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林风眠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究

2021-09-01宋文慧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林风眠线条绘画

宋文慧

北京理工大学

林风眠先生是我国画坛颇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曾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口号。中国需要有继承西方现代古典艺术传统的徐悲鸿,把西方的古典艺术引进来,也需要有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这种理念和方法引进来的林风眠。先生致力于把西方现代主义精神融入我们东方传统艺术精神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不是以艺术的内容为主导,而是以艺术的形式为主导,以形式去揭示内容。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性,那是与以内容主导形式为主的艺术脉络并行的另外一个艺术脉络。

一、林风眠艺术形式语言的形成

一百年前的欧洲,绘画艺术的主流已从古典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过渡到了现代主义。那时野兽派的马蒂斯,立体派的毕加索,已经获得了法国艺术界的认可,成为最受时代追捧的新星。怀抱一腔热情的林风眠来到巴黎学习西方艺术,那时的巴黎美术学院已不再需要长期刻板的技术训练,而追求的是强调主观感受和注重个性化的自由表达。林风眠在不断地观摩与实践中,领悟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

纵观林风眠先生的作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印象派的构成,立体主义对空间的把握以及野兽派等欧洲现代主义的形式表达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探索,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起步。在柯罗蒙这位法国学院派大师教过的中国学生里,除了林风眠还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悲鸿,徐悲鸿选择了学习写实的古典主义绘画技法,而林风眠却在老师的指导下走上了现代主义之路。而后,林风眠开始把目光投向承载了几千年优秀传统的中国艺术。西洋的艺术固然要学,中国的艺术同样也要学。受老师的启发后确立了调和中西的艺术理念,于杭州艺专的那十年便成为他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后在他的直接授业下一大批学子在这里起步,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李可染等艺术大师由此走上了艺术的成才之路。在教学上,林风眠先生极力反对传统创作中过度追求书法的线条韵味,认为书法与绘画应该有所区别,书法中的笔墨技巧已然掩盖了绘画的部分基本功能,而绘画须以造型来表现艺术的情感。为了更彻底地实现中西调和的目的,他将分系教学的国画西画两系合为绘画系,提出写生并非临摹,中西绘画不分系。

在战争全面爆发流亡之路上,林风眠几乎每天都埋头作画,由于画材稀缺,他的画作不再是巨幅的油画,因陋就简的他把自己手边一切能够用来绘画的纸张,裁成二尺见方的小块,画面上各种颜料混杂在一起,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材料匮乏的无奈之举,促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眠体。这一时期的林风眠先生开始画裸女和仕女,画仙鹤,画嘉陵江,壮丽而孤寂,尽管林风眠先生始终饱受孤独、忧郁和磨难的折磨,但是在他的形式语言中衍化为寂静的山川,水墨淋漓的芦荡,潜伏着命运多舛的阴霾。他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怒放的鲜花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林风眠先生的作品中始终挥之不去淡淡的哀愁,长袖当歌的仕女,带着缥缈的优雅温婉,却又交织着几丝孤寂,传递着悲天悯人的期许。这大概是一个艺术家,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情感倾诉。林风眠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创造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语言,并奠定了现代绘画的基础。

二、林风眠绘画形式语言的分析

艺术对于生活的关系,不是刻画,也不是记录,更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应该是形容,应该是象征,应该是幻想。在林风眠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关于艺术形式语言的使用和强调。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让我们知道线条是有感情的,线条是有力量的。林风眠先生所描绘的人物从来不表现结构,不表现明暗,仅仅是表现人物的韵味。用强烈的黑白加上线条,用复杂的背景加上单纯的人物脸部,身体部分,手的部分等等的对比,形成了另一个关于女性关于绘画,关于优美关于崇高的重新的解读。无论是画人还是画景,还是画物,都让我们记住了他的绘画,而不是通过他的绘画,记住了我们曾经看过的某些情景。林风眠先生作品中的景物也是,所有的颜色都是想象的,这种想象又来自于客观的印象。只不过这些客观的印象,在他的想象当中经过转换经过升华,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活当中其实并不存在的那些印象,并不存在的那些景象。这些并不存在的印象和景象,构成了我们对于艺术的一个新的形容和解读。

在林风眠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观的色彩和客观的色彩的结合,主观的线条和客观的结构的结合。画面中的既可以是一把公园里的长椅,又可以不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树的颜色,与画面的黑白关系结合得非常紧密,所有的黄绿蓝紫共同构筑成一个诗歌般的画面。在作品里可能没有具体的故事,甚至没有一个明显明确的主题,但是他把超越人间生活氛围的一个环境描绘出来了。再如林风眠先生拥有大量的水墨作品,但这个水墨作品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过去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或者是山水画。他最多的是在这个作品里面,去尝试使用黑白关系。探讨黑白关系的可能性,所有的东西又都不是非常得具体,但是林风眠先生他惟妙惟肖地再现或者说是准确地表现出了一个生活当中非常特殊的情景所应有的那种氛围。

