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当代德化陶瓷创作之思考与体会作思考

2021-09-03李添进

东方收藏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摘要:德化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当代德化陶瓷在继承千年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笔者对于德化白瓷综合装饰如何充分发挥材质特点、立足传统、融汇当代的发展路径与努力方向等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此谈谈相关的创作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德化陶瓷;传承创新;创作体会

发展本土传统工艺已经成为当下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地方工艺文化产业优势,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当代手工艺文化价值,是许多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打响品牌与知名度,真正成为当地文化名片的重要途径。德化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当中,德化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以“明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艺术,更是世界雕塑艺术领域的奇迹。

我们知道,德化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如今也成为了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其影响和贡献巨大。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印纹陶的制作,有力佐证了德化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发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德化陶瓷已初具规模,唐代德化人颜化綵撰写了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宋元时期,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崛起,德化陶瓷开始大量外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明代是德化瓷人物雕塑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何朝宗独创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德化窑艺术家成功烧制观音、达摩、罗汉等陶瓷雕塑佛像,形成“何派”艺术,德化窑艺术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在世界陶瓷雕塑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明代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 ”,标志着中国白瓷生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清代,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名闻遐迩,更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特别是清代“泰兴号”沉船发现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进一步证明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全盛时期。民国时期,德化陶瓷又有了短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恢复与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陶瓷业逐渐成为德化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等三大产品体系的陶瓷产业格局。当代德化窑陶瓷艺术形成了纷繁多样的艺术形式,陶瓷艺术与新技术的巧妙结合,陶瓷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有了显著变化,在创作中求新求变,融入个性风格。这就是聪明的德化人民善于利用物质的属性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高度写照。

德化白瓷材质极其优良,在传统装饰方面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窑口的美学特质。近年来,随着当代装饰理念的介入,其在技法、材料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德化陶瓷装饰向当代综合装饰拓展已是大势所趋。匠人们从德化陶瓷艺术的趣味性和独特个性化中积极探索,到注意把握作品创造过程中思想精神与陶瓷表达语言形式的和谐结合,又从思想精神层面出发,寻求创作语言的自然表现和艺术突破,从而创作出富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个性的白瓷作品,这里体现了德化陶瓷匠人的理念革新和艺术追求。而德化陶瓷更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为前提,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提高了日用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那些集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日用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和审美情趣,更让人们在使用之余,有了可以把玩的物件,有了可以怡情养性的艺术品。

近年来,笔者对于德化白瓷综合装饰如何充分发挥材质特点、立足传统、融汇当代的发展路径与努力方向等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糅合现代艺术审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里结合两件获奖作品,谈谈当代德化陶瓷创作之思考与体会。

笔者作品《净瓶观音》,采用了白、绿两种釉色的结合,在德化传统的釉色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变革,新颖的创作手法和形式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在2014年荣获福建省第二届“闽艺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评比金奖。这尊净瓶观音头戴佛冠,背光浮雕,盘腿端坐,面容端庄秀丽,身着绿色衣裙,胸前佩珠串,衣裙下摆中部缀有璎珞,线条塑造自然大方。而脸部细致的刻画,则是体现笔者静心虔作的主要区域,其眼睛微闭,嘴角微微上扬,直落挺括的鼻梁,使得这尊观音充满了慈爱风范。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玉净瓶,表示观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以此普度众生。

日常工作中,牛也是笔者喜爱的重要创作题材之一,并因此在2020年“石牛山十大牛瓷”评比中荣获“活力牛犊奖”。先民猎牛、蓄牛、训牛,对耕牛畜力的利用是人类农耕文明的标志之一。伴随着华夏儿女一路而来的耕牛已经成为农耕民族最喜爱的动物之一,并成为十二动物图腾之一的生肖丑牛,它承载着人们安居乐业、風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因此历代的造像者都在用自己的双手抟土塑绘、凿石冶铸着牛的各种形象,当然,并不仅仅是形象上的表现,更将牛的风度、气质融入其中,化兽入性,体现中华民族一贯追求的优良品格和民族特性,赋予了丑牛极为深刻的社会内涵,拓宽了生肖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符号的外延。笔者的这件作品《牛气冲天》,取自牛的强壮自信、勇敢无畏等特点,在表现上以具象写实的手法再加以适当的拟人和夸张,高昂的牛头和高高扬起的牛尾相呼应,表现了一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神气,在表现力量与坚韧的同时又显得憨    态可掬。整件作品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胸怀远大志向的精神。特别是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在重新面对生活时,这种精神无疑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雕塑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内涵决定雕塑的形式,雕塑的形式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如今,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比较,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对刀工、雕工这些基本的技艺进行评价,而是注重作品所体现的神韵呈现和内涵表达。正是深知这样的艺术规律,笔者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融入自身的思考和探索,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陈明良.德化窑古瓷鉴定[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02):14-18.

2.李冰.本期主题:传统雕塑“生肖·丑牛”说[J].雕塑,2021(01):90-95.

3.郑有婷.浅谈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德化陶瓷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05):12-13.

艺术家简介:

李添进,1986年10月生。先后就读于德化职业中专学校陶瓷雕塑专业和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8年创办德化县定慧陶瓷有限公司并担任艺术总监,从事现代工艺、日用陶瓷、柴烧茶器和样品开发。2014年,作品《净瓶观音》荣获福建省第二届“闽艺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评比金奖;2020年,作品《苏武牧羊》荣获第七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铜奖,同年个人在“石牛山十大牛瓷”评选比赛中荣获“活力牛犊奖”等。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