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与分析*

2021-09-02武婧妤宁攸凉沈伟航王登举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化率测算科技成果

武婧妤 宁攸凉 沈伟航 王登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林业科技成果在现实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水平、评价科技创新对林业发展支撑作用的重要指标,已纳入林业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的目标体系。科学测算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1-3]、渔业[4-5]、海洋[6]等领域或某一地区[7],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科技成果统计实际,提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方法,测算2018年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并剖析制约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计算方法分为数量导向比值法和价值导向比值法[8]。数量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即某领域或区域已转化的科技成果占全部科技成果的百分比,能够直观反映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价值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即技术许可与转让收入占研发支出的百分比,侧重于反映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潜力及经济效益[9]。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测算以基于数量导向比值法为主[1-2,4,6], 但具体测算方法尚不统一。

关于已转化科技成果数的界定,主要有3种方法:1)规定转化标准,达到标准即视为已转化[1,3,7], 如新品种、 新技术实际推广达到一定面积或已完成技术交易且经济效益达到一定标准。2)由成果应用方出具证明,证明该成果已得到应用且产生效益即视为已转化[2]。3)设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果是否转化[5]。

关于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有2种方法:1)问卷调查法。国内学者多采用向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科技成果总量和转化应用情况数据[1,5,7,10]。 国外学者则通过委托行业协会、专业调查公司、技术转移机构等定期开展问卷调查[11]。2)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统计数据或统计年鉴数据进行计算[2,6]。问卷调查法获得的数据比较具体,但其代表性受到问卷规模、分布以及答卷质量的影响。统计年鉴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但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成果的数据不够精确。

综上,现有研究对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关于科技成果内涵的界定和统计范围、转化的判定方法、转化率的测算方法尚未形成共识,科技成果转化数据的获取方法也未统一,需要对已有测算方法做出优化,明确林业科技成果的概念、统计范围和成果转化的界定标准,优化数据获取方法,提出一套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林业科技成果测算方法。

2 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内涵

在一般意义上,林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取得的具有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的产出。按照科技成果的性质,林业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准确性以及判定条件的客观性,本文所指林业科技成果仅限定于应用技术成果,时间范围是自 “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首次登记入库至2018年底,期间所有林业应用技术成果均计入林业科技成果总量。

林业生产周期较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总体上比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更长,从产生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跨度更大,且不同技术领域的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本文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量的计算时间段设定为自某一成果产生至2018年底,只要发生转化,均计入转化量。

科技成果转化率即科技成果转化量与总量的比值。考虑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滞后性,本文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定义为基于成果存量和累计转化量的某一时间点的转化率,而不是某一个时间段内的转化率。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从成果产生到测算时间点所有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充分考虑了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及其个体差异,较规定时间段的计算方法更加准确。

2.2 抽样调查法

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管理,是全国最全面、最权威的林业科技成果数据库。该成果库涵盖全国31个省(市、区)14个领域7种形式的林业科技成果。其中,14个领域分别是林木良种、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病虫害防治、木 (竹)加工、林产化学、林下经济、林业机械、森林防火、木本粮油、信息监测、野生动物保护、林产品加工及其他,7种形式分别是鉴定成果、认定成果、审定良种、认定良种、验收成果、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10—2018年,入库的林业科技成果总数7 797项。

本文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的入库成果数据为基础,借鉴贾俊平[12]与李洁明等[13]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在机械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公式确定样本量。假设统计误差6.32%和置信水平95%,计算得到所需样本量为233。进一步假设调查问卷回收率58%,求出所需的调查问卷总数400份,即为发放调查问卷的数量。

样本量确定后,采用比例分层抽样法,将成果库中所有林业科技成果按照年份分为9层,每层均按5.13%比例抽样。首先用EXCEL收集成果库中2010—2018年全部林业科技成果的成果库号,在此基础上用EXCEL随机函数从中抽取400个成果库号,作为调查样本(详见表1)。

表1 林业科技成果抽样调查样本分层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所抽取样本科技成果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成果库号、成果领域、成果名称、第1完成单位、第1完成人、联系方式、成果获得时间、成果形式等)进行整理,按成果第1完成单位对400个样本科技成果进行分组,于2019年11月向第1完成单位发放问卷,从成果概况、研发经费投入、成果转移转化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问卷统计过程中,对于不够明确、不够准确的问题通过电话访谈进行核实。

2.3 条件判定法

本文采用条件判定法判定某项成果是否转化。在充分吸收借鉴以往研究成果[1,3,6-7]中判断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林草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应用状态、成果推广情况、已转让单位数、转化收入、投入产出比、推广项目资助情况方面设立6项基本条件,其中成果推广情况包括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林面积、繁育苗木数、技术培训人次、生产示范线6个子条件。

判定方法:若某项科技成果的转化指标满足2项及以上基本条件,则视为已转化;否则,视为未转化。鉴于第2项基本条件包括6个子条件,规定若某项科技成果的关键指标满足第2项中2个及以上子条件,则视为满足该项基本条件。

按照本文确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定义,若某项林业科技成果自入库以来转化过多次,则只计算1次 “已转化”,不重复计算。

