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粤西信宜客家方言文化及其演变原因

2021-08-30李丽青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李丽青

摘要:茂名地区信宜客家话是以广东梅县客家方言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的分支之一。本文将对茂名地区的客家方言分布的地理位置概况作简要介绍,从客家方言中研究探讨客家文化,主要从方言词汇和客家俗语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再简要概述影响茂名地区客家方言文化演变的因素。从这几点来研究客家方言文化的存在价值,希望客家方言逐渐消失的状况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客家方言文化。

关键词:信宜客家话;客家方言词汇;客家方言俗语;传承和保护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12-03

1茂名信宜客家方言的概况

“茂名地區是一个多方言地区,有白话(粤语)、客家话(当地人称哎话)、闽语(分为雷话和海话)等方言。其中白话是大部分茂名人的母语,使用人口最多,可在全市内通行。而客家话则是茂名人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茂名地区的山区[1]。”由于当地人民的迁移和通婚,该地区也出现了“白话-客家话”混说的“双语现象”。

茂名地区的客家方言以信宜客家话为主要代表,李如龙等著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信宜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之间的差别,“信宜的客家话有撮口呼,与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话不同,这与信宜当地的白话相同,很可能是受到当地白话的影响[2]。”但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地方的人也会因为口音的问题,导致说出来的客家话不一样。在信宜,客家话口音比较纯正的是钱排、茶山、洪冠、平塘四个镇的居民,此外也有分布在小部分地区,比如贵子、大成、白石、朱砂、怀乡、旺沙等。这就导致茂名信宜客家话有“大哎”和“细哎”之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客家话语音是否纯正与受粤语影响的程度如何。信宜钱排、茶山、洪冠、平塘四镇的纯正客家人较多较集中,纯客地域较广,受粤语的影响较小,因而被称为“大哎”;而新堡、合水、大成、怀乡、朱砂、白石、旺沙、贵子等地的客家话受粤语的影响很大,因而客家话的语音纯正度较低,成分不纯,与“大哎”相比较,则被称为“细哎”[3]。

2从茂名地区客家方言透视茂名客家文化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总是忠实地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是该语言通行地域历史和文化的最直接的反映[4]。

2.1信宜客家方言词汇反映的客家文化

信宜客家话中包含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客家话中保留了许多较古老的词汇和语素。如表1。

通过与普通话标准词汇与以广东梅县为代表的客家话相比较,信宜客家方言中有部分单音节古语词,如“郫”,部分方言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和用法。从这些方言词汇中可以看出信宜客家人的语言文化承袭了古代汉语文言文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客家人所居住的地方相对闭塞,其他语言的渗透力较小。

信宜客家方言词汇有较多的以“阿-”为语素的称谓词,这些称谓词富含独具特色的地方亲属关系,如表2。

相比较而言,梅县客家话使用“阿-”的称谓更少一些。信宜客家话用“阿-”来称呼某人的时候,一般是用于带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可以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反映客家人淳朴的血缘文化观念。

此外,信宜客家话中有许多带有生动形象化的词汇,比如客家人说的“白翼”,指的是蛾子,像蝴蝶一样的一种昆虫,由于它的翅膀是白色的,所以客家人称之为“白翼”;还有客家人所讲的“番蛮”,意思是不讲道理,用来形容一个人蛮横霸道不讲理像番人一样,这个词现在经常被用于形容顽皮淘气不听话的小孩子;客家话“相睇”中“睇”指的是看,合起来就是互相看看,就是相亲的意思,以眼神视觉来命名;“烧烟”“烧炮”分别指吸烟、放鞭炮的意思。对于“闪电”的说法,茂名信宜客家话说成是“火蛇”,运用了比喻的用法,而梅县客家话则称之为“摄电”,强调动态;对于“扁担”一词,茂名客家话说是“扁挑”或“担湿”,梅县客家话则说成“担竿”。这些客家方言词带有非常丰富形象和动感特点,传神地描绘事情发生的过程,让人身临其境。

