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英驻芜领事署旧址建筑群历史变迁研究(1877—1919)

2021-08-21

华中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罗山住所领事

钱 骋

安徽省芜湖市位于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处,是长江下游港口城市。芜湖得两江交汇、舟楫之利,清代时期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工商业城镇。1876年英国政府就“马嘉理事件”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代表两国政府在山东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条约中规定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1877年4月1日,芜湖设立海关对外开埠。

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上有三栋近代西式建筑,分别是英驻芜领事署邸旧址(以下称一号楼),洋员帮办楼旧址(以下称二号楼),总税务司公所旧址(以下称三号楼);在距离范罗山西南方向0.3km的雨耕山山顶还建有另一栋西式建筑,为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以下称四号楼)。2013年,由这四栋近代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英驻芜领事署旧址(编号:7-1738-5-131)。然而,通过考证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对近年来搜集的外文资料翻译比较后发现,这处文保单位的文化内涵不仅是芜湖近代英国外交机构,而且是芜湖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重要的海关行政机构——税务司署所在地。

1 近代英驻芜领事署旧址建筑群的现状

一号楼位于范罗山山顶,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东、西、南三面设有进深3.5m拱券外廊,建筑面积932m2(图1)。二号楼位于一号楼东南方向的半山腰上(图2),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东、西、南三面设有券廊,建筑面积674m2。三号楼位于范罗山西南方位另一处缓坡上(图3),砖木结构,建有两层,东南、西南两面设有券廊,建筑面积765m2,其西北方向毗邻一层附属建筑。这三栋近代建筑曾被作为中共芜湖市委的办公楼使用。

图1 范罗山一号楼南立面、西南角和南面券廊

图2 范罗山二号楼东南角

图3 范罗山三号楼东北角

四号楼位于雨耕山山顶,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西、南两面设有券廊,建筑面积713m2(图4)。在建筑南面的架空层转角处,依稀可见1887字样的英文竣工铭牌。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与毗邻的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曾作为芜湖机械学校的校舍使用,现为雨耕山文化产业园区。

图4 雨耕山四号楼西立面

2 总税务司公所地界碑的发现与税务司署的建立

2003年,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现更名为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在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原中共芜湖市委西围墙墙根处发现一块地界碑(图5)。该碑为石质,立面为长方形,高113cm,宽43cm,碑身厚10cm,碑面阴刻“I.G.总税务司公所地界”(“I.G.”为英文“Inspector General”的缩写)。该地界碑于2012年由芜湖市博物馆收藏。

图5 总税务司公所地界碑拓片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关由外国人通过税务司制度掌控,各地海关名义上归清政府派遣的监督管辖,而实际上是外籍税务司专断。芜湖道台衙门,即安徽皖南道署,兼理关务,驻地芜湖,又称芜湖道。芜湖海关建立后,芜湖道台任海关监督(芜湖关道),海关关务实际由外籍税务司负责,税务司同时兼管港口、航政,海关监督一职形同虚设(图6)。税务司署(或称税务司公所)是芜湖海关的行政机构,负责人为税务司(Commissioner of Customs)。

图6 19世纪末芜湖海关隶属关系示意图

总税务司公所地界碑的发现与1879年(光绪五年)税务司租购范罗、磨盘两山成案相关记载一致:“税务司为帮理稽查税务之员,需买地造屋居住,与洋商租地造屋开设市坊者不同。应由芜湖道妥为代购,以冀永久相安。现查芜湖范罗、磨盘两山基地可以创置税务司房屋……旋饬印委各员会同丈量弓尺亩数,该山基地周围五百零八弓平方,核算七十五亩二分四厘七毫八丝。租契一样两纸,盖用监督,骑缝关防,一存芜湖道署,一存税务司”[1]。1919年(民国八年)版芜湖县志卷十一建置志榷署也有记载:“又税务司住室在范罗山,计洋式楼屋三所:一为税务司住室,一为副税务司住室,一为帮办洋员住室。四周植树,中有球场”[2]。地界碑的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据此可以初步判断范罗山区域在1879年被海关税务司租购,并建造房屋作为税务司署的办公地点(图7)。

