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知觉视角下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

2021-09-01周亚东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缎带色彩空间

周亚东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视知觉理论与幼儿园空间设计

1.1 视知觉理论

视知觉包含视觉接收及视觉感知两部分内容,是由眼睛捕获的光学图像信息,传递到大脑而被接收、处理、分析的过程。可以说,视知觉是人类感知物质世界的最重要方式,对构建物质世界的形态与认知具有导向意义。

视知觉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①视觉注意力,是指事物被持续关注的难易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心智健康状况,敏锐的注意力是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的基础;

②视觉记忆,是指对事物进行分类、整合形成视觉记忆,以增强大脑分辨事物的能力,视觉记忆对提高幼儿背书效率和记忆具有重要作用;

③图形区辨,能够分辨出不同事物的异同点,并在大脑中找到与之匹配的物体,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④视觉想象,能在大脑中通过思维模拟、构造生成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多方位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2 幼儿视知觉感知解析

1.2.1 视觉色彩层面

色彩是视觉感知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暖色调(如红色、黄色等)会营造舒适、放松的心理感受,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则会给人冷静、安静的感知体。色彩在建筑空间中会给人不同的空间尺度感受,会影响人们对空间尺度的评判。暖色调会使人产生空间距离缩小的感觉,而冷色则会增加人们的空间距离感,两者的结合使用会起到丰富建筑空间的作用。色彩还会对物体体积的大小判断产生影响,也就是色彩的面积感受不同。颜色浅的会有放大体积的效果,而颜色暗的则会有缩小体积的效果。

1.2.2 视觉形态层面

视觉形态是一种形象与价值展示的表达技巧,不同的视觉形态会有不同的内在构成方式,视觉形态的构建要素有点、线、面、体等形状要素,也有空间、光影、色彩、肌理等抽象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把握视觉形态的美感与功能。

幼儿园不同于学校,除了教学空间、生活配套空间外,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游憩空间是幼儿园建筑的主要内容。为了能使幼儿在学习、玩耍的过程中有着更好的空间体验,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空间实用性和空间形态的视觉美感,结合场地的基本条件,所在地区的气候、日照等自然条件,以及幼儿的活动特点和心理感受等因素综合考量,打造实用、美观的幼儿园建筑空间。

2 视知觉理念下的合肥万科城市公馆幼儿园设计

2.1 区位分析

如图1所示,合肥万科城市公馆幼儿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沿河西路与淝河东街交叉口,占地面积为3842m。东侧与北侧紧邻居住区,西侧与南侧为南淝河。整体区位优势突出,道路交通条件较好,公园、商业等配套设施齐全,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突出。

图1 基地范围图

2.2 设计理念

本方案的设计理念灵感来自于“儿童挥舞缎带”的形象,是贯穿于方案的核心概念,“缎带”起到了串联建筑功能、流线及内外空间关系的作用。一来,通过缎带将建筑之间相连,起到交通空间的作用,增强空间趣味性。二来,通过缎带将建筑空间具象化,赋予建筑空间生动、活泼的外在形态。

如图2所示,缎带具有柔软灵动的姿态,方案将缎带化身为墙体成为室内空间和流线组织的引导者,将设计概念展开至方案的各个角落,将缎带抽象化表达,以儿童挥舞缎带之姿态融入建筑的优雅形态中,形成特色鲜明,并具有实用功能的幼儿园建筑空间。

图2 设计理念演变图

2.3 方案分析

2.3.1 总体功能布局

如图3所示,该幼儿园功能分为教学单元、行政后勤辅助、音体教室和活动场地四大部分。

图3 功能布局图

其中一层为行政后勤等辅助空间,具体含有行政办公、音体活动、图书馆、后勤等功能。将此类空间布置在一楼可以满足幼儿及教职工的日常使用需求,降低不必要的交通通行,有利于物资物品的运入运出,提高建筑使用效率。

教学单元则位于建筑的二三层部分,幼儿园的教学单元兼具起居功能,因此对采光通风需要一定的条件,本设计方案以外廊式为主,串联不同教学单元,南向的教学单元布置保证了每个房间的采光通风。

活动场地是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核心空间,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本设计方案的活动场地主要位于场地南侧及屋顶,采用地面地上结合的布置方式,分散式的布局可以扩大活动场地的服务范围。

整体鸟瞰图如图4所示,音体教室位于建筑南侧,与南侧活动场地结合布置,采光较好,圆形的形态设计也丰富了整体的建筑形态,让建筑变得更加活泼生动。

图4 方案鸟瞰图

2.3.2 室外游戏空间设计

室外游戏空间是幼儿园设计的重点,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如图5所示,本设计方案采用丰富的高饱和度、高对比度的颜色,以及缎带设计元素,综合打造富有特色与艺术气息的室外游戏空间。缎带在场地中有几个不同的作用:

图5 室外游戏空间

首先,它以矮墙形式分隔确认不同类型的活动场地,较低的高度呼应幼儿的身体高度,有利于人们整体感知缎带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其次,它为场地景观的高差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和丰富的变化,避免了机械地分割与过于直接的联系,使整体空间更加一体化、多元化;

最后,它为场地提供了良好的私密保护,确保了儿童游戏和玩乐的安全,在兼顾美观的同时也确保了实用性。

2.3.3 室内活动空间设计

室内活动空间如图6所示,主要包含图书馆、活动空间游戏墙以及交通空间等。

图6 室内活动空间

图书馆为缎带型设计,曲线书架为空间分割边界,图书置于书架上,书架采用彩色玻璃与木板的虚实结合设计形式,呼应主体缎带的同时也富有趣味性。

活动空间游戏墙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孩子可以钻过大型的孔洞做游戏,孔洞也是小尺度活动空间的补充,而小型的孔洞则作为观察孔,用来满足不同游戏的需求,彩色的双层墙壁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增强孩子们的社交游戏爱好,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交通空间在满足通行的基础上,也在空间形态上拟合缎带的设计元素,同时在墙壁上也布置了大小不一的孔洞或相框,丰富步行趣味性。

3 视知觉理念下的幼儿园设计策略

3.1 营造活泼的视觉空间形态

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启蒙阶段。此时,他们的情感是毫无遮拦、直接表达的,更加的外向、纯粹。而活泼、富有乐趣的幼儿园空间形态,则有助于培养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丰富的空间形态也会增加幼儿成长历程的趣味性,使得幼儿对校园生活产生好感。

3.2 处理好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

色彩的冷暖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不同的心理感受状态则适宜做不同的事情,即不同的色彩应当分别对应着相适应的功能。在一个需要睡眠、平静、放松的环境中,应当以冷色调为主,在一个外向型的空间中,应当分配更多的暖色调配色。在整个建筑及场地设计过程中,应当整体的颜色搭配,做到科学、合理、高效。

3.3 区分色彩识别性、增强色彩指示性

幼儿的色彩感知处于发育阶段,会对色彩的感知更加敏感,不同颜色的设置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建筑空间,进而可以对幼儿获取空间信息具有直接的指引作用。同时,在常见的空间中,也可以通过色彩设置打造出具有特色与趣味性的设计,通过颜色的点缀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

4 结语

文章以视知觉理论为视角,从视觉色彩与视觉形态等层面,介绍了视知觉在幼儿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合肥万科城市公馆幼儿园实际案例,该案例通过引入缎带的概念在建筑和场地中以三维模式展开,为方案带来了更多活力和灵性。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视知觉理念下的幼儿园设计策略,为此类幼儿园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缎带色彩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缎带椅
神奇的色彩(上)
墓志铭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你很重要
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