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秧歌祭祀性舞蹈形态赏析

2021-09-01白飞飞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秧歌陕北综合性

白飞飞

绥德县艺术研究院

陕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其自身土地相对贫乏,并且气候较为干燥,就传统发展而言,其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导致其交通具有高度的闭塞性,由此使其整体区域在构建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特征。虽然在科技的发展之下以及经济的进步之下,当前陕北地区已经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建设及发展,也摆脱了传统的闭塞式发展特征,但由于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落后及闭塞的环境体征。使其形成了具有高度特色性的民间艺术,而陕北秧歌便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其自身保持着较为原始及古朴的风格,同时拥有着较为突出的祭祀色彩。陕北秧歌祭祀性舞蹈在构建过程当中,就其精神角度而言,属于人及“神”予以沟通的象征性艺术模式,在构建过程当中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属于具有高度民俗化的活动。秧歌舞蹈在构建过程当中能够与当地百姓的风俗相连,并且与其思想信仰具有了较密切的现实联系,属于我国民俗艺术中的璀璨瑰宝。而充分的对陕北秧歌所具有的祭祀舞蹈形态进行综合性探究,能够进一步使现代人对于陕北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进行综合性的了解,并且以此为契机,丰富我国所具有的民俗文化发展。由此,文章对陕北秧歌所具有的祭祀舞蹈形态进行综合性的探析,希望能够为相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一、对秧歌文化进行介绍

秧歌在发展中属于民间性的文化形态之一,而自明清以来已经能够在北方的诸多乡村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发展。在秧歌的发展过程当中,根据其地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东北、河北、山东、陕西四大秧歌体系。由于拥有较为特殊性的历史机遇,陕北是新秧歌运动所具有的策源地,而陕北秧歌也由此在诸多北方秧歌之中得以脱颖而出,得到综合性的发展。陕北秧歌在发展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祭祀性色彩,而其自身拥有着更为优质的民俗文化象征。由此,对陕北秧歌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对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二、对陕北秧歌以及相应的祭祀舞蹈起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就目前而言,陕北秧歌祭祀舞蹈所具有的起源具有着多种说法,而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当中认定相应的傩戏以及祭祀与陕北秧歌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傩仪祭祀对于秧歌的起源而言,具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影响。就古代发展而言,其生产力较为落后,而且而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所具有的认知具有高度的局限性,往往会通过祭祀以及相应的驱鬼仪式,祈求能够对天灾人祸予以消除。而相应的祭祀仪式在构建过程当中便称之为傩仪祭祀,并将其简称为“傩祭”。而由于傩祭在构建过程当中,往往会模仿诸多动物动作进行舞蹈,因此又将其称之为傩舞,而后又衍生出以及傩歌等多种模式。傩祭在构建过程当中,就其表面所具有的目的而言,具有一定的区位以及区域的作用,其主要象征着现当时人们对于幸福平安的期盼,而其主要的内涵在构建过程当中,在于当时人们通过各类仪式,希望能够达到丰收以及国富民强,希望能够达到天下太平以及人寿年丰。在傩祭的构建过程当中,其人物所具有的扮相往往会带有相应的脸谱,在秧歌当中同样会有相应的装扮。而在陕北秧歌当中会拥有腰鼓以及虎撑、伞等诸多舞蹈器具,而相应的器具同样来源于傩祭中所存在的各类法器。在时代的变化当中,传统的渔猎文明逐步转入到农耕社会,而土地成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生存基础,为了达到丰秋雨顺以及农作丰收的目的,在日常的祭祀过程当中,会应用社火对大地予以祭祀,而通过祈雨对上天予以祭祀。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春闹社火,而其俗名便称之为“闹秧歌”。在闹秧歌的过程当中,村户会在神庙前予以聚集,并且集资购置各类衣服以及乐器。会由相应的族长带领各排门进行跳舞唱歌,而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此年无病无灾、五谷丰登。而由此也可证明,在古代当中已经拥有排门秧歌的习俗,并且相应的习俗在构建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傩祭色彩,人们会通过秧歌的模式以舞蹈的方式体现出祈福安康的美好愿望。而在宋代时,百姓已经能够对社火舞队予以构成,并且在立春之际表演秧歌舞蹈,而相应的社火与当前所拥有的陕北秧歌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举例说明,在《村田乐》中所拥有的社火人物形象,其拉花、大头和尚等诸多人物形象在当前的陕北秧歌中仍然可以发现。此外,在古代的农业生产过程当中会极度依赖相应的气候,而降雨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属于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陕北地区其气候较为干旱,并且少雨,在每年出现旱情的情况之下,当地百姓为了使得风调雨顺,往往会进行相应的祈雨祭祀。而由此也体现出陕北秧歌在表演过程当中拥有着“祝雨”以及“祈年”等诸多目的,在其祝雨的过程当中,相应的祈雨者会边击鼓边进唱跳与陕北米脂县所具有的挂鼓起舞表演的秧歌具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扭秧歌时,其两手会持筷子,并以此象征击鼓。同样,在旧秧歌词之中拥有着“挂鼓子的哥哥,你别逞能……”这样的词句,而由此也证明,秧歌与祈雨之间具有着高度的密切联系,在其与祭祀的过程当中,降雨并不会受到社会等级制度以及贫富所具有的现实制约,而祈雨如若成功,将使百姓内心所具有的祈求予以满足,由此也使百姓对于相应神灵所具有的信仰大幅度增加,从而使百姓能够获得对自然灾难予以应对的勇气。而上述也代表着在科技教育落后并且科学并未普及的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所具有的向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陕北民歌所具有的雏形来源于傩祭、社火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祈雨祭祀,其主要目的在于“娱神”。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社火所具有的祈雨以及娱神目的逐步的淡化,其自身从传统的“娱神”目的转变为“娱人”目的。由此与陕北当地所具有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构建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高度优质的民间艺术模式,而由于陕北秧歌在构建过程中由相应的傩祭予以衍变,并且进行综合性的传承,因此其自身的表演形式而言,仍然拥有着传统祭祀中所具有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模式。

