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斛对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2021-09-01宋文宝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徐悲鸿素描中国画

宋文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中西美术思想的碰撞

受到战争的影响,西方的各种先进思想开始传入中国,青年的知识分子开始分成三类:一类积极地接受西方新思想、一类抵触外界思想,大力发展传统国画、一类学习西方思想弥补传统中国画中的不足而寻找突破。

社会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其中,美术也是受影响颇深的门类,虽然中国的大门是被帝国主义强迫打开,但是也间接地将西方先进的艺术思想带到了中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中国有了新旧两种艺术思想。他们爆发出激烈的冲击,相互影响却也相互收益。激烈的冲击是因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和一些顽固人的抵抗学习。相互受益是因为有大量的年轻人积极学习接受西方新思想且与中国传统画的相互融合。这群年轻人不畏惧帝国主义的强权压迫用自己学习的知识,用手里的画笔,心里坚定独立自主的信念与帝国主义相抗争。李斛就是其中的一位,正是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时代,所以他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生活,所以他的艺术作品大多都是偏向描绘现实的内容。他还将这种写生于现实的方法教受给他的学生们,融入到他的美学教学体系中。

二、中西融合践行者——李斛

(一)在新时期的探寻

李斛创作作品时,从未忘记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题材和绘画手法上取得突破。这不仅仅是为了与传统中国画不一样,还是为了与新时期的中国艺术思想相接轨,李斛学习西方的绘画,将他们绘画中积极有用的一面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创造出了不一样的写意人物造型方法,在当中运用了素描的光影关系,油画的色彩关系,极大地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艺术家所生活着的周围环境,受过的教育,社会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创作灵感,艺术家常常将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物当做作品的素材,之后再通过艺术家自身的主观想法加以重组,排版,删减等这一切的行为都发挥艺术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0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变革也存在着巨大的变化,李斛就是这种巨大变化的领先者,在牢记徐悲鸿艺术思想的指导下,注重素描,注重中西方的相互结合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大大地推动了中西融合的进程,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李斛的艺术创作始终贯穿着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李斛刚学画的阶段,就曾深受他的影响。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李斛一直谨记,所以他的素描作品十分细腻生动,他在创作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的时候都会精心地去描绘一张素描作品,尤其是对于人物关节部位的把握,之后再把素描的关系运用到写意人物上。

他将素描中的可用因素运用到中国画中,这使李斛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准确,特别是对于人物的细节刻画,超高的素描技巧和不凡的努力为李斛的中国画改进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心系社会时事

李斛一直坚持并延续着徐悲鸿和蒋兆和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同时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没有照搬前人的想法,而是进行了吸收理解,并增加了他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李斛始终坚持用现实的手法来表现作品情景,让情景当中存在着生活的气息。仔细而又深刻的观察绘画对象不仅仅是为了将刻画对象的外貌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描绘出刻画对象的精神内在气质。这就是形象造型方法,它既符合造型规律,又能将“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的气质与现实主义相融合。

李斛自己就是生长在战争与动乱的社会时代,因为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对于人性的特点有着很好地把握程度。《嘉陵江纤夫》是李斛的代表作品之一李斛对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动态做了精细的描绘,人群赤膊的男人身体一致倾斜向前,许多人物形象重叠在一起的动态交织在一幅画面当中形成了一种集体向前的律动感,人物拉升的肌肉说明人物真在用很大的力气,勒入皮肤的绳索表示人物的不愿放弃,全体人物的各种动态都表现着人们对于苦难的永不放弃对于强敌的永不言败。李斛自身的艺术来自于身边的生活,身边的人民。他常常坐在村间仔细地观察百姓的动态,熟悉了他们身上的“味道”正是因为多年的历练,才能够画出惟妙惟肖的人物画。

李斛认为“造型艺术就是描绘事物,通过主观的加工,来表达情感的。”“只有在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神形兼备,因为表现的结果是决定于我们对对象认识的程度。”他指出“要用心去感受生活里的细微之处,人物的一言一行,山水的一沙一粒,最微小的也是最为生动的”他所说过的话他从未忘记,并且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履行验证自己所说的,他用自己的言行来展现绘画是需要细心观察与切实感受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记录下每天的生活,用画笔记录下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每一位百姓。

三、变革的美术教育

(一)改良传统美术教育

李斛的美术教育观是在新时期的熏陶下形成的,在学习传统绘画的同时也注意着西方艺术思想的培养,所以他的美术教育观也就具有新时期开放,创新,变革等的特点。李斛以身作则,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常常告诫学生要努力地掌握好素描的知识,素描学好了,对于造型会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画自身的教育非常重视技法理论之间的传承关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带着学生学习,学生要先去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当掌握了基本的绘画知识,才会让学生进行写生。当然,也有一些是总结古人的特点再经过个人的主观加工。而李斛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以西方绘画的理论与技巧,画素描不一定全都有用,但是对于传统中国画形体的理解与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中国原有的美术教育就是重视师承关系的,但是经过新时期艺术思想的开放,西式的美术教育体制也慢慢地开始传入中国,中国自身的美术教育体系开始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渐渐地中国的新式美术就开始产生。新体制的产生就会促使新式美术学堂的创办,于是开始大量的招生,以此来扩大新美术教育体系中西融合的影响范围。徐悲鸿可以说是新式美术最早的提出者,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学习西方艺术思想的美术家,在学成归来之后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美术教育的行列,他看到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心里十分悲痛,就想用艺术救国的道理来帮助社会渡过难关。教育家蔡元培曾经也提出过以美术来教育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斛在美术的学习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徐悲鸿的影响,所以他的学习方法和理论是有部分与徐悲鸿相似,就比如李斛的素描技术就十分的精湛要,他还常常向学生灌输这些观点,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在他们的身边看着,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教导,在看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就能够很好的因材施教。李斛还告诫过学生,不要单纯地只是为了画好素描而去学习素描,在传统中国画当中,素描的学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的作用,国画的技法还是核心,不能把核心给抛弃了。西方的艺术色彩和形体方面确实有中国画所取的地方,他们的表现方式也更加具有视觉效果,这些东西可以吸取到中国画当中,拓宽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但是却不能以他们为主,最主要的还是吸取他们能用的方面来促进中国画的发展。

(二)继承与拓展

李斛在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教授时。他说,“只有在正确和全面地理解物体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形状和思想,因为表现的结果取决于我们对物体的理解。”李斛认为,仅仅是只靠课堂里的内容是远远不够培养优秀的学生的,必须还要有课外的学习,学生要主动地观察事物,锻炼自身的造型能力。要将自己的内心放入事物的内部去感受事物的变化,要准确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很好地将事物表现出来。因此,他会自己带着学生进行室外的写生,与事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感受事物的内在表现,通过自己的眼睛将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提高形体的感受能力。

李斛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要多多地进行素描练习“素描是锻炼眼睛锐度和双手坚定性的最好方法。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形体造型能力,观察的能力,并且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最好方式”。素描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对于整体的把握,在细节上的处理上也可以有所提高,在物体的造型上更是可以有很好的锻炼,同时也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李斛热爱艺术,在艺术里创造美好。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体现,他坚持着中西融合,坚持走现实主义的道路。以中国画为骨架,以西法为血肉去表现作品。李斛的艺术思想深受徐悲鸿和蒋兆和的影响,他在吸收了他们思想的基础上还加上自己独到的艺术创新,并且还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使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李斛的新式美术教育观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要贡献,新式美术教育促进了中西艺术之间的相互交融。

猜你喜欢

徐悲鸿素描中国画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中国画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武汉素描
素描
《远方》中国画
跟踪导练(一)4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