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彼此智慧 线上畅快交流

2021-08-23陈燕

考试周刊 2021年61期
关键词:切线考查解题

摘 要:在线教学便于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间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成为同侪学习的资源。赏析同伴分析问题的不同观点与角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得豁然开朗的学习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赏析不同的解题方法,体会这些方法之间的数学原理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知识结成知识网络,获得思维层次的跃升。

关键词:圆;一题多解;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与在校教学的物理空间不相同,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相对难以实现。但线上教学所存在的时空灵活性、资源迭代性、过程留痕性等特点,为学生储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所帮助。笔者在线上教学时,注重分享学生丰富多彩的思考结果,以同伴的智慧激励更多同学积极思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一道圆的综合问题为例,呈现学生的多种解法,学生思考的多样性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法是学生思维多样性的体现,有助于挖掘数学问题的潜在价值,揭示问题的本质。分享交流学生的解题智慧,学生对问题分析的观点与角度越丰富,越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打开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之间存在着可相互转化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生成从零散变得系统,思维从浅层走向深刻。

一、 问题呈现

如图1,P是⊙O外的一点,PA是⊙O的切线,A是切点,PO与弦AB交于点F,且PA=PB,延长AO交⊙O于点C,交PB的延长交于点Q。

(1)求证:PB是⊙O的切线;

本题是基于四川省樂山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4题改编而成的。根据SOLO分类理论,改编时围绕着直线与圆的关系设置难度不同的三个小题,问题(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圆的切线的证明问题,考查的思维水平处于单点结构水平;问题(2)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关联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综合解决问题,考查的思维水平处于多点结构水平或关联结构水平;问题(3)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考查的思维水平处于关联结构水平或抽象扩展结构水平。

二、 答题分析

对于问题(1),笔者分析了所教两个班87位学生在线提交的答案,正确率约为94.25%。其中56位学生采取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25位学生分别利用△OAB、△PAB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边对等角的原理,证明∠PAO与∠PBO相等。1位学生根据OA=OB说明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PA=PB说明点P也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PO垂直平分AB进一步展开证明。全部学生中,有5位学生做错或者放弃作答。其中,放弃作答者1位。直接根据PA=PB,错用“切线长定理”推出∠PBO=∠PAO=90°的学生有3位。作辅助线出错,认为连接OB的同时也可直接作OB⊥PQ,这样出错的学生有1位。

问题(1)解题思路如下:如图2,连接OB,由PA=PB、OA=OB、PO=PO,证得△PAO≌△PBO,推出∠PBO=∠PAO。因为PA是⊙O的切线,则∠PAO=90°,从而推出∠PBO=90°,又OB是⊙O的半径,所以PB是⊙O的切线。

对于问题(2),87位学生正确率不足79.31%。其中64位学生运用三角函数(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准确计算得AP=6。另有5位学生在解答的思路上与上述同学一致,但因为计算出错未能得到准确结果。因为解题时间限制或者没有解答思路,有13位学生放弃作答。另外还有5位学生围绕已知条件堆砌结论,而这些结论对于最终结论的推导没有关联作用。

三、 解法分享

问题(3)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化归的思想,适合一题多解,不同类型的解答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不同水平。若为本题赋分值为10分,笔者所任教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是3.9分,说明多数学生仅仅能够提取出熟悉的数学情境,并在这个情境中完成一定的计算和推理,但无法完成整个题目的解答。有的学生运用了较多的知识,做了大量具体的计算,完全或基本上解决了问题,但是解法计算烦琐,同时解法只能处理题目的特殊情况。有的学生应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事实解答问题。有的学生用了面积法,只需做较少的计算,解答过程更为简洁,解题过程揭示问题本质,解法可以处理一般情况或对问题进行推广。下述5种解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考路径。

方法1:本法由欣铭、观坤、诗湲、华南等同学提供。

方法2:本法由彦纬、宇森、梓灏等同学提供。

方法3:面积法,本法由彦宇等同学提供。

方法4:直接计算法,本法由吴洋、志邦等同学提供。

方法5:建立坐标轴法,本法由杜理同学提供。

四、 教学反思

教学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及应用的能力,切不可只是为了解题而教题。对本题的分析应展现思索的过程,分析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归纳内在的思想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重视定理的理解性学习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联想类比及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题多解,可让学生认识到解法的本质,分析解法的一般性、特殊性及内在联系。

学生在线上提交各自的解答,有助于教师透过数据及时、准确地分析学情,有助于教师发掘学生多种方法的智慧瞬间,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精彩想法的机会,在相互赏识中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考角度。学生丰富多样的思考结果是宝贵的学习资源,能鼓励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举措。

参考文献:

[1]郑定磊.数学核心素养观下中考压轴题评价功能及备考建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6).

作者简介:

陈燕,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①文章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课题“追本溯源:基于数学史的单元主题教学研究”(立项编号:2020YQJK384)的研究成果;文章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提升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立项编号:GDJY-2020-A-s09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切线考查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