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2021-08-24秦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等生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秦猛

【摘要】本文对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中等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找出中等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构建科学化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中等生;解题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需要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通過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运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教育的目的.对于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而言,存在着学习认真、基础知识扎实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解题中,经常存在解题方法单一、解题错误的问题,这种现象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存在关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成绩中等生的特点,构建灵活的解题环境,以实现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提高中等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成绩中等生作为普通群体,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实际解题中,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讲授方法,缺少自主探究及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会使学生长时间地陷入学习困惑之中,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数学成绩中等生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根据对中等生数学知识学习状况的分析,笔者得出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性体现在:第一,对于数学成绩中等生而言,他们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希望快速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严格的要求改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第二,数学成绩中等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也相对正确.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第三,数学成绩中等生的成绩提升可以更好地带动学困生,从而活跃班级氛围,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成绩[1].

二、导致中等生数学解题能力不足的因素

(一)学习方法不当

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中等生出现数学解题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学习方法不当存在关联.第一,中等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虽然知道预习、听课、复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难度增大,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解题能力也无法提高;第二,中等生在学习时,虽然记录了较多的课堂笔记,但是却不知道重点,课后也没有进行问题的反思,在实际的解题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点及数学思维混乱的问题,影响解题效果,无法提高数学成绩[2].

(二)解题习惯不当

分析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的解题特点发现他们在实际解题中存在着习惯不当的问题:第一,审题不全面.一些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存在着审题不严谨的问题,一般看到题目就开始动笔,由于根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无法掌握题目中条件及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了解题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从而影响解题效果.第二,数学方法不规范.对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的解题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解题步骤不足、数学方法不规范的问题,而且整个解题过程的跳跃性较大,解题思维混乱.

(三)归因方法不当

部分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数学解题兴趣,但是存在着问题总结方法不当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降低学生的解题意识.如:对于一些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在数学解题中,由于缺少一定的数学意志力,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遇到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就会出现逃避的现象,这种学习行为若不能及时改变,就会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在实际解题中需要掌握问题总结及问题分析的方法,针对解题不当的现象,需要及时反思,以便为之后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3].

三、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路径

(一)注重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中等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中等生的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解题培养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中等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中等生解题兴趣提升中需要做到:第一,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灌输,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及时掌握解题方法,但是,对于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他们存在着数学思维不足的问题,长期学习中由于缺少针对性的引导,解题能力逐渐降低,从而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中等生解题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中等生的学习特点,主动要求这类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之中,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语言或物质的奖励,对于表现相对较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这种差异性的课堂管理,激发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保证课堂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在课堂上着重关注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这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可以帮助中等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利用率,并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数学思维的锻炼,保证知识学习的系统化,以实现高中数学成绩中等生解题能力提升的目的[4].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该针对中等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等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方程的计算方法,并确定最终的计算结果.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环境的构建,中等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5].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一题多解能力

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需要针对中等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对中等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以利用评判作业的机会给予学生标注,有效激发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次,高中数学具有特殊性,同一种题型具有多种解题方法,但是,对于中等生而言,他们缺少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实际解题中虽然掌握了解题方法,但受到发散思维能力不足的限制,在面对同一题型时,会出现缺少灵感的现象.中等生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缺少正确引导,其学习兴趣就会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中等生一题多解的训练.例如,在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等差数列”的教育指导中,可以以具体题型为例: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和是1220,试确定该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实际问题研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中等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通过主动的合作、探究,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所以,在讨论、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如下式①②,这两种解题思路不同,所运用的知识点也不同,但是,在实际分析中都可以得出最终答案,中等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开拓思维,实现解题能力提升的目的[6].

猜你喜欢

中等生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提高初中数学中等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