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耦合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1-09-03岳张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安徽省耦合攻坚

周 岳张 洪

(1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2.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脱贫攻坚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乡村振兴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2020年3月6日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起点。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的耦合协调发展。笔者从两不愁(吃穿)、三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的角度构建脱贫攻坚指标体系和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富裕五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2014-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安徽省内各市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再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各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的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内容。

一、构建耦合系统

(一)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安徽省各地级市实际情况,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层面来构建。

1.产业兴旺指标。本文选取4个指标来衡量产业兴旺水平:(1)人均GDP:代表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正向指标,指数数值越大,表明产业兴旺基础条件越好。(2)农业生产效率:以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衡量农业生态效率,正向指标。(3)农业机械化:本文参考贾晋的研究,利用亩均农业机械动力来衡量农业机械化程度[1],正向指标。(4)二三产业产值占比:该指标代表二、三产业发展情况,正向指标。

2.生态宜居指标。选取了5个指标来衡量生态宜居水平:(1)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反映各地空气质量,正向指标,指标越大,生态宜居水平越高。(2)森林覆盖率:正向指标,可以反映地区的生态宜居水平,指标越大,生态宜居水平越好。(3)一般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本指标借鉴刘孝恒的研究,正向指标,如果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高,工业一般固定废物的排放变少,越宜居。[2](4)公路里程数:该指标可以反映交通的便捷程度以及生活便捷情况,正向指标。

3.乡风文明指标。选取了3个指标:(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该指标可以反应区域电视的覆盖率,侧面反映区域人口精神文明水平,正向指标。(2)普通高等、中等学生在校学生数:反映中高等教育的程度和规模,正向指标,指标越大,乡风文明前景更广阔的。(3)乡镇卫生院病床实有床位:该指标反映乡镇医疗资源情况,正向指标。

4.治理有效指标。选取3项指标来衡量治理有效水平。(1)公安机关查处治安和立案刑事案件总数:负向指标,该指标代表区域内社会治理情况,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治理效果越低。(2)财政赤字率: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的所占比例。财政赤字比率高低反映基层政府财政状况和治理能力,负向指标。(3)火灾事故数:该指标借鉴廖文梅的研究,火灾作为危害人民人身财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火灾事故数可以衡量各地政府对于突发事故预防工作到位程度以及社会治理工作部署落实成效的重要指标,负向指标。[3]

5.生活富裕指标。本文选取3项指标来测算生活富裕水平:(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负向指标,通过城乡居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差来衡量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正向指标,通过农村常住人口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期增长比率来反映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3)农村人口人均财政收入:该指标指政府对于农村地区财政扶持力度,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裕水平,正向指标。

(二)脱贫攻坚指标体系构建。

1.收入层面。(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脱贫攻坚效果越好。(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负向指标,指标越小,家庭越富裕,脱贫攻坚效果越好。

2.住房层面。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正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脱贫攻坚效果越好。

3.医疗层面。(1)每万人医院床位数:正向指标,指标越大,意味着医疗条件越好,脱贫攻坚效果越好。(2)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正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表示每万人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越多,医疗条件越好,脱贫攻坚效果越好。

4.教育层面。本层面选取两个指标:乡镇小学在校学生数和乡镇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同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示教育基础越牢固,脱贫攻坚效果越好。

二、数据处理与评价

(一)指标标准化。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如下公式所示:

(二)确定指标的权重。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步骤如下:

其中:n代表研究的地区数量,Pij代表指标所占的相对比重。

其中:K=1/Ln n,代表熵值系数。

其中:Hj代表指标效用系数,效用系数越大,指标重要性越大。

式中:Wj代表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述方法确定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和脱贫攻坚指标体系权重(见表1)。

表1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指标权重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收入层面住房层面医疗层面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普通高等、中等学生在校学生数乡镇卫生院病床实有床位公安机关查处治安和立案刑事案件总数财政赤字率火灾事故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每万人医院床位数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小学在校学生数乡镇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张起%起元%元元%m脱贫攻坚教育层面2张人人人+++----+++-+++++0.02 0.17 0.09 0.02 0.04 0.03 0.02 0.04 0.10 0.21 0.10 0.13 0.12 0.10 0.18 0.17

(三)耦合评价。

1.耦合评价模型。耦合关系是描述不同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联程度,能反映系统的协调程度[4]。笔者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揭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者的耦合关系,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式中B表示耦合协调发展度,A为耦合度,U表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两系统间的综合评价指数,F(x)代表乡村振兴的平,F(y)代表脱贫攻坚水平,考虑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同等重要的,因此a=b=0.5,k代表调节系数,计算过程中令k=2。

2.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根据耦合协调度测算值的大小,将二者耦合协调度类别进行划分和研断(见表2)。