而客家方言地名更是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茂名地区很多的居民大都会以血缘关系或者宗族姓氏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如有关“垌”的地名比比皆是,仅在信宜地区就有将近三十处地名是以“垌”命名的地方,例如三木垌、竹垌、西垌、仙人垌、垌头、茶垌、大沙垌、双垌等,以“垌”为名的地方就是指一个村落的名字,是指同一个农业耕种地或同一水源的一个小灌溉区的居民同住在一个村落,也就是同住在一个垌里,形成一个相对固定持久的单独居民点。

2.2信宜客家俗语反映的客家文化

“民间俗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经广大劳动群众创造的,约定俗成的,广泛流传的,能够反映人民生活经验的语句[5]。”信宜客家方言词汇带有非常浓厚的地区性特色,客家方言俗语更是直接反映了这种地区性色彩。据田野调查以及《客家话通用词典》里的例子,共记取有500多个常用的客家话俗语。

信宜客家方言俗语与农民的耕作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信宜原著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偏僻的山区丘陵,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在劳动生产中经常与动物、天气等自然因素接触,于是便产生了很多有关这类的语句,相关的谚语如:

(1)十条泥妞不如一条背基甲(即:十条泥鳅不如一条银环蛇)。

这是形容一个强者可以胜过十个平庸的人。

(2)唔见过大蛇屙屎(即:没见过大蛇拉屎)

这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没有见过大世面。

(3)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耕田佬。

这则谚语旨在告诫人们在正月、二月里青饲料紧缺,又要开始春耕,牲口们难于抵挡春寒,因此要特别留心保护耕牛和马等牲畜。然而到了三月,农民们基本上已开始在水田里插秧,因此农夫们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防止倒春寒的袭击。

(4)懵懵懂懂,惊蛰浸种。

指如果农民一时犯糊涂不记得该在什么时候是播种的最佳时候的话,就可以选择在惊蛰的时候开始浸泡种子,泡好种子后开始秧地,之后的农活就可以根据秧苗的变化来耕作了,这样错不到哪里去了。

(5)交春落水到清明,一日落水一日晴,清明过了多日晴。

“交春”即立春,“一日落水一日晴”指的是在从立春到立夏这段季节里,天气基本上一半是晴天,一半是雨天。

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如“禾头糟糟乱,二十五日有饭食”“清明前,打扮田;清明后,打扮豆”“三月三,檑槌棍子都插得生”等。

除了这些有关动物和农事生产活动的谚语外,还有其他一些谚语,如:

(6)读书很用功,茅屋都出相公。

指只要你肯勤奋学习,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拥有美好的前途。客家人始终坚信刻苦读书一定能有好的出息。

(7)一針矛补,扯烂尺五。细孔矛补,补大隆难堵。

形容如果我们在问题开始萌芽时不好好处理它的弊端,事情就会渐渐扩大甚至严重化,最后难以收拾。

(8)人仔细细心肝足,石子细细打穿屋。

形容人虽长得小,但是身体的各种器官都是完整的;石子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也能够打穿墙,不可大意。比喻不要因为一个人外在的样貌而低估他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一件小事所带来的影响。

(9)洗面洗耳角,扫地扫墙角。

这句客家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能马马虎虎。

此外,有关客家方言的谜语也有很多,例如:

(10)什么样的竹篮矛装菜,是埋见火就驼背。(谜底:虾)

(11)爬木矛怕高,下木矛怕跌,铓矛毛,割矛血。(谜底:蚂蚁)

(12)埋西车子矛行路,一边食来一边呕。(谜底:水车)

(13)埋西鸡来矛毛生;埋西布来矛做衫;埋西池来矛点水;埋西针来矛会尖。(谜底:田鸡;瀑布;电池;金针菜)

(14)埋西细细就生须;埋西终日门背企;埋西开花矛结果;埋西马儿矛食草。(谜底:玉米;扫帚;浪花;木马)