三、对陕北秧歌舞蹈的技术形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一)对谒庙秧歌所具有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谒庙秧歌在构建过程当中属于相应的神会秧歌,在构建过程中具有高度鲜明化的祭祀色彩。而一直以来,在榆阳县保宁堡乡以及米脂县等诸多地区均拥有着较为典型的谒庙秧歌。而庙中所祭祀的神灵往往为老君,同时也会有龙王、土地爷、送子娘娘等诸多神灵,在相应的秧歌予以开始之前,会由族长率乡民烧香并祈神,由族长先行磕头,而后在敬香以及烧黄表之后,由伞头再烧香磕头,相应的祭祀活动予以结束之后,由伞头开始即兴进行创作唱词,其演唱内容会与所祭祀的神灵相符合,而相应的秧歌队员则会在原地跳起“十字步”,在相应的秧歌队谒神完毕之后,便在广场区域对秧歌予以表演。而此时,村中所具有的各户人家均虔诚拜神,由此期望神灵对其进行庇护,而相应的舞蹈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所具有的精神寄托具,有着高度的信仰表现性。

(二)对“三山刀”的表现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三山刀”在构建过程当中有相应的“神官”手持一片上具有三尖而下为圆弧形的薄铁皮刀,其刀柄会拥有三大铁环,而每铁环均套三小铁环,在表演过程当中,并无其他乐器予以伴奏,会依靠相应的刀环摇晃所发出的声响而进行节拍伴奏。三山刀的舞蹈特点在构建过程当中,所手持的三山刀法器,每一刀尖或分别代表着天上、玉帝、菩萨(也有说法,其刀尖代表着判官、山神以及门神),在当地的文化构建过程当中,认为其刀具具有着驱鬼斩妖的威力,而在仪式的表演过程当中,其主要的基本舞蹈动作为舞动三山刀,由相应的“神官”表演者抖动其手腕进行劈、砍等诸多刀法,而基本刀法在表演过程当中,拥有剁四、发神、斩门、斩鬼、平劈、坎肩、坎臂、碰头等,其刀法在构建过程当中会以所触碰到的身体位置以及相应的目的作为名称。其基本步法的构建过程当中主要为“鬼灵灵步”,其腿部动作在表演过程当中,主要会做“大八字步”以及相应的半蹲形态。而在此构建过程当中,其动作需要表现出当神灵附体时所具有的威力,由此其动作具有着粗犷有力的特点。

四、结语

陕北地区拥有着较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而由此也使得陕北秧歌舞蹈活动在发展过程当中能够衍生出多种发展模式。秧歌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着祭祀神明、驱邪等诸多目的,而相应的仪式在构建过程当中能够对该地区古代所具有的祭祀文化习俗予以保持。在对当前陕北祭祀性舞蹈的观赏及传承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对其舞蹈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予以探究,需要进一步的以参与者以及欣赏者的角度对精神体验进行探索。在传承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对陕北祭祀性舞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相应的民俗文化进行综合性的传承,而陕北地区所具有的祭祀用秧歌舞蹈会透露出迷离以及神秘之美,其自身所具有的古朴仪式见证着历史所具有的变迁,并且其刚劲的肢体语言能够对陕北所具有的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在研究过程当中,需要深入的对陕北秧歌中所存在的宗教色彩进行探索,并且对民俗舞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其文化进行有效的研究,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糟粕予以剔除,由此更加科学的对传统艺术精神进行有效的弘扬。

在当前陕北秧歌祭祀性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在文艺工作者以及群众的创造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当中,其内容具有着更为丰富完整的特点,同时已经成为陕北地区所具有的重要民歌舞蹈形式之一。在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予以重视的背景之下,陕北的秧歌舞蹈同样得到了综合性的推广及发展。艺术工作者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担任对优质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传承及发展的责任,需要创造出能够与当前时代相匹配的经典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秧歌陕北综合性
基于C50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水泥优选试验研究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党建地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