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构建及测度研究

2021-09-03武少辉

关键词:高质量指标农业

王 进,武少辉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难题、路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任保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的综合,是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1]因此,可以说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增长的体现,而是一个包含经济总量增长、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效率优化、理念创新等在内的综合性发展概念,其既有创新的内涵,也蕴含着复杂性和探索性。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数量农业转为质量农业发展阶段”。[2]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哪些重要因素,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等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学术界对于农业发展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成果,但是对于农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很多还处在具有主观猜想性质的宏观定性分析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很多研究虽然没有冠以高质量发展的名义,但其实质与高质量发展契合,可以纳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范畴。主要的研究方向可分为四类,包括农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因分析、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研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针对农业发展进行的实证研究等。第一,农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因分析。该部分研究多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各层次矛盾的深入分析,指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并且给出农业发展的方向。从促进乡村振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增长动能、调整生产结构等宏观层次角度为农业发展转型提供学理支撑并据此演化政策思路,其分析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3-4]也有学者将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手段,指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应为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现代化转型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5-7]第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些学者分别从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和产业效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8-9]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等是农业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推动力量,可以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的职业化是基础,农业的产业化是必由之路。[10]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高质量发展测量指标的时候尽可能考虑到原子层面的个体参与者,包括合作社、农企、职业农民、村民互助组织等。第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许多主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章在分析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各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主要从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推进产业融合、增加金融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品牌强农和科技创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只是以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尚不够深入。[11-13]第四,针对农业发展进行的实证定量研究。对农业现代化等的实证定量研究分为国家和地方(省市区)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除了有对我国各阶段农业发展进行的各方面研究之外,也有对美国等外国农业发展的调研实证。[14-16]地区层面有学者对我国江苏省、太原市等进行实证定量研究。[17-18]尽管已经有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但是总体来看,相关实证研究尚存在分散化和碎片化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式、区域性实证分析等均较匮乏,高层次研究成果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大体的分类,但是目前学者的分析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研究的视角和方式更多的是观其大略,总体论述,尚没有形成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路。对高质量发展必要性的研究往往会给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样涉及宏观经济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因此可以说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各方面的研究隔离开来,而应该以整体的、联系的视角来分析。前三类的研究按性质来分属于定性研究范畴,而最后一类涉及实证的定量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如何定量计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程度,其测度标准和层级等尚无公认的合理结果。本研究目的在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对陕西省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把握陕西省农业发展态势,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提供政策参考。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维度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板块中的重要一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基于人多地少以及国有、集体土地所有制等特殊情况,我国的农业发展在最近三十年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如今,随着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党的十九大适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达成,并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总体导向的农业发展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导向。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学者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不同于辛岭等从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等四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方法,王忠海提出了以“七化”(市场化理念、产业化思维、集约化投入、标准化生产、模式化管理、品牌化营销、信息化翅膀)思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19-20]受此启发,文章从结果导向出发,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要求,从产业化、绿色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四个维度建立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化注重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产业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产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高度和水平。农业由小农经营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匮乏,经济学意义上表现为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的原始积累不足问题。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起步,一方面,要解决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即合作社、农企等的原始资金投入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问题。绿色化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绿色发展就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为依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农业发展非一时一世之功,其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既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而不顾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能因为过分关注保护自然而对农业的发展诉求视而不见,这就需要处理好资源与环境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效益高质量与环境保护高质量的双重内涵,换句话说,农业绿色发展不单单指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还应包括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修复等内容,核心及关键是水土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工业发展进程(表现为工业产业的爆发式发展、持续优化升级与农业的手工作业、小农经营的长期共存)。为此,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二三产业就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缩小农业生产经营与工业生产经营的相对收益差距。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开采和利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掠夺性,人与自然的平衡很容易就会被打破,所以更需注意对土地、空气等自然资源的破坏加以约束,及时修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系统失衡与水土资源流失,促使农业朝着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专业化注重从业主体的专业性。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生产周期长、环境依赖性强、生产风险大、利润薄弱等特点使得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困难,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限制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只有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将农业生产的资源进行集中,同时培育新型经营企业主体和职业农民,将农民从一个社会角色转变成一种正常职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局,才能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培育并逐步建立农业特殊优势,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职业化等都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而高效化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度量农业发展成果。一方面,关注生产指标的提升,即生产率的直接提高程度;另一方面,注重产业发展的人本主义,关注产业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即农业发展的社会效果。产业化、绿色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分别从整体发展、绿色发展、主体质量和发展效果四个维度测度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及结果,涵盖了整体与部分、主体与客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突出了农业的发展结果与效果,力求综合全面地反映农业实际发展结果。

