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

2021-08-23王晓旭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王晓旭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包括美术欣赏、绘画、美术设计、美术应用等,其中美术设计、美术应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对设计元素进行深入的理解。本文着重对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将美术课程分为四个组成部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为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美术教师应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美术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美术设计形式美感,充分了解美术设计的功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小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培養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的需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课程资源和整体框架也在发生变化,新时代要求教师要对人类历史、政治、文化、科学进行全面的研究,使教学内容与模式更丰富,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教育。新时代美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力,使学生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思维体系。美术设计应用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悟性,是时代文明的体现,而不同的感悟在艺术设计中体现也各不相同。例如,原始社会的美术设计,主要表达人们获取食物的过程;封建社会的美术设计,主要体现的是人们的习俗、文化、审美需求等。当然社会的美术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有些美术设计侧重于实用性,有些美术设计则更具有抽象性。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不断变化。

(二)学生需求

小学生处在特定的生理阶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强,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较强。小学生有鲜明的心理特点,能够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影响小学生个性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生理发展的影响;其二,环境的影响。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个性主要指的是在人的心中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例如性格、气质、能力以及兴趣等。一个人的个性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也会因为内部思想与外部环境产生变化。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至关重要,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术设计,例如手工、剪纸、彩塑等。小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作品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引导小学生更健康地发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使小学生的个性更完善、更稳定。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思维模式一成不变,学生的思想僵化,很难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体现在作品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使学生形成刻板、焦虑的心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进行引导。思维活跃程度和敏感度是学生的“宝藏”,我国很多教育学家针对小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发现涉及艺术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表现欲望进一步增强,使学生更加自信、要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能够培养学生性格中的积极因素,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充分发挥内心的创造潜能,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外部物质世界,通过美术设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对美好的事物、思想有更深的感悟。

二、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

(一)模仿设计教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美术学习第一阶段就是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学习更多的美术设计方法,从经典中感受美。模仿设计教学的方法,并不是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模仿设计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师使用模仿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的美术设计基础知识更扎实,使学生在后续的应用中充分展示自身的艺术思维,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创作特点,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举一反三的教学过程。

(二)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是人类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学生可以对生活进行更深的感悟,通过美术艺术的表达,全面提升文学修养。小学美术教育与文学修养的培养学习相关,学生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理解,也是文学修养提升的过程。文学本身体现的就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美术设计与文学修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感情色彩更容易表达。美术设计作品体现的就是人类最核心的精神,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

(三)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对客观物质的观察,建立起人与物件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生活习惯、各种物件的外形和功能,对外部物质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缺乏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观察,就很难顺利完成美术设计,美术设计本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观察能力是每一个艺术家、科学家最基本的能力,只有通过充分的观察才能够有更多的创意、想法。

(四)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恰当建构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有意义的情景教学法等,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美术设计。小学美术教师要构建有意义的情境,将美术基础知识通过渗透的形式教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现状的主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使学生通过详细观察外部物质世界,准确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使美术设计作品饱含真情实感;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学生的思维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启发,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对艺术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联合生活化教学,建立起美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举办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评价机制,使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课堂更灵活,更具有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林.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探析[J].教学论坛,2020,11(02):188-189.

[2]于晓燕.浅析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J].教育论坛,2020,9(16):154.

[3]刘玉.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9,10(15):38-39.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