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背景下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策略例谈

2021-08-23杨芬芳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研习诵读表达

杨芬芳

摘 要:在线上教学背景下,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可通过三方面进行尝试:其一,课前进行“标语式”预告,形成学习期待;其二,课中坚持以朗读为中心,加强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写了什么”以及“怎么写的”两大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其三,课后激励创意表达,在情与理中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

关键词:古诗文学习;诵读;研习;表达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古诗文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不少学生对其有畏难情绪。在线上教学背景下,如何缓解学生对古诗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一些方法。

一、标语式预告吸引眼球

众所周知,电影预告片是沟通观众和电影之间的桥梁。好的预告片对观众的影响极大,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起到绝妙的宣传效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据此,为了吸引学生按时出勤,上线学习,笔者尝试在课前10分钟在学生QQ群进行预告,并有意识地使用与当天课堂有关的“标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吊足他们的胃口,促使他们尽快上线。而且每天的预告形式不太一样,不按常理出牌,使学生形成一次次的学习期待。

例如,在学习《蒹葭》课前,预告标语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在水一方》歌词)美妙清晨开启精彩情话世界,大家速速来围观噢!”在学习《北冥有鱼》课前,预告标语为:“你见过‘北极的鱼(歌名)吗?你知道鲲鹏展翅(成语)是什么样子吗?‘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歌词),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快快来吧!”在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前,预告标语为:“看过《奇葩说》(一档收视率极高的综艺节目)吗?听过‘濠梁之辩(一个很出名的哲学辩题)吗?来来来,展示你们‘怼功的机会来啦!”这些预告把古诗文与有趣的话题相互勾连,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多环节展开感受愉悦

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曾经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纯文言串讲,逐字翻译,显得枯燥无味,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化功能,脱离文本字词谈文化理解,如此也失去了古诗文的价值。王荣生教授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领首先应着眼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故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以诵读为中心点,以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为“两个基本点”,让古诗文教学成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由浅到深的通话与调节。

在诵读环节,囿于平台语音互动的限制,笔者会事先让学生进行录音朗诵并提交,上课时再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朗诵录音分享。“有目的”的朗诵录音是指能让学生从伙伴的朗读中学到优点或避开不足的录音,“有选择”是指尽量挑出那些录音声音跟平时声音差别比较大的录音,这样可以吊吊学生们的胃口。挑好录音后,我会在课上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猜猜是谁的,并说说读得怎么样。学生们喜欢这样的“猜谜”游戏,都很认真听、猜,在朗诵对比中给出各种评价。这并不是一个低级游戏,而是一次挑战,挑战自己对同学甚至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让学生挑战自己对语音的辨识度,挑战自己对朗读的评价等。当然,有时也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和专家的朗诵中进行对比,感受声韵和谐之妙和声中含情之美。每堂课通过三四个朗诵录音的播放,学生一遍一遍“磨耳朵”,一遍又一遍感知文本,加强文言语感,为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当然,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古诗文的“两个基本点”上。这里的“两个基本点”可通俗理解为“课文写了什么”“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两点。在探讨这两个点时,笔者深受特级教师张正耀老师的启发,设计教学设计时注意教学内容的聚焦,用主问题拎起课堂教学思路,形成文本的阅读生命线,即意脉。

三、创意性表达激励真情

一般而言,古诗文学习的作业多是背背诗文,抄抄翻译,写写练习,这些虽不失为夯实基础的基本方法,但如果一成不变,势必很无趣。特级教师张正耀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感受和体验都应该打上“个性化”的印记,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认识、领悟等。因此,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读写结合,甚至要求做到圖文并茂。例如,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给他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并配图;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时,让学生对比阅读,并画出主人公的游览路线以及周边的景色特点,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对这样的创意表达作业,笔者坚持及时进行反馈,在每节课前,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再选取作业中那些属于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感悟的只言片语,以激励为目的,进行多元化评价,哪怕是后进生,也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而不仅仅是表扬学优生。

在学完古诗文后,笔者也鼓励他们写传统意义上的“读后感”,但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能够把学习感悟和真情表达相结合,而不能是无病呻吟。例如,在学完《核舟记》,有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

《核舟记》中的王叔远,他能用小小的桃核刻画了共同阅卷的苏黄二人,袒胸露乳的僧人,两位各具特色的撑船人儿……一个两个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如若不是他常年的努力,又怎能做到如此的出神入化。这种精益求精细致的品格,都是当今社会极其缺少的,也是我们要唤醒的沉睡已久的工匠精神。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能脚踏实地去做好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别提工匠精神了。当然,有人会说根本不需要这种精神了,现在的机器效率高、成本低,人们买东西也仅为实用,没有人在意这物品后的人文价值和工匠的那份坚守之心了。当代的工匠精神不仅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更是对这个社会的浮躁和利欲熏心的一种反抗和对初心的坚守……

这个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指出当下的一些浮躁之风,将文本和自己的经验体会联系起来,写出文本带给她的真实启发,并有一定的思辨性,实在难得。总之,笔者努力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收获当下的启迪,古为今用,确有所获。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文大有益处,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而不仅仅只是玩弄“之乎者也”等空洞的文字游戏。

本文所讨论的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策略,主要是基于线上教学的平台,强调古诗文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希望自己这样的尝试能让古诗文的教学显得更加聚焦而有趣;希望笔者这样的抛砖引玉,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3]张正耀.语文,究竟怎么教——一位特级教师的69条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方正,龙芳琴.文言文教学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语文建设,2018(34):35-38.

猜你喜欢

研习诵读表达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