表2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度划分表

三、结果分析

(一)乡村振兴水平分析。结合图1分析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发现安徽省各地级市在2014-2018年这五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之间差异性较为显著。总体来看大多数城市乡村振兴水平呈现动态上涨的趋势,也有部分城市呈现变动下降的趋势,其中合肥市乡村振兴的水平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淮北、淮南、铜陵、安庆、池州、黄山)。主要由于对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两个层面的指标的关注程度不够。总的来说,在2014-208年,安徽省大多数的地级市的乡村振兴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动态上涨的趋势,而且各市之间的乡村振兴水平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逐渐朝着统筹、开放、合理的趋势发展。

图1 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

(二)脱贫攻坚水平分析。根据安徽省2014-2018年各地级市脱贫攻坚的水平来看,各市脱贫攻坚综合水平差异同样明显,合肥市、蚌埠市和芜湖市的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16个地级市中,有7座城市脱贫攻坚综合水平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合肥、蚌埠、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黄山),9座城市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呈现动态下降的趋势。从脱贫攻坚细化指标来看,脱贫攻坚综合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医疗和教育层面的四项指标现状值出现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在2014-2018年,安徽省各地级市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各异,在城乡经济差距缩小的同时,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层面的投入不够,从而导致多数城市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的趋势为动态下降。

图2 安徽省各地级市脱贫攻坚水平

(三)耦合协调度分析(见表3)。利用上文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出2014-2018年安徽省及16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发展度,并计算出2014-2018年各市的平均耦合协调度B,便于各区域之间的比较。从总体来看,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8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介于濒临失调和中级协调之间。其中合肥市的耦合协调等级达到中级协调,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黄山市、阜阳市5市的耦合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铜陵市、宣城市、亳州市、安庆市、宿州市、池州市、淮北市、淮南市8市的耦合协调等级为勉强协调,六安市、滁州市2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则为濒临失调。合肥市2014-2018年平均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7913,达到中级协调,而六安市和滁州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均位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921和0.4773。

表3 安徽省各市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度

四、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析

利用GIS10.2软件的断裂法将2014-2018年安徽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予以空间形式表达,具体见下图:

图3 安徽省各市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度类型

根据上图,安徽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层次显著,合肥市处于第一阶梯区,蚌埠市、阜阳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黄山市为第二阶梯区,除滁州市和六安市耦合协调度比较低以外,处于第四阶梯区,其他城市处于第三阶梯区。这一空间特征充分说明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各市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生态文明等情况相符。

合肥市在2014-2018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类型基本属于中度协调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和脱贫攻坚综合水平相当,反映合肥市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步协调发展,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也很到位。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经济基础深厚、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使得合肥市在贯彻落实两大战略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蚌埠市、阜阳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黄山市五市在2014-2018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类型基本属于初级协调型,耦合协调水平比其他大部分城市要高,脱贫攻坚的综合平均水平略高于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均水平。四市为从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乡村发展和建设成果以及乡村生态宜居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二者有效衔接,所取得效果也非常显著。从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去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应当是四所城市接下来工作部署的重点。

从处于第三梯度的城市来看,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类型基本属于勉强协调类型,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均水平也各有差异。其中亳州市的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高于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由于亳州市贫困县数量和贫困人口基数相对比较少,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容易取得效果,而且亳州农村常住人口比率高于其他城市,实施乡村振兴难度相对较大。第三梯度剩下城市的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高于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原因在于贫困县人口基数和数量相对比较多,脱贫攻坚战略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滁州市和六安市在2014—2018年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类型基本属于濒临协调型,且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高于脱贫攻坚的综合水平,原因在于滁州市和六安市在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过程中对于住房和医疗层面投入不足。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从总体和时间上来看,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8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介于濒临失调和中级协调之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耦合协调类型达到中级协调的是合肥市,达到初级协调类型的是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黄山市、阜阳市,濒临失调类型的六安市、滁州市,剩下其他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勉强协调。从空间上看安徽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层次显著的特点,合肥市处于第一阶梯区,蚌埠市、阜阳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黄山市为第二阶梯区,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南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处于第三阶梯区,而滁州市和六安市耦合协调度处于最低层次,第四阶梯区。这一空间特征充分说明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各市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特点相符。

(二)建议。

1.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因地制宜激发安徽省各地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各地农村发展内部优势,是深化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举措。首先是转变广大农民的理念,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扶贫扶志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去鼓励引导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奋斗,同时鼓励和引导新时代农民转型为“新型农民”改变现有农村人口的就业结构。最后是优化农村生产结构,各地级市要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创新农村生产机制,立足优势产业,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2.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第一同步推进物质和精神脱贫,实现农民物质和文明的双富裕。脱贫攻坚首要任务是扶志,解决贫困群众贫困思想,帮助贫困人口的精神脱贫,真正实现由内而外的乡村振兴。第二利用产业发展,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产业扶贫对于脱贫攻坚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出成果的办法,同时也是强化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长远之计。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强化产业帮扶措施,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

3.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先坚持精准与普惠并重,把“精准式”与“普惠式”相结合,通过均衡协调城乡发展来实现利益的均衡。再者积极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长效机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要发展产业扶贫,深化产业振兴,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最后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对农村改革步伐进行全面提速,突破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障碍,更大限度地去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的动能。

猜你喜欢

安徽省耦合攻坚
成长相册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