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021-08-24付存念周艳朝杜杨微潘可可杨程鹏

长江蔬菜 2021年14期
关键词:薄皮拱架甜瓜

付存念,周艳朝,杜杨微,潘可可,杨程鹏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325006;2.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

甜瓜(Cucumis meloL.)又称香瓜、洋香瓜,是主要瓜类之一,栽培面积占瓜类总面积的1/3,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1]。按照甜瓜的生态学特性,我国又把甜瓜分为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温州白啄瓜属于薄皮甜瓜,是温州地方特色品种,其果实扁圆或近圆形,外皮乳白色,果肉白色,平均单果质量0.35 kg,最大果质量0.75 kg,含糖量高达13%[2]。白啄瓜是温州地区的主栽甜瓜品种,在温州龙湾、瑞安、苍南等县(市、区)广泛种植。当前,温州白啄瓜年播种面积在667 hm2以上,年产量达1.5 万t,在温州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甜瓜主要栽培方式有爬地和立体栽培,爬地栽培是温州白啄瓜常用的传统栽培模式,优点是投入少、种植成本低,但缺点是空间利用率低、田间通风不良,同时农事操作费时费力[4,5]。立体栽培是北方甜瓜主产区常用的新型栽培模式[6],包括吊蔓栽培和立架栽培,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拱架栽培是立架栽培的改良版,在国家大力提倡观光农业的背景下,由温州本地农户自主发明,可充分利用甜瓜的观赏价值,便于游客观赏和采摘,利于开发农旅项目,增加农产品第三产业附加值。与爬地栽培相比,立架和拱架栽培的缺点是投入成本大。

综上,为筛选出适宜薄皮甜瓜的高效栽培方式,以温州特色薄皮甜瓜品种白啄瓜为材料,采用爬地、立架和拱架3种处理方式,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过程

供试品种为温州白啄瓜,由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试验于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7 月在温州市龙湾海滨灵伟家庭农场试验区内进行。供试土壤类型为砂壤质栗钙土,其理化性质为: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18%,含全氮0.08%、全磷0.03%、速效磷4.7 mg/kg、速效钾62 mg/kg。

2019 年12 月5 日浸种催芽,12 月7 日播种,穴盘育苗,以京欣砧2 号为砧木,砧木比接穗早播7 d,采用插接法嫁接,当砧木第1 片真叶展开1~3 cm 时嫁接,2020 年1 月20 日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入腐熟牛粪1 500 kg 和磷酸二铵25 kg 作底肥,使肥土混合均匀,然后起垄作畦,垄高15 cm,垄面宽3 m,沟宽20 cm、深15 cm,然后覆盖地膜,两边覆土压实。

1.2 试验处理

以爬地栽培(A)为对照,设置立架栽培(B)和拱架栽培(C)2 个处理,爬地栽培(A,对照)将甜瓜种植在垄中央,每垄1 行,株距0.8 cm,种植密度280 株/667 m2;立架栽培(B)在2 个畦面靠近沟的两边0.5 m 处用竹竿搭架,并在拱架上铺尼龙绳网,每垄种植2 行,立架内行距1.2 m、立架外1.8 m,种植密度为635 株/667 m2;拱架栽培(C)在垄上用钢管搭高1.8 m、宽2.8 m 的拱架,搭架方式和种植密度与B 处理相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垄为1 个小区,垄长15 m,小区面积45 m2,设3 次重复,共9个小区。其中对照A 采用四蔓整枝,B 和C 处理采用双蔓整枝,将1 条蔓牵引至架上,1 条蔓爬地生长,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

