真实情感,现在更甚至于改变了其原有的表达之意,运用于日常交流,逃避父母翻看聊天内容,而且逐渐扩大到对中国原有古诗词的emoji 代替。首先,正如前面文章中所提及的那样,大学生使用微信emoji 聊天,可以全表情对话而不出现一个汉字,双方也能愉快的交流,相当于以表情的形式代替了文字符号也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体现出双方平等的身份地位,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再至父母,父母的辈分皆大于子女,且思想文化与现在的子女有了很大的代沟,即使拥有相同的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但是生存年代不同,导致了语境的理解“难”。仅仅只看到一些表情符号的使用,却读不出信息要点,这也证明了语境是根据主体需要创造的。再次,当大学生惊喜的发现这些表情还可以用来表达一些平时难以说出口的话语,比如传达爱意,就像前面图中用纯emoji 所展示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以及“我一见你就笑”,这些例子皆展示emoji 的广泛使用。与此同时,那些以大学生为集体的文化也赋予了微信emoji 新的意义,如以表情“梨”代替“你”,“西红柿”代替“是”,“鸽子”代替“个”,“蜗牛”谐音“我”等,这些新的含义被各青年广泛接纳并使用。再至大一点的文化层面,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皆被emoji 所替代,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有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也是用表情组成。

因此,从上述例子可看出从单个表情至赋予表情新意义再至日常交流后大至文化层面,这些不是靠上下文就能够解析其中的话语含义的,其广泛度不仅是内容,话题,更是语言的选择对语境的广泛性的体现。

四、微信emoji 的话语意义对大学生交际产生的影响

无论是什么都需要辩证统一的方式对待问题。微信emoji在大学生这个文化小集体中的使用确实证明了语境是动态的,可以根据人为因素创造。动态语境的提出更加促进了语用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际能力的转变与提高。

但大学生使用emoji 进行人际交往,只限于简单的日常交际回答,仅约定俗成的几个emoji 并不能理解全部内容,甚至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其背后的话语含义。再者,中国传统古典诗词历史悠久,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表情符号就可以体现出其中的韵味深意的,这是对传统文化的随意改编且不尊重。且大学生的交际内容不只是简单的日常交流,还会涉及很多知识层面的专业话语,并不是简单的emoji 就能够解决的。只使用emoji 实际上也违背了语言使用的规则,无论是语言或是非语言符号都有一定的语法规则,涉及到诸多因素,这样不仅不利于交流,反而增添了阻碍。一旦多数人采取此种方式,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困扰,阻碍人际关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话语符号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符号,比多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符号的由来
跟踪导练(三)2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