图7 1877年芜湖海关开关当日合影 ①

3 范罗山一号楼和二号楼的建造时间考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中国历史照片”项目开始于2006年,该项目长期以来寻找到大量遗散流落在中国之外、私人收藏的关于近代中国的影像,并将它们数字化归档,通过网站发布传播。在其数据库中检索到两张有关芜湖海关税务司许妥玛的历史照片(图8)。许妥玛(Thomas Francis Hughes)1882.4—1883.9任芜湖海关第四任税务司;1885.6—1887.7任芜湖海关第六任税务司;1897.11—1898.5任芜湖海关第十一任税务司。这两张照片分别是他在芜湖的第二任期和第三任期时拍摄的。将摄于1886年的照片与现今二号楼经过仔细比对辨认后发现,照片拍摄背景的地点就是范罗山二号楼南面券廊(图8~9)。

图8 阿妈(保姆)和许妥玛的长女Gladys,1886年摄于芜湖

图9 范罗山二号楼南面券廊

2015年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图书:China's Foreign Places: The Foreign Presence in China in the Treaty Port Era,1840—1943.(《国中之国:1840-1943年中国通商口岸时代的外国势力》)。作者廖乐柏(Robert Nield),美国人,原香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现任皇家亚州学会香港分会会长。这是一本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述关于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历史的著作。书中有段关于芜湖海关税务司的描述:“The settlement's slow progress did not mean lack of development elsewhere.In 1882 the Customs Commissioner had a fine house built on the hill behind that occupied by the Jesuits. The magnificent result still stands, freshly restored but with no apparent purpose.Only slightly less magnificent is the Assistant Commissioner's dazzling white residence, on the same hill and slightly to the south-east[3](译文:定居点的建设发展缓慢并不意味着其他地方也是如此。1882年海关税务司在耶稣会据点后面的山顶上建了一座漂亮的房子。这座房子如今依然宏伟地耸立在那儿,刚刚修复过但不清楚将来的用途。而另一座外观略逊色于它的建筑是助理税务司那耀眼的白色住所,它位于同一座山上偏东南方一点)。文中提到税务司住所和助理税务司住所(即洋员帮办宿舍)建于1882年,而两栋建筑的地理位置描述也与现在的一号、二号楼位置相一致,可以判断为同一地点。

另外,在查阅英文原版1882年—1891年的海关十年报告后发现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The fist of our residences on the hills overlooking the suburb,tha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Customs,was begun in 1882;the British Consulate in 1887;the Jesuit Mission in 1888;the mission at I-chi-shan in 1889[4].(译文:在那些可以俯瞰郊区的小山上,我们建了第一批住宅,它们分别是建于1882年的海关税务司署、1887年建的英国领事馆、1888年建的耶稣会传教区以及1889年弋矶山上建的传教区)。

由于缺少两栋建筑当年建造设计图纸和其他实物资料等能够直接证明建造时间的证据,目前仅通过对上述文献和照片的解读推断,范罗山一号楼和二号楼有可能同时建于1882年。

4 范罗山税务司署的建造过程与建筑功能演变

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存有两张分别标注为1913年和1919年的芜湖海关山地产平面图(Plan of the Customs Hill Property),两张平面图绘制有范罗山区域地形并明确标注一、二、三号楼的具体位置以及名称。在1913年平面图中可见(图11a),现今范罗山区域是由范罗山、磨盘山两座山丘构成,北部范罗山顶建筑为税务司住所(一号楼),在一号楼东南方向半山腰的建筑为洋员帮办宿舍(二号楼),在南部磨盘山顶未见三号楼,图纸中还有“对照1905年的测绘”文字表述。而在1919年平面图中(图11b),北部范罗山依然绘制有一号、二号楼,其中二号楼的名称变更副税务司住所,而在南部磨盘山顶出现了一座新建筑,标注为已婚和未婚助理宿舍(三号楼)即洋员帮办宿舍。

图10 1897年—1898年摄于芜湖税务司住所附近②

图11 1913年和1919年芜湖海关山地产平面图

查阅英文原版1892年—1901年的海关十年报告后发现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A new house for the Commissioner was completed in the spring of 1901,in the beautiful grounds belonging to the Customs, and the Commissioner's former residence was given to the Assistants[4].(译文:1901年春天,在一处风景优美并且属于海关的地方,一座新的税务司住宅完工了。税务司以前的房子则留给了助理们居住)。

而在一本名为《口岸往事:海外侨民在中国的迷梦与生活1843年—1943年》的书中有一段关于芜湖海关税务司庆丕(P.H.King,1904年—1906年在芜湖任税务司)的回忆:“芜湖海关税务司的屋子,虽说是新的,但被证明几乎可以置人于死地。这座房子有间很大的门厅。一天晚上,新到任的海关税务司庆丕被很大的类似枪声的断裂声惊醒,声音似乎来自屋顶……他向总工程师请教,后者汇报了问题所在:大厅的拱形结构过于平阔……原本以为平顶上会有铁质大梁,但是“探通术”没能定位到这一建构……这所房子实际上缺少地基、砖头和砂浆,尤其是后者,质量十分低劣……总工程师气得不得了,他说这个屋顶必须立即取下来,以防屋子随时垮塌……”[5]。