正如梵高之所以伟大,他一直在试图揭示我们生活当中观者眼中所看不到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氛围,是各种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独立的外形。此外关于仙鹤的题材画很多,但是林风眠先生却能将它画的非常的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因为他把我们眼睛未曾注意到的那些所有最精华的因素提炼出来了,便是那几条别具韵律且具独特形态的线条。由这些线条构筑了一种仙鹤在生活中寻觅食物时的悠然自得的一种氛围。是一种在静中求动的追求,亦是一种在动中取静的追求。与仙鹤类似的还有姜太公钓鱼这种景象的描绘,并不是一个寓言,也不是一个故事的再现,而是体现了船、渔夫、他的钓鱼过程以及河流船只在水上晃动的悠闲与悠然自得。寥寥几笔便将这番景象概括提炼而出,简化简练后有限的线条便已概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所以形式语言它有这样的概括能力,能直截了当把我们看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抓住并且表现出来。而不是再现生活当中,我们看到的事物当中的所有事物外貌的全部。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静物,大量的关于生活中的最普通最具体的那些物品之间的所处的状态。他在这些物品当中通过形式语言,通过色彩语言的不断尝试去体会和追求。并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既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又具有西方艺术特点,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包括重新解释什么是美,重新诠释什么是崇高。重新表达了他所理解的高贵是什么。林风眠先生再次通过他的这些作品让我们耳目一新。他的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都是经过主观的处理和想象,经过了一个刻意的对平凡事物的形容。林风眠先生说:艺术有两个利器,一是关于它的力,二是关于它的美。所以在这些线条里边,他不是对于杯子、花瓶、碗、水果的刻画,而是它们所形成的形状形态,线条之间的组合所产生的节奏、结构的关系刻画的兴趣。所以在这里边只有线,没有具体的东西。

三、林风眠“中”和“西”的真正融合

虽然静物画表现的内容非常简单,非常朴实,但是所体现和揭示出的那种境界非常高贵。无论是静物、景物还是人物,我们都能看到这些特点。林风眠先生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以人文性为理论基础的一个依托,既来自于西方绘画的传承,又融合了我们古老东方艺术传统的精髓。我们也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当中,都带有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特色,也就是对于形式、结构、空间逻辑关系之间的强烈兴趣和追求。如林风眠先生作品中吸收西方画家马蒂斯的用线对情感的表现观念,进而发展出他独特的线描风格。再如画面中的桌子几乎是俯视的,而画面中的鱼缸它几乎又是侧视的,还有侧视的花瓶茶壶等。所以他同时把俯视与侧视的事物的最佳角度呈现在画面上,打破原来的古典主义绘画只有一个视点,只能看到近大远小的透视观。打破了只能从一个具体的以相似性为准则的视角下去看待事物的那样一种习惯。林风眠先生还接通了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写意艺术乃至早期艺术以及民间艺术。在国画创作之中运用彩墨,充分吸收汉朝画像砖与敦煌壁画等。轻灵的线条来自陶瓷,仕女学习莫迪里阿尼,但脸和脖子看来是借鉴了中国民间木偶的样式,极为富有个人特色,特别是上细下粗的脖子。

纵观改良派的两位大元帅,林风眠和徐悲鸿都喜欢画逆风飞行的鸟。不同的是,徐悲鸿更倾向传统的留白,林风眠则倾向于西化。背景是画满的,因此也更新颖。《秋鹜》系列看似衔接古代的平远山水,构图和意境则全然不同,黑云、远山、大片的芦苇,营造凄凉的氛围,地平线加深了画面的悲剧性。如果没有来自西方的“如其所见”的美学与方法,林风眠不可能有这样的氛围和意境。他这类画的诗意是现代的,但又让人想起古代诗歌,比如“秋水共长天一色”,不过初唐少年、天才诗人王勃的“秋水长天”是高远清明的,林风眠的秋水长天却是阴郁的,里头回响着时代的凄风苦雨和内心的悲凉和弦。他的孤鹜不与落霞齐飞,是与秋风齐飞,与云层间悲凉的光线齐飞,与孤寂的地平线齐飞。

四、结语

林风眠先生致力于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且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彩墨画,进而促进了我国绘画的转型。尤其是林风眠先生在艺术创作领域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融合传统与现代这一艺术发展趋势,这类先进的艺术创作发展观念值得所有人学习借鉴和吸收,还将“调和中西”的理念、理论和实践贯穿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在面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这场艺术实践中,林风眠先生所做的并不是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而是科学地将二者相结合,有效调和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冲突。此外林风眠先生还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丰富的情感,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与中国传统绘画形态与众不同的绘画形式语言。在彩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对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保持深度探究,如皮影、彩陶、剪纸等民间传统文化,并在绘画创作中实践性地融入此类元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间艺术在绘画中的地位,这也体现出了林风眠先生的高贵艺术精神及品格内涵。

猜你喜欢

林风眠线条绘画
林风眠《静物·瓶花》
线条之美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理解彼此的差异
烧脑的线条
林风眠妙答“得道之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