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21-08-27崔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壁虎柳树尾巴

崔伟

童话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体现了对儿童阅读喜好及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发挥出了童话的特点,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出了一个理想情境,引领学生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逐渐爱上阅读,起到了呵护童真、陶冶童心、激发童趣、珍视童言、启迪童智的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呢?

创设童话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童话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童话营造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通过童话世界之路,打开情感交流之门,从而让小学生在童话故事的带领下张开想象的翅膀。这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童话之美,还可以起到激发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用。

如在《纸船和风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视频课件: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顺着水流出现了一只纸船,漂啊漂。天空中又出现了一只风筝,飘扬在山上。学生很快就被动态画面与美丽的歌声吸引了,一些学生甚至在观看视频时大声地说出:“哇,快看,是一只小船!”“看天上,那里有一只风筝呢!”“风筝的翅膀上好像还写着字!”“我看见了,是‘祝你幸福。”教师顺势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纸船与风筝的故事,看看这两个小信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童话故事的演绎者,巧妙借助动画与音乐打造了童话情境,拉开了课堂学习的第一幕。学生在童话情境的吸引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的冲动,并且会在脑海中联想纸船与风筝之间的联系,怀着好奇心去探索故事的内容。

组织童话游戏,强化体验感悟

通过对语文新课标的剖析,我们认识到童话教学需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内容,并引导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深入感受故事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若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仅让学生单调地阅读童话书中的内容,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容易打消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渴望体验、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组织童话游戏,利用趣味因素打造灵动语文课堂,实现学与玩的有机结合。

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童话游戏组织形式,可以让小学生在童话故事的表演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课堂教学氛围也会被迅速地调动起来。通过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似乎没有生气的树木,被作者赋予了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骄傲地夸赞自己的长处,而小枣树却十分质朴谦卑。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中小柳树与小枣树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模仿其语气,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想象的动作。如扮演小柳树的学生微抬着头,用傲慢的语气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当小枣树结满果实之后,她却用温和谦逊的态度对小柳树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柳树听到后有些羞愧,低下头,不自觉地红了脸。学生的表演让小枣树与小柳树的形象更加活灵活现了。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童话故事的世界中,正在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交流对话。这种学习体验要比教师的说教更加真实、有效,可以引领小学生从这个童话故事中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无形中渗透德育,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涤。

续写童话故事,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每一篇童话故事都充满了新奇与幻想。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不免会为作者的脑洞赞叹,但是却很少主动地创作童话故事,导致小学生在语文童话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阅读这一浅显的层面上,难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阻碍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创编童话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与创造,让童话故事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与众不同。

如《小壁虎借尾巴》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掉尾巴后四处借尾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小壁虎分别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尾巴借给小壁虎。于是,伤心的小壁虎回到家告诉了妈妈事情经过。妈妈让小壁虎回头看,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长出来了。这是一篇具有趣味性的科普童话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功能。由此,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及其包含的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故事,试想:当小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居然可以再生后,会发生什么?一名学生写道:“小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可以再生后,兴高采烈地找来了小羊、小鹿、小猴等小伙伴,表演了尾巴断开后又再生的节目。小伙伴们纷纷夸赞小壁虎的这个神奇能力,小壁虎十分得意,见到人就展示自己的这个特殊能力。但是突然有一天,尾巴失去了再生的能力,他哭着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节制,你这样胡乱地斩断尾巴,它自然不愿意无条件地跟随你了。小壁虎终于明白过来,也后悔之前为了炫耀而随意斩断尾巴的行为。”除了续写故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编故事情节,如假设小壁虎尾巴断了之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他们都愿意将尾巴借给小壁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寫出来,创编出一篇自己的童话故事,可以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与运用,满足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探索童话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壁虎柳树尾巴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