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国文学中的绅士文化

2021-08-30彭莹蒲珏雯范雨欣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彭莹 蒲珏雯 范雨欣

摘要:绅士风度是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英国小说诞生伊始,它就出现在诸多作品之中。中世纪以来,英国人深受绅士文化的熏陶,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等各方面都以此作为标准[1]。本文通过梳理从工业革命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文化内涵,结合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以及查尔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两部小说,探讨从15世纪到19世纪绅士文化从萌芽、变革,到最终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以及两部小说人物中体现的绅士文化,以期为英国文化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绅士文化;《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07-02

0 引言

绅士文化,源于中世纪的欧洲,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2]发展而来;由此看来这是一种封闭的,贵族文化精神;但随着绅士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此后,绅士文化与多种文化概念融合,在英国盛行并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纽带。本文通过梳理绅士文化在英国的发展与特征,以及从穿着、性格与品德方面分析《傲慢与偏见》和《远大前程》中人物所展示的绅士形象。

1 绅士文化的发展

英国诗人霍普金斯曾表示:“即便英格兰民族不能给世界留下别的什么东西,单凭绅士这个概念,他们就足以造福人类。”源于中世纪的绅士文化历经几次变革,在英国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5到17世纪的萌芽阶段,18世纪的变革阶段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至今的成熟阶段。

1.1 萌芽阶段(15-17世纪)

在发展前期“绅士”一词与骑士精神相合,充满侠气。1414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颁布法令,要求在诉讼中,需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为在法令中表示骑士、男爵家族中年轻的、还没有贵族头衔的成员,“绅士”一词得以诞生。17世纪后期,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此时的“绅士教育”所着重于的培养的是 “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3]。绅士不仅出身贵族,受到高水平仪态教育,而且学识渊博,具备较高的道德思想觉悟。他们大多性格内敛,诙谐幽默。其代表人物有奥利弗·克伦威尔,他出身贵族,就读于剑桥大学,受过高水平教育,在政治军事领域成绩斐然。

1.2 变革阶段(18世纪初-19世纪初)

到18世纪初,随着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传统绅士文化和新兴资产阶级崇尚的进取、果敢、冒险、积极的精神发生碰撞,绅士文化的核心开始转变。绅士身份的获得并不只限于贵族阶层,而是能够通过与贵族联姻获得。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使绅士阶层的结构逐渐宽泛。如: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经商、游历的丰富个人经历及其代表作《鲁兵逊漂流记》都体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1.3 成熟阶段(19世纪中后期至今)

19世纪中后期,传统的绅士标准彻底改变。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绅士”,不仅仅是出身与钱财,而更应是品德多寡。作家塞缪尔·斯麦尔·斯在他的《性格》中,对绅士这样描述:“无论他拥有了世界上多少财富,都会感到自己必须与他人分享”[4]。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走向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各种礼仪形成的主要时期。绅士群体开始扩展到平民,使英国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5]。该时代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出生于小公务员家庭,他不仅是剧作家,还是社会活动家,支持妇女权利,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

2 《傲慢与偏见》和《远大前程》中的绅士文化分析

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绅士”所体现的已不再是某一单方面的特质,或贵族的代名词,而是代表了一群内外兼修的进取人士。以下将归纳出三个较为突出的绅士特征分别予以探讨。

2.1穿着得体 风姿优雅

得体的穿着,优雅的举止贯穿绅士文化的始终。《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6];他的好友宾利先生也是仪表堂堂。如果说经济实力是成为绅士的门槛,那么处世风度则是衡量绅士的准绳[7]。《远大前程》的男主人公皮普出身低微,一贫如洗,在收到匿名人的资助后,开始学习绅士打扮;同时,他也渐渐习惯由衣着打扮来衡量周围人的社会地位。作为绅士,除了衣着,得体的行为举止也同样重要。赫伯尔特是皮普在伦敦的伙伴,为人友善,衣着光鲜的他处处透着绅士的风度。他总是耐心提醒皮普不得体的餐桌礼仪。

由此可见,从15世纪到17世纪,考究的穿着以及得体的礼仪是绅士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2.2 内敛幽默 果敢进取

