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影响的研究
——以福州市仓山区区属中学为例

2021-08-24阮雅芳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课外中考

阮雅芳 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研究目的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体育中考改革推动体育事业更加稳定、健康、和谐、完善的发展,同时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锻炼中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为我国在素质教育基础上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基础。福州市体育中考细则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有了极大地提高。但近年福州市仓山区区属学校体育中考总体成绩不太理想,农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以仓山区区属初中学校在福州市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为仓山区中学进一步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体育中考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州市体育中考对仓山区区属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以福州市仓山区区属17所中学部分学生、体育教研组长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了解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书籍、报刊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对学校体育教育受体育中考改革的影响做一个具体的了解。

2.问卷调查法

体育教师问卷17份,学生问卷510份。17所学校体育教师问卷全部回收,且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每所学校每年级随机发放10份,回收510份,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为96.27%。

3.访谈法

本文对所调查研究的初中体育教师、学校领导进行访谈和交流,了解体育中考的改革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并对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改善各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交流。

4.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方式,对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缜密的探讨,梳理、归纳与总结出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5.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 等软件对访谈问题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6.帕雷托分析法

通过帕累托图(Pareto chart)的排列观察分析,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排列图中把各选项累积百分数在0~80%之间为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之间的因素为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最次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福州市体育中考方案改革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要求,2021年福州市对体育中考内容的运动技能类项目和身体素质类项目分别采用抽考和抽选考方式抽出考试项目。与以往相比,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逐年提升,考试内容除了必考类不变,其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具体项目从2018年的笼统选三项到2021年的做了抽考与选考的精细规定,还增加了知识类。抽考与抽选考的随机性,提高了学生对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掌握的要求。体育中考改革变化,仅靠每周三节体育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课堂内容增加了体锻课,并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长。

(二)体育中考改革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变化分析

1.体育中考改革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变化分析

仓山区区属中学,在体育中考改革后,虽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练习内容有做适应性的调整,但仍然少数学校存在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少数学校因场地、师资严重短缺,不能按文件要求做到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在无体育课当天没有安排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需要,对体育中考成效存在很大的影响。

2.体育中考改革后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变化情况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47.43%的学生认为学校运动场地器材不充足,27.70%的学生认为一般,47.45%学生认为学校场地不充足。由此可见,体育中考改革后虽然教师压力与学生锻炼主动性有一定提高,但仓山区区属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仍然大多数学校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锻炼的需求,反映出学校体育资源短缺较大,无法正常贯彻落实了国家所要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面受限较大,极大影响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表1 学生对学校运动场地器材满意度调查 (N=491)

(三)体育中考改革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分析

1.体育中考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影响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如“帕雷托图”(图1)显示,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通过体育测试、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其次是磨炼精神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是增加团队精神及其它。

图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重要程度选项情况(N=491)

可以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体育测试,又能提高身体素质,一举两得,但是也可以看出较多学生参与动机是为了通过体育中考、得到高分,在是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了体育中考的影响,换言之体育中考对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促进作用,也可能存在应试学习现象。还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娱乐,可看出学生有厌学倾向。

2.体育中考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分析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在体育中考改革后,每周几乎没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七年级占该年级总人数的30.09%,八年级占13.73%,九年级占11.25%。调查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不同。七年级学生距离体育中考较远,所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上,较为放松。八九年级则临近体育中考,大部分学生都会每周保持一定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九年级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1-2次的人数占该年级总人数的45.62%,虽然每周都有保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但学生面临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学生只能保持每周1-2次的运动量。

表2 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N=491)

3.体育中考改革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内容影响分析

如图(图2)所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锻炼的内容主要是体育中考项目(76.32%)和个人兴趣项目(65.26%),其次再是,集体活动项目(32.11%)。可以看出,在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内容时,会侧重的去选择体育中考项目进行锻炼。这也从中能看出,在体育中考改革分值比重变化加大,学生考试压力大,以至于出现应试化的现象。

图2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锻炼的内容

4.体育中考改革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氛围影响分析

从图3的调查数据得知,学业负担重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占调查结果的68.42%,缺少运动氛围占调查结果的51.05%。体育中考改革后,体育分值占比提高,但同样的也意味着给予了部分运动天赋良好的学生和运动天赋差的学生形成对比,运动天赋好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上可以少花点时间,多花时间在文化科成绩上;相对于运动天赋差的学生更想在文化科成绩上花上相对较多的时间去弥补体育成绩上的不足。从而形成了学习负担重,体育运动氛围较差的校园环境。

图3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客观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仓山区区属中学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在体育工作上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少数学校组织体育竞技比赛、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上的热情,提高参与体育活动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2)仓山区中学在体育中考改革背景下虽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元化,在学生参加锻炼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学校师资匮乏,没有每天安排大课间活动,学生无体育课当天没有安排体锻炼课,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极大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运动技能的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观念不足,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存在;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缺乏,多数学校没有像样运动场,室内运动场馆更是稀缺,不能满足学生日常运动需求,这些情况给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

(3)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少,组织形式单一。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为跑操,活动内容少,学生无法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单一的跑操内容枯燥乏味,组织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怕苦怕累,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引起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

(二)体育中考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建议

(1)改变应试教育思想,确立终身体育意识

为了引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提高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创建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与教师合理调配学生学业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不仅关注学生文化课的指导,还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发展,培养学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2)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创建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开展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花样跳绳大比拼等,将竞技项目更加趣味化,结合学校的特点去开展有特色的运动项目。

(3)提升学校体育设施,丰富学校体育活动项目

学校要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器材配备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通过多渠道提升学校的体育设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对于老旧、损坏的体育器材,进行及时更换,防止发生安全问题;另外开辟建设场地,开发校本资源,降低成本,自制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设备。为学生尽可能创设更多、更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周练习次数,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增强体质,为中考铺好身体素质的基础。

(4)学业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协调配合

合理协调学业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业与课外体育活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做到劳逸结合。这不仅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业,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文化课与体育中考的成绩更上一层。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课外中考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取经之路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