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下的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1-08-30刘杨吴凡臧王爽

绿色包装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

刘杨 吴凡 臧王爽

摘要:探讨如何突出湘西土家织锦的特色文化,令其文创产品在与消费者达到共情的同时也能传递自身文化内涵,旨在创新织锦文化产品。基于对龙山县苗儿滩镇的调研,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阐述织锦文创产品的现状,以织锦为例分析文创潜在创新点,设计出具有时代性的织锦文创产品。利用现代设计与织锦的文化元素相结合,依托湘西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优势,突出织锦产品的文化性,深度挖掘织锦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人们对于土家织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传承非遗文化精神,推动湘西土家的文旅产业发展。

关键词:土家织锦;文创产品;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3;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7-0086-04

Xiangxi Tujia Brocade Under the Fus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s

LIU Yang, WU Fan, ZANG Wang-shuang(School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how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of Xiangxi Tujia brocade, so that it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can achieve common feelings with consumers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convey their own cultural connotations, aimed at innovative brocade 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Miaoer beach town in Longshan Coun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rocade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s is expound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potential innovation point of brocade culture is analyzed as an example, the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of brocade with the times are designed,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modern design and brocade are combined, relying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urism advantages of Xiangxi region, highlighting the cultural nature of brocade products, deeply excava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rocade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and enhancing peoples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o the local brocade. Then pass on the spirit of non-relict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of Xiangxi Tujia.

Key words: Tujia brocad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2018年我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文化与旅游部,文旅融合创新在国内开始形成了一股新的发展潮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遗文创产品也开始备受关注。文创产品成为行之有效的传播载体,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非遗文创产品也成为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创产品,依托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旅游经济,将其非物质的文化元素传递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群体,以此提高当地文旅产业收入,推动文旅产业的良性发展。

1 湘西文旅产业发展

湘西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秀丽,同时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其辖区内有着大批的自然资源,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民族文化镇、历史古镇或遗址等等,并且在2015年就入选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湘西地区在地理位置、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域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适合开发特色文旅产业。尽管现有的湘西土家织锦文旅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织锦文旅产业有先天的文化优势,尤其是特有的土家织锦极具发展潜力。因此在文旅背景下对于织锦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也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2 土家织锦文创开发意义

“文化创意产品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的核心,通过人们的智慧与灵感,凭借特定的设计手法将文化内涵附加进产品。[1]”利用当代的创新设计,给传统文化内容赋予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的形式,从而可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层面需求,使得文创产品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载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设计,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在地非遗文化,也有效增加当地文旅产业的收入,对于双方而言,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湘西土家织锦独特的色彩对比,形态各异的纹样,以及图案背后蕴含的神话传说,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对民族文化和智慧的一种传承。所以为了将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亟需开发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产品,充分融合在地非遗文化,把当地特色文化符号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给游客。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也会有更多潜在的可能性。

2020年文旅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便是其中之一。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是“十三五”期间湖南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依托生态优势,加快文旅融合,土家织锦通过呈现当地特色人文和传统文化,很快就引起了游客的追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前提。”[2]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不但需要好的内容,还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讲述”给游客。但是目前土家织锦的文创产品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的选取以及讲述的方式还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织锦产品与自身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一是织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同种的织锦类型单一化,缺乏产品创新也就很难凸显湘西土家织锦的地域代表性;二是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精准的定位,由于湘西土家织锦文创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目标群众的分析还是产品的自身定位都不能精确把控,导致产品不能完全得到市场认可;三是织锦产品符号化形式简单,有些产品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产品上,简单堆砌文化符号,使得一些织锦产品缺失文化内蕴,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自然也就很难吸引消费者。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不但可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还可以加快在地文化产业的升级,提高当地文旅产业的竞争力。

3 土家织锦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3.1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强调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产业是方向。”[3]文旅的高度融合能够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文化的内涵,凸显文化特色,将更多的文化符号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中。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旅游产业的品质,增加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可以反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的现实载体来传承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所以在文旅融合的情境下,将湘西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合理运用到织锦文创产品中去,既可以提升织锦文创产品的商业价值,又能够丰富织锦产品的文化内涵。湘西地域文化、织锦文创、旅游三者融为一体,旨在给人们呈现湘西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土家族的当地民俗,将织锦这一特有的符号融入到文旅产业中去,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土家织锦的文化创新,加快织锦文旅产业的发展。

3.2 立足符号“本真”

“非遗所包含的地方特色本土精神文化‘本真即是‘识别性,这是贯穿非遗与文创的灵魂,更是从根源上解决国内非遗文创同质化乱象的有效利器。”[4]在織锦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文创设计法则,更应该主动挖掘织锦文化符号背后的历史渊源及其特有的精神文化,立足于土家织锦的地域文化特征,深刻理解织锦文化符号,再通过设计手法来展现湘西土家织锦的地域文化特征,设计出蕴含织锦文化符号“本真”的文创产品,打响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的特色文化招牌。

因此在织锦文创产品和其自身文化符号相匹配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从土家织锦的文化符号元素出发,以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作为载体,从文化符号元素入手,然后根据现有的文创产品特征进行创新设计,进而让土家织锦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从本质上提高织锦文创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赢得市场的认可。要依据土家织锦传统的文化符号,立足于湘西土家族地域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将织锦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内蕴和现代生活的理念相结合,将其特定的民俗以产品的方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还要注意文创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互联,要考虑到文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织锦非遗文化符号以一种能够让人感知的方式得以保留。下图就是以湘西土家织锦传统的文化元素符号作为创作基础,凭借艺术插画的形式来描绘土家族传统的民俗生活,旨在以一种可感知的行书展示织锦的传统文化意蕴,呈现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3.3 技术支持

“随着5G网络进入试商业期,互联网不断提速,使得AR技术可以赋能教育,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让学习的知识更加情景化。”[5]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开始加快向对方渗透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向体验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用户也愈发注重产品的体验,而好的产品是好用的、有用的,想要被人拥有的,所以织锦的文创产品需要在功能体验、文化体验、科技体验、情感体验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让这四种体验相互作用形成织锦文旅产品的综合吸引力。

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文创产品的载体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求来选择虚拟动态产品或者物化的具象产品,技术手段的支持让非遗文创产品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对于织锦文创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AR、VR等技术来达到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体验互动,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4 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非遗的活态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而对于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承,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实现文旅产业互融的关键一步。而文旅产业给两者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国家政策的倡导以及文旅消费者人群的增加,有效地保障了文旅非遗产品的开发创新。湘西自治州有着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国家级旅游示范区。伴随慕名而来的游客人数增加,消费者的群体也会持续扩大。织锦文创产品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就可以反作用于产品本身,让文创产品自身获取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动力。所以土家织锦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准确把握自己的文化IP并实现精准的产品定位,让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成为湘西土家族的名片。利用织锦文创产品作为实际载体,从而传递其特有的文化价值。不断创新织锦文创产品以此促进非遗文创产品与旅游景区的深度融合,最终助力湘西自治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巍,李昱娇.基于土家织锦符号化图形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文艺评论,2015(09):138-141.

[2] 刘文良,邵煜涵,焦晓琼.全域旅游视域下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9(06):188-194.

[3] 江伟,周敏.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J].艺术百家,2020,36(05):200-204.

[4] 徐鸣,马晓昱.基于文化自信的非遗与文创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设计,2020,2(06):1-11.

[5] 熊剑明.AR/VR教育与文创内容发展和应用[J].传媒,2018(22):15-17.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文创产品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