三、指标体系构建:框架与过程

(一)指标选取

文章从产业化、绿色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四个方面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在这4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确立了8个二级指标及21个三级指标(表1),指标选取过程秉持科学性、代表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文章选取产业总体发展和资源整合水平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其中以第一产业增长相对比重来反映作为研究主体的农业的发展占该区域社会生产的比重,用于度量农业发展的相对水平;以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表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及产业发展阶段;以合作社密度、重点龙头农企密度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三个指标反映农业产业内部相关资源整合水平。选取能源污染消耗、土地合理利用两个二级指标反应绿色化水平,其中以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单位耕地耗水量表示能源消耗,以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率表示污染程度;以复种指数和节水灌溉比例表示农业发展的活力及可持续性。从新型主体发展、人口结构优化两个方面表示专业化水平,以休闲农业密度、示范家庭农场密度、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密度三个指标综合反映陕西省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概况;农业经营年龄指数、规模农业经营户占比和城镇化率三个指标均表示农业从业人口分布情况。生产指标提升、乡民生活提质从发展表现和发展结果两个方面表征农业发展的高效化水平,其中以机械化水平表示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和设施基础,以农业单位生产率表示农业生产的综合效能。最后,为了测度农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条件及收入的影响引入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物流便利度三个指标,这些指标更加侧重反映产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表1 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权重确立

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文章确定了21个三级指标来描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解各指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大小,需要分别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为了保证指标赋权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文章选用了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进行初步赋权,并结合专家打分法综合得出各指标相应权重。由于各指标数据存在量纲差异和数量级差异,所以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其次使用熵值法依据各个指标相应的效用价值来得出其权重,并根据专家打分法对其结果进行适当修正,最后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确定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确权过程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

(1)

(2)

2.熵值法确定权重

第一步: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特征比重。

(3)

其中,Pij指的是第j这个指标i这个样本对象所占这个指标的比例。m为样本总数,本文中m=10。

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4)

其中,k>0,ej>0。式中,通常常数k和样本的数量m存在一定的关系,故可令k=1/lnm,0≤ej≤1。

第三步:计算第j项的差异系数。

gj=1-ej

(5)

对于某一确定的指标j,差异系数gj越大,则其对样本的评价能力越强,该指标对应的权重也越大。

第四步:确定权重系数。

(6)

四、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确立权重

(一)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数据来自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耗水量、节水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数据来自《陕西省统计年鉴(2018)》数据。城市GDP增加值来自各市统计公报中2018年与2017年数据差值,龙头农企数量、示范家庭农场数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数等数据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新型经营主体板块整理获取,全市面积整理自各市360百科数据。合作社数目、农业经营人员(包括35岁以下农业经营人员比例)、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经营户总数、农业从业人口、通宽带互联网的村比重、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村比重等指标数据来自各市2018年所做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薄膜使用量、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农业统计板块,休闲农业示范点数目等数据整理自休闲农业板块。城镇化率等数据则来自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权重确定结果及分析

第一步先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对于三级指标中的第一产业增长相对比重指标来说,其由农林牧渔增加值与城市GDP增加值的比值来表示,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得出该项比值后,我们运用公式(1)对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余指标以此类推。在对所有数据完成标准化之后我们首先运用公式(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特征比重(i表示城市,j表示指标)。其次,运用公式(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再次,运用公式(5)计算第j项的差异系数。最后运用公式(6)确定权重系数。由于熵值法确定权重受数据样本的影响较大,结果较真实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偏离,因此,权重结果根据专家的指导进行了适度修正。通过以上对相应指标数据的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表

不难看到,在四个一级指标中,产业化水平以41.13%的占比高居第一,专业化水平占比31.53%,位居第二,仅次于产业化水平。绿色化水平和高效化水平相当,较之前两者重要程度较低。笔者以为,该指标权重表符合陕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对于陕西目前的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毋庸置疑,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背景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中国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来看,我国GDP已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96915.6亿元,增长了240多倍,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18.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4734.0亿元,增幅为不到64倍,远远小于GDP增加幅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其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存在庞大的农业人口,使得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条件而推迟实行的机械化及规模化农业发展进程阻碍了农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和产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利用。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注重资源的整合及产业整体收益的提升,相应的会忽略或者弱化产业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用来表征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的产业化水平以及反映农业主体发展程度的专业化水平占据指标体系的重要比重是比较合理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农业的绿色化和高效化水平将会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指标权重也应随之逐步提升。

