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舞龙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8-30侯雪萌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舞龙课程体系模块

侯雪萌

(北京中学 北京 100018)

1 研究目的

所以,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定出一套符合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及面向所有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中小学课程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方向上的实际需求。

2 舞龙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符合国家新课标下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统一标准。它是新课标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是衡量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标尺,也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具体依据。所以,课程体系的完善必须围绕国家课程标准来具体实施。

2.2 保证“共性”求创新

由于我国为多民族国家,南北方文化差异较大,而舞龙的种类又多种多样。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注重学生发展的大背景,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在保证学校完成课表内容的指定“共性”内容后,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本地特有的舞龙项目,以求创新。

2.3 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教学一定要明确学生是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而在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各个阶段都不尽相同,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态度等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与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为4个学习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根据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不同教学内容,见图1。

图1 模块划分示意图

3 舞龙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由于在当今社会舞龙项目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熟识,科研方面相较于其他大众体育项目也相对匮乏,学校体育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因此舞龙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就成了将舞龙课程推入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关键所在,而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案的确定便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3.1 课程目标与内容构建的确定

舞龙课程目标根据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制定,共分为3个模块。模块一,知识理论基础模块,包含项目特征、分类、竞赛规则等理论知识。模块二,技能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舞龙技术与竞赛套路等,体现运动技能维度核心素养。模块三,传统文化基础模块,主要通过舞龙项目学习渗透民族精神,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的四个学习水平进行划分,以这3个模块为主线,每个水平的模块内容难度逐级上升,可使学生在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及文化德育教育方面,逐步深入学习,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在理论、实践与传统文化上共同进步。

为了抽取出设计人员对特定构件在特定驱动因素下组合成组的偏好,需要对DSM和DPM/MIM分别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了构件在不同视图中的优化配置方案,为设计人员构建局部成组方案提供了洞察力和决策支持。通过分析和评估聚类结果,设计人员对所关注的构件根据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进行成组处理。以图2中聚类后的模型为例,构件C2在模块化驱动因素D4的驱动下与C4和C5配置在同一模块中(如图2a),而从耦合角度来看,构件C2又与C1,C3和C11配置在同一模块中(如图2b),设计决策人员更看重构件C2与C4和C5之间的相似性关系,因此设定它们必须配置在同一模块中。

经过对10名专家进行访问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家对此种课堂内容的模块构建方式意见集中度较高,均表示较为合理。

3.2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需求,以及年龄与运动水平的不同,逐级设置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舞龙课程单元教学计划。

3.2.1 知识理论模块内容的确定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知识理论设置上应依据不同学习水平来制定不同目标及不同学习任务。而舞龙的理论知识部分可大致分为舞龙运动概述、舞龙运动的技术体系及舞龙竞赛的组织与规则三方面,可将其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逐步贯穿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

水平一(1~2年级):由于处于此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理论教学知识以介绍项目形成及主要特点为主,使其能够对舞龙项目构成大体认知。水平二(3~4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增强,理论教学以介绍舞龙竞赛项目分类及功能价值为主,并结合介绍各民族不同舞龙习俗。水平三(5~6年级):此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理解舞龙技术的基本要素、表现形式及内容分类。水平四(7~9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已有较大的提高,理论知识教学以介舞龙项目的竞赛种类及具体竞赛规则为主。

经调查统计,10位专家均表示知识理论模块内容的构建基本合理。

3.2.2 运动技能模块内容的确定

运动技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主教材与副教材两部分,而舞龙技术大致分为8字舞龙类动作、游龙类动作、穿腾类动作、翻滚类动作、造型类动作5种,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水平及舞龙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并将其依据主次分配至教学内容当中。

水平一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有限,技能教学内容应以教授简单的基本技术,游龙类技术为主,同时辅以舞龙游戏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与巩固目标技能;水平二阶段多以9~10岁的学生为主,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适当培养灵敏性,技能教学主要以力量性、技术性要求较低,以相对简单的娱乐性较强的穿腾类技术动作为主,并辅以简单造型动作;水平三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大肌肉群力量及部分小肌肉群力量,并注意男女生在此阶段的生理、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技能教学内容以一些需要进行简单跳跃、力量与技术皆要求相对较高的8字舞龙类及翻滚类基本动作为主,辅以简单的动作组合及较难的造型动作;水平四的技能教学,由于此前已有较强的基本功基础,内容以舞龙6~7个动作简单组合套路为主,辅以较难的8字迹翻滚类技术动作。

经统计,所参与调查的专家中,共9位专家对运动技术模块内容的构建表示认可。

3.2.3 传统文化模块内容的确定

传统文化模块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舞龙运动在中国作为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与节日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通过舞龙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逐渐了解民族文化,做非遗文化传传承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水平一的传统文化教学,应以简单易懂且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为主,题材可适当选取神话传说或英雄故事,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中国龙文化产生崇拜意识,在脑海里构成初步认识,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得到自信,以鼓励教学为主。水平二的传统文化教学,应结合所学运动项目,以故事形式介绍项目历史起源及项目礼节,学习节日文化与舞龙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水平三的传统文化教学,应结合所学运动技能,深入了解项目与民族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关系,可以口头提问回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公平竞争精神。水平四的传统文化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辱心,民族精神为主,探究舞龙运动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努力发扬我国传统民族精神,享受项目带来的乐趣。

经统计,关于传统文化模块内容的构建所有参与调查的专家均表示认可。

3.3 学时分配的确定

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有限,但经两个学期的对比研究发现,每周2学时的学习效果大大好于每周1学时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时上,每学期的总学时数最好设置在34学时以上,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将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学时进行合理分配,知识理论模块内容占总课时的20%左右,运动技术模块内容占总课时的80%左右,其中主教材内容占55%左右,副教材内容占25%左右,传统文化模块课程贯穿于两个模块当中。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第一,针对中小学课程培养目标和舞龙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内容分为知识理论、运动技能、传统文化3个模块。

第二,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结合模块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逐级增高。

第三,知识理论模块内容包含舞龙运动概述、舞龙运动的技术体系及舞龙竞赛的组织与规则三方面,依据不同学习水平由浅至深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及任务。

第四,运动技能模块分为主教材与副教材两部分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水平及5种不同类型的舞龙技术动作由易到难进行划分,并依据主次分配至教学内容当中。

第五,传统文化模块内容涉及舞龙项目与中国龙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关系探讨,同时通过舞龙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2 建议

第一,建议结合专家意见,组织专业团队,根据舞龙课程体系编设适合各年龄层的套路与教材。

第二,建议将舞龙课程体系进行广泛普及,并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与舞龙运动发展现状结合,灵活运动,不断调整与更新。

第三,建议加强专业舞龙教师团队的素质培养与人才引进。

猜你喜欢

舞龙课程体系模块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舞龙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舞龙舞狮进校园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