对上面两段文献的解读后,能够了解到曾经有一栋新的建筑于1901年建成,但是在1904年的某一天被发现其建筑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据此推测可能在1905年之前这栋危房因不适合继续居住而被拆除,并且在参照1905年测绘结果而绘制的1913年海关山地产平面图中留下了税务司草坪(Commissioner lawn)这个的唯一痕迹。

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后节选以下有关海关建筑的描述:

海关地点,设在距中江塔不远处。海关税务司署设在范罗山[6]。

“本港开放以来一直使用的海关大楼于1888年7月1日被放弃,目前正式启用的海关楼,是从基督教会租借来的。”——芜湖海关税务司吾德鲁夫,1892年1月24日[7]。

1912年,芜湖海关在风景区范罗山建筑洋房三幢,为正副税务司及各帮办的住所。芜湖海关设立初期,主要租用基督教会的房子办公。1912年,芜湖海关征购租界南端陶家沟附近土地50亩,建造新海关大楼,建筑费达19.4万两银子,于1919年7月交付使用[7]。

1912年(民国元年),海关税务司住宅于11月开建,位于海关旁之上顶[7]。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各海关兼管50里以内常关。据此规定,芜湖海关于1913年7月16日开始正式兼管常关和裕溪口分关……1913年(民国二年)七月十六日至1931年(民国二十年)五月三十一日,芜湖海关委派官员任常关税务司,常关税由海关管理……另设副税务司为主任、兼理常关事务[8]。

此外,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著的《中国旧海关与近代社会图史》第一分册中刊登了四张芜湖海关建筑档案照片,其中“芜湖关税务司公馆”经过比对与现今一号楼外观立面完全一致(图12),而“芜湖关总巡公寓”、“芜湖关未婚外班职员宿舍”、“芜湖关已婚职员宿舍”虽未有现存建筑能够与之比对,但与1919年落成的海关新址建筑群的历史记载相一致。而芜湖海关于1913年设立副税务司一职专门管理芜湖常关关务的这一记载也为1919年海关山地产平面图中二号楼名称变更提供了依据。

图12 芜湖关税务司公馆

对上述文献资料解读后,能够推断出位于范罗山上近代建筑作为芜湖近代海关税务司署的办公地点,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现今范罗山所在区域在1879年由税务司购置,于1882年建成了一号楼和二号楼分别作为英国领事与海关税务司的住所;②1901年新建税务司住所,二号楼变更为洋员帮办宿舍。1904年至1905年左右税务司住所被拆除,一号楼变更为税务司住所,外交机构彻底搬迁至1887年建成的雨耕山英国领事署内;③1913年因增设副税务司一职,原洋员帮办宿舍(二号楼)改为副税务司住所,另新建洋员帮办宿舍一座(三号楼)建造时间大约是1913年—1919年。截至1919年,范罗山三栋建筑分别为税务司住所(一号楼)、副税务司住所(二号楼)和洋员帮办宿舍(三号楼)。

5 雨耕山英国领事署的建造时间考证

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1877年7月首任英国驻芜湖领事阿赫伯(Herbert James Allen)就任。芜湖开埠后其他国家根据条约规定也效仿英国派驻领事,但因多种原因未能施行,具体交涉工作全由驻芜湖的英国领事代办,因此英国领事实际上已成为外国势力在芜湖的总代理。

2011年出版的Room for Diplomacy:Britain's Diplomatic Buildings Overseas 1800-2000(《外交空间:英国海外外交建筑1800-2000》)一书,是一部关于英国政府过去或现在在海外拥有或长期租借的英国使馆和领事馆建筑物的历史和演变的著作。作者马克·贝特拉姆(Mark Bertram)曾供职于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涉及英国驻世界各国使领馆的所有建筑和管理事务。他的书中有一段芜湖英国领事署的描述:“Marshall subsequently had work to do at each of the four most recently established consulates. At Wuhu, a lease in perpetuity was taken in 1886 for a consulate on a two acre site on a low hill a little away from the river bank.Here, Marshall designed (and suffered adjustments made by Boyce in London)a two-storey consul's residence with offices and constable's quarter and gaol, which were completed in 1887.”[9](译文:马歇尔在最近设立的四个领事馆都有工作要做。在芜湖,一笔用于建设领事馆的永久土地租约于1886年签订了下来,地点位于离河岸不远的低山上,占地两英亩。在这儿,马歇尔设计了(伦敦的博伊斯进行了调整)一座两层带有办公室的领事官邸、警员宿舍和牢房,所有的建筑在1887年完工)。