(15)一点一横长,拿梯上屋梁,梯下一张凳,凳下一口塘。(谜底:高)

茂名信宜客家俗语充分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主要体现在客家俗语质朴粗野、用词形象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记忆易于传诵,具有鲜明的信宜客家方言特色。这些客家方言俗语取材非常广泛,描述的对象也不一,内容丰富,大部分是与本地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如“井底撑船——难开蒿”指农忙时节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客家俗语在保留客家方言文化本身独特的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又极大限度地丰富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

3影响信宜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演变的因素

近来,茂名地区信宜客家方言出现了萎缩大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客家方言的使用逐渐老龄化,年轻一代的原著客家人已经不讲甚至不太会讲客家话,而客家话也逐渐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客家话失纯,这尴尬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而影响客家方言的几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信宜客家话主要是受到受广东粤语的影响。粤西地区白话、客家话、闽南话等方言之间的交融杂汇,都在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者。李如龙等著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指出,粤西地区的客家方言词汇和粤东粤北地区的不同的条目中,粤方言是影响其最大的因素之一。“粤西地区粤、闽、客三种方言杂处,在数百年的交往中,接触一定很频繁[6]。”该书拿粤西客话 350条特色词语与粤语比较,发现竟有 200多条跟粤语相同,占57%[7]。《电白方言志》也讲到“哎话受粤语的影响很大,借用了不少方言的常用词[8]。”例如,茂名信宜客家方言中把“吹牛”说成“车大炮”,把“猴子”说成是“马骝”,“太阳”说成“热头”,“玉米”说是“唛(ma<轻声>)包”等,显然受到粤语的强势攻击[9]。

第二,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信宜客家话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书面语对口语的挤压;第二,普通话对各大方言的排挤。方言是与口语共存的,书面语挤压了口语的空间,必然会加速方言的萎缩。语言的使用也是有演化的,用则进废则退的。对每个人来说,习惯用普通话交流,淡忘了客家话,从能说会听到能听不会说,进一步偶尔还按旧时的记忆说说。从少数人淡忘、不说到多数人都不使用,方言走向了濒危因为使用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和客家话使用频率的降低,客家俗语也逐渐从人们的交际视野中消失,甚至消亡。第三,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商品流通和交通发达,增进了不同方言人群的沟通和交往。信宜山区地带的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居住在信宜客家方言地区客家人也逐渐走出偏僻的山区,喜迎外来新奇的文化,尤其年轻一代甚至抛弃本土方言文化。“宁愿卖掉祖宗留下来的田地,也不愿卖掉祖宗留下来的语言”曾经是客家人世世代代遵循的祖训,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客家话正在逐渐地流失。

因此,笔者认为面对客家方言的萎缩和濒危的现状及其演变的前景,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实际的行动来保护好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保证纯真质朴的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4结语

信宜客家方言及其方言文化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世世代代辛勤耕作,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实践的生活经验,蕴含着客家人情系家乡和奋发图强的民族意识,勤劳节俭的生活美德和团结务实、敢于冒险、崇文重教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在塑造客家人的民族特性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客家人仍深受其影响。

本文以粤西信宜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客家方言隐藏的客家文化内涵以及分析客家方言流失或被同化的原因,希望客家方言逐渐消失的状况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客家方言文化。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许多关于客家方言的文化内容并没有解释得比较透彻,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今后会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如龙.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丁世平.茂名方言与茂名方言文化[J].前沿,2010(14): 166-168.

[4]温昌衍.客家歇后语浅析[J].农业考古,2007(3):207-210.

[5]温端敬.方言与俗语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6]丁世平.从广东茂名方言词汇透视茂名地区方言文化[J].前沿,2011(18):146-149.

[7]钟舟海.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2):99-100.

[8]郭起华.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9):26-28.

[9]温美姬,温昌衍.广东客家方言的源与流[J].嘉应大学学报,2003,21(5):108-112.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