具体来看,在三级指标之中,第一产业增长相对比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以及规模农业经营户占比分别以13.98%、10.47%和13.66%占据指标权重第一梯队,这反映了在农业发展初级阶段,提升农业总体产值,加大农业投资比重以及加快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仍然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当前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一产业投资相对不足,土地经营主体分散,小农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相应的,放宽土地流转限制,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吸引投资“上山下乡”,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水平和收益水平是农业发展的可行方案。同时反映资源整合水平的合作社密度、重点龙头农企密度和表示土地合理利用的复种指数,反映农业经营人口结构的农业经营年龄指数等也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也需要我们多加关注。

五、指标体系应用:实证量化分析

解决了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后需要对陕西省各市农业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下面采取线性加权综合法得出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相应一级指标结果,并对量化结果进行排序,公式如下。

(7)

其中,i=1,2…m,Ii表示第i个城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量化结果,见表3。

表3 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量化结果

表3中的数据展现了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农业发展面貌。综合来看,在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区域之中,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而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且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突出。具体来看,关中地区以渭南市农业发展综合水平最高,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高达0.60,较之排名第二的咸阳市高出0.06个点,较之陕北排名第一的延安高出0.16个点,比陕南地区发展最好的商洛市也高出了0.14个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的三个市渭南、咸阳和铜川均属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位于肥沃富饶的渭河平原,自古灌溉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的积累促使其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发展水平最低的三个市之中,汉中、安康均属于陕南,榆林则属于陕北,农业各方面资源禀赋条件较差,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发展。2018年GDP排名之中汉中和安康也排名靠后,说明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榆林市GDP总量较高,其农业发展潜力更多是受生态环境的制约,所以,针对不同资源要素禀赋以及不同制约条件的地区,需要仔细甄别其发展瓶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路径及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仍然不高,且各地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发展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较为明显。从数据来看,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地域内,以关中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得益于渭河平原的优良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农业发展领域拔得头筹,且较之其他两个区域大幅领先,而自然环境禀赋较差的陕北和陕南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仅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延安及商洛发展水平较高。综合看来,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农业发展受制于自然资源禀赋的限制,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支撑不足,且反映农业纵深发展的绿色化水平和高效化水平指标较低,说明陕西省农业发展尚属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准备阶段。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克服因自然禀赋不足而限制农业发展的窠臼,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努力提升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促使农业农民由社会主体向经济主体转变。通过解放农业发展潜在生产力,释放农业发展活力,从而使农业真正成为陕西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撑。

六、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整合农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资源

农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其发展不能局限于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的小农经营,而应该努力扩大主体经营范围,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等各项资源,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投资与引导,在做好对农业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大投资与补贴力度,提升基础性和普惠性设施的配套建设水平。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农村和农业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经营大户、产销合作社等经营个体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解决农户因经营资金短缺而难以提升竞争力的问题。做好技术渠道服务化、市场化和普遍化。另一方面,着力破除农业发展遇到的制度和体制障碍。首先,进一步规范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台并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与治理办法。其次,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努力提高农村治理的效率与水平,让广大农村居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最后,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陕西省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人数不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应从整体上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增加财政拨款奖励优秀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企业+农户”等模式的联营、合作生产,推动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农业产业链生态。

(二)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建设

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是国际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发展绿色农业不仅能极大地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对农业的可持续和高效发展大有裨益。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建立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只有农村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上去了,农业生态化和绿色化发展才有保障。为此,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对畜禽鱼等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优先开展新技术应用与新项目实验工作。同时,需要改革财政支农政策,将政策性惠农补贴向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倾斜,鼓励农户采取绿色无污染的种植与养殖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业、畜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农业与二三产业部门之间具有紧密的互补性。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发农业的多重功能。一方面,做好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最终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周边产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稳定产品收益的基本面。同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二三产业加快与一产的深度融合,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新模式。一方面,企业以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户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农业生产联合社、土地流转承包、技术引进、精英引领等多种途径增强农产品议价权、竞争力和发展势能。通过加强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协调,打造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生产集中、优势明显、体系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综合体,打造特色鲜明、便捷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另外,应该大力推广新媒体、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各地区、各产业基于自身优势特点创新发展农业产销模式,完善电商等互联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物流、网络和服务现代化。

猜你喜欢

高质量指标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