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1-08-30荣月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静息

荣月华

产钳助产是在产妇分娩时无法自然分娩经常使用的助产方式,一般于高龄产妇中应用比较多,其原因是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危险因素,对产妇与胎儿有一定负面影响[1-3]。产钳助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的几率,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产钳助产会损伤产妇盆底肌,对盆底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造成产妇分娩完成后出现小便失禁、子宫脱垂等不良反应[4-6]。因此,对使用阴道产钳助产的孕妇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并进行康复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是产钳助产后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为了判断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分析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恢复的意义,本文以行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康复治疗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5 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100 例,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8.66±3.34)岁,体质量指数(BMI)(26.88±3.59)kg/m2,新生儿体重(3.36±0.44)kg;对照组产妇年龄(28.51±3.55)岁,BMI(26.19±3.23)kg/m2,新生儿体重(3.41±0.4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产妇年龄≥18 岁;②初产妇,单胎,均为足月分娩;③产妇无气质性疾病、无先天性疾病;④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其他分型糖尿病;②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表现;③存在相关既往手术史。

1.3 方法 对照组行自然分娩:产妇入院后询问孕期、胎次,并检测生命体征,测量腹围,并详细记录羊水情况,检查有无阴道出血或规律性宫缩,并做好知识宣教等,后自由待产,待产妇宫口开至2~3 cm 时,将其推进待产室,实施腰硬外麻醉,于第3、第4 腰椎腰间隙穿刺,头端置管约4 cm 后注射3~5 ml 0.2%盐酸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81,规格:10 ml∶75 mg)后观察5 min 确认置管正确,且产妇自述无其他症状与不适后,泵入浓度为100 ml 0.1%的罗哌卡因溶液,泵注速度控制在4~10 ml/min,或根据产妇自述疼痛程度调节泵速。在第一产程时,助产人员对孕妇进行各方面指导,鼓励多饮水,避免膀胱充盈影响抬头下降,按照操作规程为其接生,进行新生儿呼吸道清理及母婴皮肤接触,观察胎盘胎膜剥离是否完整,产道是否出现损伤及阴道、子宫收缩情况,缝合会阴切开伤口,并告知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实验组接受阴道产钳助产分娩,产妇取截石位,对外阴实施常规消毒后,铺设消毒巾,常规导尿,并观察产妇是否具备产钳助产条件,确认产妇产道无任何异常且宫口全开,并观察胎膜是否撕裂,明确胎头部位。产妇接受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将会阴切开并进行二次检查,通过接触胎儿耳廓再次明确胎头的位置。医护人员左手拿左产钳,并保持钳叶垂直向下,凹面向前,右手放置于阴道后壁与胎头间。左手产钳贴在右手掌面,右手将产钳缓慢退出阴道内,右手拇指将钳匙颈部托住,左手将产钳推入至胎头左侧额部,保持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位置,退出右手将左产钳固定。医护人员右手持右产钳,左手置入阴道后壁与胎头间,使左右产钳相对应,此时退出左手,扣合钳柄,护理人员在确保产钳位置无误后,于产妇宫缩时将钳柄扣合,同时向外慢慢牵引,当可见胎头后,用右手对会阴进行保护,当胎头娩出后提起钳柄,降低产妇软组织受损,将左产钳顺着胎头缓慢拿出,后牵出胎头,逐渐娩出前肩、后肩与躯体,最后缝合会阴切口。所有产妇产后8 周进行盆底功能测试后均进行康复治疗,使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于电极探头上涂抹阴道润滑剂,置于产妇阴道内3 cm 左右,电极探头频率为25 Hz、脉冲数100~200 μs[7-9]。随时观察产妇阴道收缩能力,并根据其进行电极探头治疗强度的调整,治疗30 min/次,连续治疗2 个月,检测产妇盆底功能与肌肉运动能力。此外,每日坚持尿道、阴道及肛门的收缩训练,防止小便失禁,提升肌肉弹性,产妇日后仍需坚持盆底肌锻炼。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2 个月的盆底功能、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盆底功能测试内容包括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康复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康复治疗后产妇无不良反应,盆底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时间短即为显效;产妇康复治疗后仍存在不良反应,盆底功能恢复良好即为有效;产妇康复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盆底功能恢复慢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实验组产妇分娩后康复治疗前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康复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μV)

表1 两组康复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μV)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比较(,μV)

表2 两组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比较(,μV)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略高于对照组的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产妇分娩后对盆底功能损伤较大,若产后未得到及时的恢复则会造成子宫脱垂和小便失禁,对产妇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0]。产钳助产需要通过产钳扩张产妇的阴道,可能会造成肌肉撕裂,不仅伴随剧烈疼痛,还会影响肌肉神经的活性,因此,产钳助产的产妇盆底功能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有报道称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与盆底肌力。为深入研究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和康复治疗的应用意义,本文对比了产钳助产产妇和自然分娩产妇康复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并分析了康复治疗的治疗意义[11,12]。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分娩后康复治疗前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产钳助产产妇的盆底功能,该结论与彭晓梅等[13]学者提出的产钳助产术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损伤以及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大,但经康复治疗后产钳助产产妇盆底肌力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结果具有一致性,充分证明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产钳助产产妇的盆底功能。因此,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在分娩后进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康复治疗在产钳助产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静息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