1.3 指标测定方法

每小区内随机选10 株编号,自甜瓜香味浓郁达成熟标准时,记录每株编号植株从开始采摘至采摘结束的收瓜数,并用电子天平称量单瓜质量,单株所有果实单瓜质量之和为单株产量,取平均值;每小区选择20 个开花日期相同的幼果进行挂牌,果实成熟后随机取10 个,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横径、纵径、肉厚,取平均值;用爱宕PAL-1 数显糖度计测定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个果实测定3 次,取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 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3 个处理的单瓜质量、横径、纵径、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用Duncan's 新复极差法对各测定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产量是反映植物农业生物学性状中相当重要的指标[8]。从表1 可以看出,对照A(爬地栽培)甜瓜横径显著大于C(拱架栽培)处理,B(立架栽培)处理甜瓜橫径与前二者均无显著差异;A 处理的纵径与B、C 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B、C 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单瓜质量结果与纵径一致;A、B、C 处理平均单株结瓜数分别为20.12、19.15、18.63 个,对照A 单株产量最高,为9.925 kg,但由于其种植密度低,667 m2产量反而分别比B、C 处理低909.15、927.30 kg,A、B、C 处 理667 m2产 量 分 别 为2 779.05、3 688.20、3 706.35 kg,C 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表1 不同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果实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的影响

由表1 可知,B、C 处理的甜瓜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对照A 无显著差异,虽然对照A 纵径和单瓜质量显著大于B、C 处理,但其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略高于B、C 处理,三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A、B、C 处理果实平均肉厚分别为2.02、1.55、1.55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0.89%、10.74%、10.01%。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经济效益的影响

甜瓜是种植效益较高的园艺作物。表2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产量较低的爬地栽培,平均667 m2产值也达1.9 万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667 m2纯利润约1.5 万元;采用立架和拱架栽培,虽667 m2成本比爬地栽培分别高1 000、2 000 元,但立体栽培更节省空间,种植密度是爬地栽培的2.3 倍,产量比爬地栽培高900 kg/667 m2左右,立架和拱架667 m2纯收入分别为20 817.43、19 944.48 元,二者差别不大,但分别比爬地栽培高5 364.05、4 491.10 元。

表2 不同处理方式下甜瓜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常规的薄皮甜瓜种植方式是开沟爬地栽培,不但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还降低了耕地利用率,严重影响了薄皮甜瓜的产量和收益。立体栽培为实现甜瓜高产高效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本试验中,虽然立架和拱架栽培的薄皮甜瓜单株产量明显低于爬地栽培,但立体栽培的薄皮甜瓜单位面积产量比爬地种植高30%,此结果与陈幼源等[9]、王豪杰等[10]研究结果相似。

不同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所不同。阳红俊等[11]对搭架栽培甜瓜的品质进行调查发现,搭架栽培甜瓜含糖量较爬地栽培甜瓜低;而汪炳良等[12]的研究表明,相比爬地栽培,立架栽培的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增加17.8%~30.9%。本试验结果则表明,立体和爬地栽培的甜瓜品质无显著差异,可能因含糖量受灌水量影响,而本试验中所有试验小区都采用相同的肥水灌溉系统,吸水量和吸肥量均相同。

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指标,需要结合成本投入和总产值,其中成本包括人工、肥料和设施建造,产值又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因此经济效益是农户在选择目标种植作物时的首要参考指标。本试验中,虽然立架和拱架栽培的667 m2投入成本分别比爬地栽培高1 000、2 000 元,但667 m2产值分别比爬地栽培高6 463.05、6 491.10 元,其中立架栽培纯收入最高,为20 817.43 元/667 m2。此外,由于本试验实施期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拱架栽培的观光采摘效益没有凸显,若在正常情况下,第三产收入还会增加,但具体增加额有待进一步明确。

本试验研究了爬地、立架和拱架3种栽培方式对薄皮甜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对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爬地栽培的薄皮甜瓜单瓜质量和单株产量大于立架栽培和拱架栽培,但由于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产量反而明显低于立架栽培和拱架栽培;虽然爬地栽培的投入成本较低,总投入成本为4 000 元/667 m2,而立架栽培和拱架栽培需要在连栋大棚设施内种植,且需要额外搭建竹竿或钢管栽培架,每667 m2成本投入较爬地栽培分别高1 000、2 000 元,但立体栽培产量及产值高,最终667 m2纯收入比爬地栽培分别高5 364.05、4 491.1 元,因此,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拱架或立架栽培种植薄皮甜瓜,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薄皮拱架甜瓜
甜瓜的重量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U型钢柔性拱架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薄皮甜瓜育种的方法分析
薄皮甜瓜育种的方法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研究
隧道拱架壁后空洞对拱架承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
我喜欢吃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