2.4 数量导向比值法

基于抽样调查信息和条件判断结果,采用数量导向比值法测算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于成果库仅统计了2010年以来的林业科技成果,故2018年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准确含义是 “截至2018年底2010—2018年入库成果总数中林业科技成果已转化数的占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收集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涉及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收回有效问卷377份,实际回收率94.25%。由于实际回收率高于初始假设 (58%),计算得出实际统计误差为4.92%,明显低于初始假设值 (6.32%)。

在成果库中,设定了林木良种、森林经营等14个专业领域。本次回收的有效样本涉及除信息监测以外的13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林木良种占43.77%,生态修复占8.22%,森林经营占6.63%,木本粮油占5.84%,林下经济占5.04%,其余领域占比均在5%以下。

从研发主体看,科研院所在样本中占比达到53.58%,高校和技术推广机构分别占20.95%和14.06%,企业和其他研发主体均不足10%(见表2)。科研院所和高校成果以林木良种、森林经营和生态修复为主,技术推广机构以林下经济、病虫害防治和木本粮油为主,企业则侧重于木竹加工。

表2 样本中各类研发主体的成果数及占比

3.2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结果

经统计,在377项样本成果中,可判定为“已转化”的成果数为231项。采用数量导向比值法计算,截至2018年底,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1.27%,与 “十二五”期间55%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有了明显提高,接近 《林业科技创新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65%的规划目标[14]。

从专业领域看,转化率最高的是林木良种(69.09%),其次是野生动物保护 (66.67%),木 (竹)加工和林产化学的转化率较低 (分别为33.33%和31.25%),各领域之间转化率差异较大 (图1)。整体上看,林业第一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于第二产业。据调查,林木良种类科技成果大多采用直接种植、推广种植、售卖苗木等自我转化的方式进行应用和转化,转化周期短、程序简单,对硬件设施要求不高,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林木良种成为林业科技成果中优先推广和应用的一类。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病虫害防治等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主要通过实施国家财政科技推广项目实现转化,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技术属于产业富民实用技术,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林农的欢迎。林产品加工、木竹加工、林产化学的共同特点是技术门槛较高,转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果转化。

图1 科技成果转化率排名前10的林业专业领域

从研发主体看,转化率最高的是企业,转化率高达87.88%;其次是技术推广机构,转化率为67.92%;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为60.76%和55.94%(见图2)。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研发目标明确,研发和生产结合紧密,转化条件好、程序简单,加之成果是否转化往往与研发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相关,促进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科研成果的组装配套、中试孵化和转化应用,因此其成果转化率仅次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大多是国家计划类科研项目的产出,且公益性科技成果居多,这类成果技术门槛高、经济回报低,加之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和奖励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成果转化。林场、苗圃、植物园等其他类主体不以林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作为主要工作,所以成果数和成果转化率均较低。

图2 各类研发主体转化率比较

3.3 成果未转化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林业科技成果未能顺利转化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在未转化的146项成果中,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未应用的为112项,占76.71%;内部原因导致未应用的成果数34项,占23.29%。

从外部原因看,超半数的成果导致其未应用的因素是 “资金渠道”和 “管理”。有的成果由于缺乏后续的转化资金,影响了成果转化的进度;有的研发机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对科研人员经济奖励少,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在内部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 “技术成熟度不够”“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新成果替代”。一些成果尚处于研发初级阶段或中试实验阶段,与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一些成果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虽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但目前难以找到转化应用市场主体;还有一些技术领域发展较快,几年前的鉴定成果已经被新的成果所替代。另外,被调查者普遍反映,对科技成果的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够通畅,导致成果持有者找不到转移对象、技术需求方找不到合适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转化。

4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测算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1.27%,与 “十二五”期间55%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有了明显增长。各领域、各类研发主体成果转化率差异显著。调查涉及的13个林业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的是林木良种,其次是野生动物保护,木 (竹)加工和林产化学的转化率较低。在各研发主体中,转化率最高的是企业,其次是技术推广机构,再次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林场、苗圃、植物园等其他类主体的成果转化率最低。此外,根据调查结果,70%以上的林业科技成果未转化是外部原因所致,其中缺乏转化资金是首要原因;同时,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显著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技术成熟度不足、与市场需求不吻合、已被新成果替代则是导致成果未转化的内部原因。

4.2 建议

1)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设高水平、长期稳定的科技交流平台,打通研发主体、成果需求方、金融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交流的渠道,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推动研发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发策略,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从源头上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能力。

2)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针对部分科技成果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及时得到转化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公益性较强的生态修复、森林经营、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要在科技推广项目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针对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使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政策,增强科研机构和成果发明人的自主权,提高研发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的分配份额。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克服 “四唯”倾向,注重市场认可和实际贡献,将专利成果、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不仅要开展科技知识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要系统开展产业发展、业务开发、市场融资、项目管理、创新营销、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5)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带动。及时总结科技成果转化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途径,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建立高标准的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全行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转化率测算科技成果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四川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对策研究
城市创新指数设计与实证研究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