总是板着扑克脸的绅士们,却也会在社交场合发挥他们的幽默感。《傲慢与偏见》开篇,“乖觉诙谐”的贝内特先生尽显幽默,打趣贝内特夫人会超过女儿们获得宾利的青睐;达西的表兄菲茨威廉也是口齿伶俐,吐露大方,教养有素,饶有风趣。达西对于多才多艺女性评价以及其所展现的择偶观的也侧面展现出达西作为绅士的进取之心。在《远大前程》中,赫尔伯特轻松风趣的友好建议,让皮普能及时纠正自己的用餐礼仪。合格的绅士,需有积极进取的心。当皮普爱上了艾斯黛拉时,为获其芳心并与之相配,皮普加入扫盲班,而后又到伦敦深造。在帮助“恩人”蒲骆威斯脱险时,皮普没有对未来感到担忧,相反他精神振奋、充满希望。总之,无论身处何处,皮普始终能做到不断学习,适应环境,充满了乐观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而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亦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到筆下的人物——皮普。狄更斯做过学徒,做过律师助理,做过记者等等。尝尽了生活百味,历经了社会百态。但他勇敢的直面人生,用笔描绘出当时伦敦贫民窟惨境,引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改变社会,终成伟大作家[8]。

由此可见,积极向上、勇敢进取的精神为19世纪的绅士文化增添了色彩。

2.3 晋“绅”之路 品德至上

维多利亚时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工业化的过程中,中产阶级的地位也日益上升。人们对于绅士的评判,逐渐倾向于品质道德而非社会阶级,出身和血缘已非评判绅士的唯一标准。

《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出身不凡,家财万贯,是英格兰德比郡的大地主。但达西并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绅士”,即贵族阶层。他的绅士身份是贵族与工商阶级结合的产物:达西的父系没有爵位,只是极有地位的名门世家。但是达西继承了优良的贵族精神,乐于助人、宽容慷慨、富有社会责任感。他以德报怨为死对头威克姆偿还巨款,买下官职,帮助他与莉迪亚成婚;被拒婚后,他感到无比耻辱,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反思自己的品行和偏见,放下自己的“傲慢”,这是一种自我思想的成长与升华。这体现了绅士文化的反思性、包容性及融合性,晋“绅”强调通过自我的行为思想来塑造真正的绅士。《远大前程》中的主人公皮普在晋“绅”之路上,最终选择了直面过去。在与名流绅士的交往中,皮普渐渐染上了纨绔子弟的恶习。但得知资助自己的人事下流惯犯时,他感叹“我只觉得他待我恩重如山”[9]。此外,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焚火自燃的郝维幸,尽管这之前她是竭尽地讽刺皮普的卑微。这体现了皮普知恩图报、以德报怨的品德。历经种种,皮普正视自己丑陋的虚荣心,拥有了“绅士”的价值内核,蜕变成真正的绅士。

由此可见,维多利亚时代,即便贵族身份和地位与生俱来,但绅士精神和风度却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从穿着,性格再到品德,绅士的内涵不断发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 结语

通过对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和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人物分析,可以看出绅士概念在19世纪的发展,即“绅士”作为各个阶层广泛认可的价值标准,不再是某个阶层的特权。以贵族精神为基础,绅士风度不断发展并完善,其特点之一则是绅士须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0]。无论是贵族还是绅士,它们的定义都不应该是出身高低与钱财多少,而应是品德多寡。无论是书中人物还是真实人物,他们都可以通过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追求成为“绅士”。由此可见,绅士概念经历六百多年的发展,在英国日常行为准则中仍占据重要部分。在英国社会各阶层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绅士文化以贵族精神为基础,不断补充加入了各阶层的新兴价值观念,最终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11]。此外,该文化也具有投射作用,对“名媛文化”等其他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2007(2):47-50.

[2]阎照祥.英国贵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John Locke.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Samuel Smiles.Character[M].London:John Murray, Albemarle Stre Et,1879.

[5]陈丹丹.维多利亚时期男士手持雨伞的服装社会心理学分析[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2.

[6]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胡璇.由《傲慢与偏见》析十八世纪末的绅士特质[J].散文百家(理论),2021(3):40-41.

[8]杨红.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绅士概念[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9]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0]赵雪梅.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J].中南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 (1): 228-233.

[11]沈闰雪,彭文明.《唐顿庄园》中的英国绅士文化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03):245-246.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傲慢与偏见》中被遗忘的妹妹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