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1-09-01赵哲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

赵哲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伴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文化的发展,我国拥有悠长的历史,其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相关部门并不重视民间音乐等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发展面临较大的问题。为了保障民间音乐的发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看到民间音乐,我们必须要重视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当前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

(一)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常来讲,音乐与音乐人二者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二者之间一荣俱荣。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一般从事艺术类工作的人都是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是民间音乐的从事者通常是人民大众,有的甚至是农民,由此可以看出与其他类别音乐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别。可是关注音乐的人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音乐本身,并不会去过多关注创作者。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多数为年轻群体,年轻群体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度并不高,甚至认为这些作品比较落伍,所以传统音乐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伴随着著名传统艺术家相继离世,后人也无人关注的状况,民间音乐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音乐类非遗文化面临困境的另一大原因是因为多数人民认为保护工作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有的地区生活条件较差,更多的人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当中,对于文化方面的事情关注度较低,认为传统音乐已经过时,所以没有比较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遇到了困难。

(二)民间音乐生存环境受到冲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而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参与其中的人数大大减少,发展的环境也受到了限制,以往人们都是群居在一个地方,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有一种不一样的感情,音乐成为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音乐的热情也逐渐减退。

(三)民间音乐的听众

当前民间音乐的发展环境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欣赏音乐不仅仅受到观赏方式的影响,环境与周围的档次也会影响观众的选择与感受,而且媒体的评论对人们的影响极大,人们根本无法亲身体会到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过度的商业化与商业开发会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与评价。

(四)名录不均衡,补助分配不合理

从当前我国所公布的“非遗”名录的情况可以看出,传承项目与传承人之间数量相差较大,传承人的数量远不足传承项目的数量,导致出现平均一个传承项目的传承人还不足一个人。从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多数传承人生活在北京、浙江等东部地区,而西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所占比例较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对于非遗文化的补助资金差距较大,出现不均衡的状况。在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因为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较为落后,所以给非遗文化传承工作补助的经济较少,有的地方甚至不足东部地区的百分之一。

(五)过分注重申报形式,忽视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在保护音乐类非遗文化时,相关部门重视申报的过程,却忽视了对其进行管理工作,造成工作成效低下的局面。在进行申报的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应该相互配合,积极审核资料,对于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合理的更改意见,提升审核的效率。在审核完成之后,各个部门要对其进行管理工作,给予物力、财力的支持。可是根据调查发现,多数非遗文化在申报成功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工作,有的地区较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所以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予相应的经费对其进行保护工作,这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依旧困难重重。相关部门在申报成功之后,并没有有效利用非遗文化所带来的经济作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另外也没有积极为其申请国家补助,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有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的经济发展上,没有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投入较多的精力,使其保护成效不佳,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六)音乐环境恶化

民间音乐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可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外来文化进入我国,吸引了我国青年人的眼球,追逐韩流成为了当代青年人的思潮。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民族音乐等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措施

因为非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资源,是我们历代祖先生活以及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的产物,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要对这些无价之宝进行保护与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向其注入一些新元素,赋予这些非遗物质新的生命力。

(一)加快音乐类非遗文化的立法工作

当前我国人民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所以要制定与完善非遗文化的保护法规与制度,并以此来提升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关于非遗文化保护的立法工作,结合当地的物质文化以及人文环境,因地制宜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说有的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非遗文化保护法,可是并不够完善与全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起来,全面完善与优化相关法律法规。让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有据可依,有法可依。

(二)加大宣传工作,完善教育体系

关于音乐类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一项工程量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工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源源不断地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去努力完成。我们可以利用多种传承方式,去号召人们参与到非遗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工作的效果。现在八零后与九零后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年具有满腔的热血与热情,营造健康良好的保护氛围,更能激发这代青年人的保护之心,推进非遗物质文化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将音乐类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到音乐类非遗文化,并且设置相关的课程,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作用,将民间音乐等非遗文化引进课堂,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进入课堂向同学们表演与展示,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提升兴趣,激发同学们保护非遗文化的热情。通过民间音乐进入课堂,也可以有效解决非遗文化传承人不足的缺点,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之中,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传承。

(三)支持鼓励艺术家对非遗音乐大胆进行创作与创新

我国当代女歌手谭维维曾将现代摇滚音乐与华阴老腔进行结合,共同创作演出了《华阴老腔一声喊》,这一节目一经播出广受人们的关注,让更多的听众了解到了华阴老腔,也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我国音乐类非遗文化。谭维维这一创作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既可以让当代青年去欣赏当代艺术,又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艺术,这一举措很好地发扬了我国非遗文化精神,让其得到传承与保护。所以说,我国当代艺术家也可以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也可以选择与其传承人进行合作,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四)政府部门应该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

若想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推进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进行,对传承人的工作给予帮助,积极宣传非遗文化,加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将其注意力转移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上。有政府部门带头,群众才能更加有动力、有信心去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在传承人申请非遗工作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给予帮助,提高审批的成效,提升保护工作的有效性。相关部门还要加强音乐类非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其中包括演出、宣传等相关设施,增加非遗文化的展示概率,提升宣传工作的成效。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时,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想人们展示非遗文化,增加宣传效果。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快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加快保护区的审批与申报工作,提升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可是当前各个地区在建设保护区的过程中,资金仍旧是一大难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就会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都不能如期进行,影响整体工作的进度。

(五)利用数字化系统保护非遗文化

当今,在对音乐类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工作时,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建设的优势,积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互联网是已经成为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亿之多,并且手机移动端的普遍率也较高,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去查阅自己想要看的东西。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途径来传承与发扬我国音乐类非遗文化。积极开设非遗文化的APP,创设与此相关的宣传栏目以及专题栏目等等,积极宣传与推广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加强对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否则这些非遗文化势必会消失。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使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加大对其传承力度,不断积极探索新的保护途径,推进非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