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新庄小学建筑规划与设计理念的探索

2021-09-01唐怀全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操场庭院入口

唐怀全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1 项目概况

合肥市新庄小学项目用地位于庐阳区茨河路与颖上路交口,总用地面积16160m,总建筑面积 22024.6m,规模为24班。基地所处的位置为老城区,周边居民区较为成熟,生活配套完善,交通便利。这所学校的建设对于缓解本片区的教育资源短缺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 设计理念

设计的着眼点源于对当下教育模式和校园学习生活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当前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和创造性,力求给孩子们创造多元化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在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可能性与丰富性,以功能、空间、环境的相互融合,努力构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营建功能有机、空间有趣、充满阳光与绿色的校园环境。

图1 总平面图

3 总体规划

3.1 规划理念

按使用功能将校园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块,入口广场及运动区、教学行政区、后勤区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根据主次、动静、既相互联系又要相对独立等要素对不同分区加以组织,使各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节约师生校园内步行的时空距离。

图2 校园整体实景

图3 下沉式广场实景

入口广场及运动区:基地南侧为茨河路,为城市支路。考虑支路车流量较少,车行速度较慢,把主入口放在茨河路上,在校园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解决低年级接送家长等候场地的问题,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干扰。在学校广场西南侧设计集中的生物园地,给同学们构建一个丰富的交往空间,等候区的家长也可以看到在园地活动的孩子,营造一个学生和家长的共享空间。200米环形跑道操场布置在校园的东侧,紧靠颖上路,这样布置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道路对教学行政区的干扰,同时操场也与教学行政区、后勤区有着便捷的联系。

教学行政区:在用地西侧由南向北布置1#教学楼、2#教学楼、实验及行政楼,用走廊串连各类教学空间,加强各教学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办公区布置在实验楼的五层,既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又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教学区。

后勤区:包含食堂及风雨操场、地下车库。食堂及风雨操场布置在基地北侧,紧邻实验楼,食堂及风雨操场负一层为厨房,一层为餐厅,二层为风雨操场及辅助用房。利用连廊和实验楼连接起来,实验楼五层与食堂及风雨操场的屋顶室外露天讲台直接相连,形成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的空间体系。在操场下布置地下汽车库,共计停车190辆,在满足本校停车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给社会车辆使用,缓解主城区的停车压力。

3.2 交通组织规划

基地位于颖上路及茨河路交叉口西北角,设计将主入口布置在茨河路上,主要供学生出入校园使用,次入口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基地的西南角和东北角,次入口主要为车行及后勤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的车辆通过次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保证车行与进入校园的师生人行没有交叉,校园内部为安全的人行环境。沿校园北侧及西侧设环形消防车道,通过外侧环路将两个次入口连接起来,满足后勤及消防的要求。

图4 报告厅实景

图5 学生餐厅实景

校园内部利用人行广场、内部庭院、架空空间将校园内部三个功能区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首层架空、连廊、大台阶、下沉庭院、风雨操场屋顶平台等形成人行交通网络,可以方便师生快捷地延伸至校园各处。

3.3 校园空间序列规划

我们采用“立体校园”的空间策略,从水平与垂直两个维度创造出生动丰富、富有体验感的情景式校园。水平向度通过建筑形体的延伸变化,形成了不同尺度的庭院空间和活动平台,为学生营造自然生态、开放共享的学习场所;垂直向度以垂直交通联系,竖向叠加成灵活式的学习场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这里,连接教室之间的长廊、风雨操场屋顶露天讲台、室外下沉式广场大台阶、内庭院等是学校最大的开放场所,公共性最强,他们提供了上课之外的学生活动、嬉戏和交流的空间。特别是连接教室之间的长廊,充满着轻松自在的空间气息。是各年级师生之间课余交往的理想场所。室外下沉式广场大台阶、风雨操场屋顶露天讲台、内庭院,将交通空间拓展为交流空间,鼓励学生在此漫步、玩耍、相遇。更易于激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其公共属性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4 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各功能组团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使之更好地与基地地貌相匹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开发,力求校园景观环境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

设计精心处理楼间庭院小环境,强调环境的意境和绿化空间的实用性,在用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活动场地,改善校园微环境,提升师生活动空间的品质。在2#教学楼的一层架空,结合南北内庭院,形成一个连续的院落,空间四周相对封闭,可以有效地避开周边嘈杂的噪声,营造一个安静的、纯真的校园环境,在内庭院里抬头向上,又可以看到一个湛蓝的天空,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在放学或者阳光正好的午后,或漫步其中、玩耍嬉戏,或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看书,偶尔抬头望向那四角的天空,如同曾经的宅院那四方天井的回忆。

在教学区的南侧针对小学生的特定需求,设计一个生物园地。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兴趣。通过在园内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食堂屋顶布置露天讲台,周边布置绿化及小品,天气晴好的早晨、傍晚,可以开展室外的学生演讲、表演等活动。设置下沉广场以室外大台阶引入人流。厨房、报告厅与辅助房间围绕下沉庭院布置,优化采光通风条件。

图6 校园内院实景

5 立面造型及空间设计

在合肥市新庄小学的立面把握上,我们力求体现出端庄而又不失活泼的建筑特性,通过建筑白色及橙色不同色彩的组合来体现建筑丰富的表情,

在建筑物中心位置楼梯顶部设置钟楼,一年的四季,让学生们在校园内都能够方便地看见这钟楼,不由自主地就会感觉到时间的飞逝。钟楼不仅仅教会他们认识时间,也会让他们明白,流去的时间永不复返,要努力做一个管理好时间的人。

在设计中,我们利用长廊把各个不同功能用房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提供丰富多变的开放空间,特别是连接教室之间的长廊和楼梯相结合,这个场所上下交错、层次丰富,平台、楼梯、竖向的线条等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建筑形体与周边城市环境相得益彰,水平舒展、一气呵成,建筑造型以简洁明朗,干净大方为原则;建筑色彩以白色、橙色互相搭配,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造型与校园环境高度协调,同时符合儿童心理,结合具有童趣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小品,营造充满阳光与绿色的文化场所。

6 结束语

合肥市新庄小学的设计实践是对当下更加开放、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的呼应。我们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细节,去考虑建筑与教育、建筑与师生的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学习和生活校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孩子们创造一份独特的童年经历,伴随着时光而演变,伴随着童年而成长,让这段美好的童年记忆伴随一生。如今校园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师生们正在以他们的爱和热情为其融入真正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希望校园所营造的空间成为真正属于师生们的家园。

猜你喜欢

操场庭院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回到庭院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庭院
学校操场
庭院中的童年
下课了
秘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