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实践研究

2021-08-26周莉华

求知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家长、孩子的责任感。而探索形式各异、精彩纷呈、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利用典型案例可以更好地在农村家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可以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在增强学生责任感的同时,有利于形成特色校本课程,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背景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02-02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立德是树人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脱离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谈为社会主义培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多次进行了阐述,他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长大后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家庭教育就是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因此,搞好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研究本课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重要体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系列讲话精神的积极回应,必将推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深入开展,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我们整个社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和浮躁的心理。有的家长甚至被社会所裹挟,在家庭教育理念上陷入重智轻德、重养轻教、重知轻能的误区而不能自拔。随着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纵观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研究者侧重于理论和认识层面,不同程度地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具体问题。

二、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现有学生2139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如下一些情况。

这些从农村到城里务工的家长,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相对较低,不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家庭教育工作主要由母亲来承担,父母共同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极少,有的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承担,有极少数学生独立生活,处于无监护状态。有的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将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素质和水平,对子女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以及家庭氛围等,对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农村家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一些粗略的了解,认为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家庭外的原因,没有认识到家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家长肯定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绝大部分家长(监护人)认为家长(监护人)的不良嗜好或不良习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影响,有少部分家长认为不会产生影响。

第二,少部分家长会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大部分家长则比较随意,有的甚至没有对孩子进行过训练。有一部分家长非常清楚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黄金培育期,大部分家长则是有些了解,部分家长不了解。

第三,部分家长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分家长则比较随意,有的家长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极少部分家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培养价值观和矫正价值观的周期,大部分家长则是有些了解,少部分家长根本不了解。

第四,极少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大部分家长认为有偏差,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价值观是错误的。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要给孩子做表率,少部分家长则只要求孩子并不管自身。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不可小看。家长对孩子健康的身体、正确的价值观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的家长(监护人)认为自己的地位要高于孩子,孩子要听从自己的;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大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心理是否健康,少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或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只有极少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第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有时会从自身找原因,极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出现问题都是孩子自身的事。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了解程度不够,只了解大概情况,只有少部分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根本不去了解。

第三,大部分家长对与孩子接触密切的朋友只认识,有交流的很少,少部分家长对此则漠不关心。大部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谈心,注重平等,少部分家长则是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沟通,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家长采用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不能做到面对面沟通。

第四,相當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发生在学校里的事,也就是关心与孩子学习有关的话题,一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为人处世,只有少部分家长与孩子谈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社会新闻。当孩子遇到困惑时,绝大部分家长会耐心倾听、细致询问,帮助孩子走出困惑,少部分家长是一只耳进一只耳出,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大部分家长认为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接受,有部分家长认为很多道理讲不清,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告诉孩子去适应社会。

第五,大部分家长批评孩子时能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能与孩子讨论,允许申辩,以理服人,有一部分家长则是严厉批评直到孩子认错,但孩子心中不服,只有少部分家长会暗示、提醒孩子,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长一般化,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总不如别人的孩子,极少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家长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教育方式,部分家长会有一些变化,部分家长则是一套方法用到底。

总之,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农村家庭结构逐渐松散,家长的综合素质偏低,家庭教育功能日趋弱化,大部分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虽有改善,但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家长由于客观原因,整日为生计奔波,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与孩子交流少;农村家长观念陈旧,改变较难,他们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事,家庭教育不应受别人的干涉;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接触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机会不多,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全面,不知从何着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家长接受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比较困难,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不多;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教育方法不当,存在重知轻德的现象;农村家长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黄金期及最佳矫正期不怎么了解。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利用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通过系列活动,形成课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结合我校特色文化——和雅文化、传统文化等,以家长学校、升旗仪式讲话、感恩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小手拉大手”等,力求家庭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知、行、情三方面进行。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而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有些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有的家长本人都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了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方法的缺乏,导致家庭教育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针对此问题及困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 祎.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田瑞华.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第一课堂[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关 颖.立德树人——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J].中华家教,2013(9).

作者简介:周莉华(1973— ),女,广西灵川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研究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言学习风格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