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8-30陆子易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

陆子易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为帮助中职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識,本文展开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的好处,并提出开展小组竞赛学习的方式,按照学习内容和水平进行不同分层分组,取长补短。通过实施激励机制,做到因材施教,让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取得实效。

关键词:分组分层  协作式学习  中职     计算机教学

引言

计算机技术已经走向千家万户,我国社会发展想要进步就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教学已经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但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新型的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以往课堂满堂灌和教学过于枯燥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其广泛应用可以使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概念

所谓的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建立有效的互助学习关系,进行自主化和合作化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教师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作为现代教学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更好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分层,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进行分组分层后学生可以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将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解决,更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将自身综合能力充分提升。中职教师如果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就可以大概率帮助学生更快进步。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的好处

(一)发挥潜能,因材施教

应用分层分组协作式学习可以保障小组内部学习水平大致相同,不会出现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的现象,切实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同,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应用分层分组协作式学习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表现优秀的学生因为会受到组内同学以及老师的表扬,能够建立学习的持续动力,让学习潜能不断得到激发。由于中职学生都有着一定的表现欲,这样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让集体荣誉感得到满足。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不同,采用“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取得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提升中职教师教学基本功

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要求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能力要有所提高,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有效地组织协调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存在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科目的实际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中其他科目的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因此计算机教学也应当进行改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能够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进行更好的引导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完成学生价值的释放。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分层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小组竞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能

分组分层协作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时的帮助是极大的,但要想将此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引领下,聚集学生主题,开展挑战性学习活动,理解知识的本质,建构计算机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和过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中职学生既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又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按照一定的特点划分小组,例如根据学习水平进行划分,取长补短进行划分等,保证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中完成自我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动能,进而完成对计算机的了解与使用。学习虽然是自我的事情,但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良性竞争,进一步增强自我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次运用此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动能的提升。

(二)通过评价导向提高合作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现阶段,教师通常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全面考察。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问卷调查、小组代表提问、抢答等方式,这样既能够帮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心,又能够使问答充满趣味性,学生愿意参与。在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多样化评价,不同的评价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例如:激励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提高学习积极性;鼓励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赞扬性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教师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善于结合各种评价的优势。例如在各小组进行汇报后,根据组长的总结表述,教师要对组内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实现小组合作效率的提升。

(三)根据学习水平分组,增强学生竞争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影响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