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锻炼游戏对促进5-6岁幼儿体质的实验研究

2021-08-24卢红羽北京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显著性体质实验组

卢红羽 北京师范大学

一、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一)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的身高体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要有一定的成长标准去衡量,体重直接反映了一个孩子的身体形态特征,也是衡量孩子健康状况的标准之一。[1]

从表1中得知干预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进行实验前测试来判断身体形态的差异并对干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 T 检验后,身高:实验组 112.93±4.95cm;对照组113.40±5.98cm;由于P值均比0.05大,因此两组的测试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体重:实验组 19.88±2.89 kg;对照组20.85±4.08 kg;由于P值均比0.05大,因此两组的测试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不同。

表1 干预前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由此可见,在 5-6 岁幼儿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形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可以作为合理样本进行干预。

(二)体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结合相关指标要求,实验根据体质测试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各项测试。其中10 米折返跑是测试灵敏与速度;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网球掷远是测试上肢肌肉力量;坐立体前屈是测试柔韧性;走平衡木是测试平衡能力。由表2可知,干预前实验组 10 米折返跑成绩为 7.46±0.67s,对照组为 7.89±0.70s,(P=0.065)P>0.05 两组测试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实验组为 105.75±10.48cm,对照组105.75±11.08cm,(P=1.000)P>0.05 两组的测试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不同;双脚连续跳实验组为 5.39±0.43s,对照组5.70± 1.63s,(P=0.437)P>0.05 两组的测试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不同;坐立体前屈实验组成绩是 9.62±4.52cm,对照组是9.26±4.14 cm,(P=0.799)P>0.05 两组测试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走平衡木实验组为 6.05±2.69 s,对照组为 6.20±2.70 s,(P=0.865)P>0.05 两组测试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网球掷远实验组为 5.71±1.38 m,对照组为 5.56±1.55m,(P=0.763)P>0.05 两组测试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六项测试指标说明干预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可以作为干预的合理样本,保证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可比性。

表2 干预前体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一)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由表3可得,使用独立样本T进行检测,整体上可以看出对照组儿童的体重、身高都比实验组的要低,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值比0.05大,因此这两组的数据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从而可以知道,经过干预之后,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可以知道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高和体重受体能锻炼游戏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幼儿的身高、体重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例如遗传因素、生长激素分泌等。

表3 干预后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二)体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由表 4 可知干预后 10 米折返跑与立定跳远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P 值为 0.000,P<0.01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10 米折返跑是常用于反映幼儿速度和灵敏的测试,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10 米折返跑测试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速度在运动中表现为三种形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2]课程中设置的体能锻炼游戏 60%与跑相关,如智取保龄球、10 米滚轮胎接力等,从徒手到器械,单一到复杂,个人到团体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了幼儿速度素质。(2)每节课准备活动中都设置一个反应小游戏,如听口令、横扫千军、快动作与慢动作等促进幼儿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3)对照组进行的体能锻炼过于单一,小步跑、10 米接力等练习缺乏“玩”性,同时忽略了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锻炼。

表4 干预后体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阶段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以徒手、小器械练习,克服自身体重为宜。[3]因此在设计体能锻炼游戏时将锻炼下肢力量与锻炼速度素质相结合,如跨越千山、矮子行走接力等不仅要求幼儿的位移速度、动作速度,还要求幼儿采用蹲与跳的行进方式,进而提高幼儿的下肢爆发力素质和协调素质。(2)对照组忽略了蹲和跳的运动方式,对于幼儿下肢力量的锻炼仍旧需要改进。

由表 4 可知干预后双脚选择连续跳等在对照组的P值和实验组的P值都低于0.05.因此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代表着经过干预之后幼儿在协调、平衡、上肢力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对 5-6 岁幼儿进行 12 周的干预后,在幼儿的身体形态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能锻炼游戏干预对幼儿身高、体重的影响不显著。

(2)设计的幼儿体能游戏主要是协调、柔韧、速度为主,平衡、力量为辅,对5-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有促进作用。在促进幼儿协调、速度等多个方面上具有较好的帮助,通过干预后实验组发生较为显著变化,效果显著。

(二)建议

(1)完善幼儿体质评价和幼儿动作发展评价体系。要根据幼儿、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再对幼儿多个年龄阶段的体质进行评估,从而逐渐的完善关于幼儿体质评估体系中的部分。

(2)加强幼儿园老师体育知识的培训。现阶段,幼儿园大量缺乏具有体育知识素养的教师,所以对现有教师进行体育相关知识培训是保障幼儿安全、科学进行体能锻炼的关键。

(3)教师在选择体能课程教学时始终以幼儿作为中心,遵循幼儿科学的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注意学与玩结合,不应顾此失彼。

猜你喜欢

显著性体质实验组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