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疹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分析

2021-08-2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郑州儿童医院儿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麻疹外周血肝功能

袁 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郑州儿童医院儿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小儿多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人较少见。目前,该病以小范围散发为主,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临床以发热、咳嗽、流鼻涕等主要表现,还可有特殊的麻疹黏膜斑及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通常经治疗后均可痊愈,但有小部分患者会并发肺炎、中耳炎等,甚至并发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麻疹后患儿机体免疫状态发现较明显的改变[1]。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T细胞亚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对中性粒细胞有极强的趋化作用,可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诱导气管黏膜分泌大量黏液,使气道高反应性增强[2]。目前,Th17细胞、IL-17水平与麻疹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报道较为少见,故本文欲通过对不同病情麻疹患儿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两者含量与麻疹病情的关系,为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5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麻疹患儿151例。纳入标准:(1)符合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3],血清中麻疹抗体IgM检测阳性;(2)发病后3~6d入院,有明显麻疹症状;(3)年龄≤14岁。排除标准:(1)近1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2)近2周内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者。(3)发病前曾有肝脏疾病或肝损害史。(4)并发细菌性肺炎同时伴肝脏损害的患儿(因此类患儿较少故将其排除研究)。将其纳入麻疹组,其中男92例,女59例;年龄4个月~14岁(6.2±1.3)岁;并发细菌性肺炎37例,并发肝脏损害45例。并发细菌性肺炎[4]患儿同时伴有以下症状:(1)咳嗽,咳黄脓痰;(2)麻疹症状消退时体温未下降或下降后再升高;(3)胸部拍片显示:肺部存在感染性病灶;(4)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5)痰细菌培养阳性。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伴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另外收集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4岁(6.5±1.8)岁。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采集麻疹患儿就诊当日、对照组儿童体检当日的外周静脉血5ml,均分为2份,1份保存在含有EDTA2的试管中,用于Th17细胞检测,另1份直接离心获得血清后检测IL-17水平。

1.2.2 外周血Th17细胞检测:采用FACSAriall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检测,具体步骤:取抗凝血50μl,加入等体积RPMI1640液,混匀,加4μl刺激剂, 在5% CO2、37℃环境下中孵育5h;取出细胞,加入20μl FITC,室温避光培养30min,加入100μl破膜剂,震荡混匀,室温下维持5min,加入20μl藻红蛋白(PE)的抗人IL-17。洗涤、重悬、上机检测。

1.2.3 血清IL-17水平检测:取外周血标本离心3 000r/min获得血清后,用ELISA 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试剂盒由上海恒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17对比 麻疹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及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17对比

2.2 有并发症患儿与无并发症患儿与对照组Th17细胞及血清IL-17对比 麻疹并发肺炎患儿、并发肝脏损害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及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儿和对照组(P<0.05),无并发症患儿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并发症患儿、无并发症患儿与对照组Th17细胞及血清IL-17对比

3 讨论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儿童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其发病率与病死率明显降低[5]。但局部地区仍有散发流行。近年来因人口流动的增加,漏种率也逐渐升高,致使发病率有所上升。

麻疹病毒的抗原稳定性极强,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感染者气道黏膜单核细胞浸润,出现炎症反应。研究证实,麻疹患儿存在特异性的IgG和IgM升高现象,而且CD4+、CD8+等细胞被激活,导致急性期中性粒细胞移动能力降低,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减少,补体系统被抑制等免疫反应紊乱症状的发生。麻疹发生过程中伴有炎症损伤、免疫抑制改变,麻疹病毒侵入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被激活,这一过程中Th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6]。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不同于Th1、Th2细胞的CD4+T 细胞亚群,其主要效应细胞因子为IL-17[7]。Th17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L-17参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过程。

肺炎是麻疹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而肺炎发生后数天会出现更强烈的应激反应,加重代谢紊乱[8]。本文结果显示,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外周血Th17 细胞和IL-17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无并发症患儿较对照组升高并不明显(P>0.05),提示Th17 细胞及IL-17在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和肝功能损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细菌入侵气道黏膜后,刺激树突状细胞分泌大量的IL-6,诱导Th0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导致Th17细胞增加及活性增强,同时产生大量促炎因子IL-17。IL-17趋化大量中性粒细胞至气道,对细菌产生吞噬、清除作用,同时诱导防御素-2β等多种抗菌肽释放[9]。可见,Th17 细胞及IL-17 对麻疹并发肺炎患儿气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文结果还发现,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的外周血Th17 细胞和IL-17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无并发症患儿较对照组升高并不明显(P>0.05),说明Th17 细胞和IL-17参与了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过程。肝功能损害也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会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组织中,导致肝功能损害,但这种损害是暂时的,不同于乙肝病毒等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10]。Th17 细胞和IL-17可能在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肝组织中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麻疹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其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不同程度升高,但并非肺炎及肝功能损害时升高程度更明显,故通过动态检测Th17细胞和IL-17能预示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估。

猜你喜欢

麻疹外周血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Vaccination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