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血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2021-09-03纪越张志茂王志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亚群淋巴细胞机体

纪越,张志茂,王志海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湖北 宜昌 443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重庆 40001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由环境与基因共同作用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可诱发诸多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国是AR高发国家,2011年一项调查发现,城市成人AR标准化患病率为17.6%[2]。由于AR的发病机制的特殊性,避免变应原接触成为了治疗的首选方案,但该方案应用较为困难,而以抗炎为靶向的药物治疗方案常常使患者难以耐受同样难以较好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对AR的深入研究,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ctive immunotherapy,AIT)的优点亦逐渐体现,但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现阶段仍有诸多问题尚未明确,故对AR的免疫调控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对其的预防、诊断和治疗[3]。sPD-L1是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 PD-L1)的可溶性形式,既往诸多报道显示,癌症患者肿瘤细胞中sPD-L1呈过表达,其表达上调似乎有利于抑制T细胞的增殖,使癌症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促进病情的恶化[4],但过敏性疾病患者机体sPD-L1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仍鲜有报道。基于此,笔者拟对AR患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AR患者120例。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相关诊断标准[5];②年龄在20~60岁;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内分泌疾病者;②伴严重传染性疾病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者。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方法

1.2.1 试剂及仪器 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置于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购置于上海闪谱高品质产品;流式细胞仪购置于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DTA-K2抗凝管购置于厦门海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血清指标检测 ①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经3 000 r/min离心后分离上清液,放置进-80°冰箱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D3+、CD8+、CD4+和CD4+/CD8+水平,方法为:EDTA-K2抗凝管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1.8 mL,染色后孵育20 min,随后采用FACSL ysing solution进行溶血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组sPD-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4.41±35.96)pg/mL vs (45.57±14.03)pg/mL];研究组C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3.12±3.48)% vs (71.02±7.62)%];研究组C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5.98±3.07)% vs (41.54±5.65)%];研究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93±3.24)% vs (28.95±2.15)%];研究组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49±0.30 vs 1.37±0.29)。见图1~5。

图1 两组sPD-L1水平比较 图2 两组CD3+水平比较 图3 两组CD4+水平比较 图4 两组CD8+水平比较 图5 两组CD4+/ CD8+水平比较 图6 血清sPD-L1水平与CD3+的相关性 图7 血清sPD-L1水平与CD4+的相关性 图8 血清sPD-L1水平与CD8+的相关性 图9 血清sPD-L1水平与CD4+/ CD8+的相关性

2.2 血清sPD-L1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血清sPD-L1水平与CD3+、CD4+、CD8+呈显著负相关(r1=-0.754,r2=-0.817,r3=-0.691,P<0.05),而与CD4+/CD8+呈正相关(r=0.810,P<0.05),见图6~9。

3 讨论

AR是起源于鼻黏膜的一种Th2偏离性炎症反应,为典型的I型变态反应,其病发与Th1/Th2的比例失调密切相关[6]。Okamoto等[7]证实,AR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缺陷。故早期对机体免疫功能水平进行评估,及时实施有效的血清标志物监测,有利于AR的预测和诊断。血清sPD-L1为PD-L1的可溶性形式,PD-L1为PD-1的同源配体,前者可通过与后者结合而抑制T细胞活性[8]。Ding等[9]证实,新抗原的减少可能为肿瘤细胞的逃逸提供环境,而患者PD-L1表达似乎为新抗原减少的主要诱因。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sPD-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异常表达的sPD-L1可能参与AR的病理生理。但在AR发生、发展过程中sPD-L1的异常表达是否与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存在某种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鼻黏膜部位的不成熟树突细胞与变应原结合使Th0细胞向Th2分化,Th2可激活B细胞活性使变应原特异性IgE分泌增强,其表达上调后可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明受体结合,当个体再次与变应原接触时,可迅速导致IgE发生桥联,使下游Th2细胞因子及血小板激活因子大量释放,而迅速引发流涕、喷嚏和鼻塞等症状[10]。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CD3+、CD4+、CD8+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AR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免疫紊乱,这与Wang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CD3+是机体重要的淋巴细胞,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动物实验[12]发现,CD3+的高表达有利于激活CD4+的增殖,使CD4+的分泌IL- 4的能力增强,而对IL-2和IFN-γ的抑制能力增强。CD4+是具有辅助性T细胞亚群,其可通过活化B细胞分泌抗体,正常机体中Th1/Th2处于动态平衡,当机体遭受异常抗原刺激时,二者平衡被打破,可迅速引起异常免疫应答[13]。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可通过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迅速诱发速发型变态反应,其机制可能为活化的Th2可分泌诸如IL-5和IL- 4等细胞因子,使病灶局部炎症水平升高。Luo等[14]证实,AR患者CD4+细胞水平呈低表达,而IL-5和IL- 4因子表达上调。而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并在迟发型变态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CD8+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当其表达上调时可有效抑制B、T淋巴细胞活性。机体CD8+T细胞的活化需要三种信号,炎性因子、共刺激信号和T细胞受体/抗原肽-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信号1),其中信号1即影响CD8+增殖,亦决定了其具有抗原特异性[15]。Kohanbash等[16]证实,当CD8+水平降低时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使IgE水平升高。为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论,我们观察了sPD-L1的表达与CD3+、CD4+、CD8+和CD4+/CD8+的关系,结果显示,CD3+与sPD-L1(r=-0.754,P<0.05)、CD4+与sPD-L1(r=-0.817,P<0.05)、CD8+与sPD-L1(r=-0.691,P<0.05),这预示着sPD-L1的低表达与T淋巴细胞的紊乱存在关系。但我们发现CD4+/CD8+与sPD-L1(r=0.810,P<0.05)呈正相关,笔者认为可能为sPD-L1与CD4+的相关性更强,而与CD8+的关系相对较弱,故在sPD-L1表达升高后前者受调控更佳灵敏,使得二者比值升高。而sPD-L1诱发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的机制可能如下:Mair等[17]通过不同浓度的sPD-L1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发现高浓度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低浓度组则无显著变化。这似乎解释了sPD-L1与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的原因。Wasén等[18]认为,sPD-L1可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从而促进T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水平。而毕玉娜等[19]的结果似乎解释了sPD-L1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紊乱的机制,其结果显示,sPD-L1的表达上调有利于将S期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调,而使G0/G1期细胞增多。此外PD-1/PD-L1途径介导的负性信号亦可有效抑制T、B淋巴细胞功能,而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的协同刺激分子,可能与这以信号通路存在密切关系。一项研究发现,sPD-L1在机体的含量与年龄呈正比,这似乎证实随免疫系统在外界刺激的不断作用下该因子的表达水平亦随之改变,提示了sPD-L1的水平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蛋白质可逆性磷酸化似乎可以解释这一结论,蛋白激酶可通过两方面影响信号传导,其一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将信号增强而诱发细胞反应,其二通过调节蛋白质活性而影响去磷酸化和磷酸化进程,是信号的终止、失活和启动放大受到影响[20]。PD-1的一个重要接头分子为SHP-1,后者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一种,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其可通过与细胞的免疫抑制性受体项结合而对T淋巴细胞进行调控[21]。

综上所述,sPD-L1在AR患者中呈过表达,其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密切相关。但本次实验尚存不足,如纳入样本量过低,仅为单中心实验,仍需进一步设置大样本多中心实验进行论证。

猜你喜欢

亚群淋巴细胞机体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