《国中之国:1840—1943年中国通商口岸时代的外国势力》一书中还有一段芜湖英国领事署的描述:“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British Consulate was laid on 30 April 1887 on the Jesuits' hill and a twostorey residence-cum-office finished before year's end. Only three years later a British government report questioned the need for a consulate at all in such a quiet port. Yet the presence remained until 1922, when its responsibilities were taken over by Nanking (Nanjing).By happy chance the building is still there, although looking rather sad.”[3](译文:1887年4月30日,英国领事馆的奠基仪式在耶稣会的山上举行,一座两层的住宅兼办公室在年底前完工。仅仅过了三年,一份英国政府报告就质疑当初是否有必要在如此“安静”的港口设立领事馆。然而,直到1922年这里的工作才被南京方面接管。虽然看起来有些凄凉,但庆幸的是这栋楼还在那儿)。

雨耕山英国领事署的建造年代十分清楚,1886年英国租购雨耕山设立领事署并于1887年建成,现仅存领事署的主体建筑领事官邸一座,即现在的四号楼。

将关于描述领事署的文章和1887年马歇尔(Marshall)绘制的英国领事署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图13),可以判断芜湖历史上的英国领事署仅有一处地点位于雨耕山山顶,并未有1877年之前英国领事署的建造记录。然而,目前国内最早记载有英驻芜领事署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文献是见于1919年(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卷十一建置志公署中仅有的一段文字:“英领事署在范罗山。因《烟台条约》,于光绪三年,由英国领事官建筑新式楼房一座,四围绕以垣墙,以为领事官办公之地”[2]。由此推断从1882年起到1887年英国领事署建成之前的这段时期,范罗山一号楼曾作为英国领事的住所使用。一号楼被认定为英驻芜领事署邸的依据正是源于这条文献记载。

图13 1887年马歇尔(Marshall)绘制的芜湖英国领事署平面图 ③

结语

保存至今的英驻芜领事署旧址近代建筑群,其文化内涵不仅仅是近代英国外交机构旧址,而且是芜湖近代海关的行政机构——税务司署旧址。1879年范罗山区域被海关税务司租购,1882年兴建一号楼和二号楼,最开始被分别用作英国领事住所和税务司住所;1919年范罗山三号楼洋员帮办宿舍建成。从晚清海关税务司委托芜湖道台租购土地到民国初完成三号楼的建造,范罗山海关税务司署的整个发展过程历经40年(图14)。

海关税务司署虽然由外国人把持,但名义上仍然是代表主权国家行使征缴关税职能的政府机构,而英国领事馆是外国驻华外交机构。两个机构性质和职能不同但是依据领事报关制度,税务司和领事馆在日常工作中是紧密联系的,其大致流程为英国商船进港后将各种报单呈送驻芜湖的英国领事,然后领事再通知海关税务司,并由芜湖海关对其征税。

近代海关虽然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工具,但客观上也给封建落后的社会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自1877年建立到1946年被裁撤芜湖近代海关存在的这六十余年,见证了芜湖从封建农耕文明发展为近代工业文明的整个过程,这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详实的档案资料有待进一步发掘,通过对芜湖近代海关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解读芜湖近代历史,还原芜湖近代社会的历史风貌。

资料来源:

图1,9:作者2020年摄于芜湖市范罗山;

图2~3,7,11: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图4:作者2020年摄于芜湖市雨耕山;

图5:芜湖市博物馆张伟拓制;

图6:作者绘制;

图8,10:https://www.hpcbristol.net;

图12:《中国旧海关与近代社会图史》第一分册.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

图13: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United Kingdom);

图14:笔者参照1882年—1891年芜湖海关十年报告内页插图绘制。

注释

① 五位坐椅者中,左三为芜湖关道刘传祺,左四为芜湖海关第一任外籍税务司吴德禄。背景建筑牌匾上书有“芜湖新关”,用以区别当时的芜湖常关(工关、户关),芜湖新关专门征收轮船装运的进出口货物税款。

② 照片里的人物为许妥玛和他的三个女儿:Gladys, Eileen和 Yvonne 。右二为许妥玛,左一为许妥玛的长女 Gladys。

③ 图中红色线条即英国领事署的围墙边界,边界北部毗邻法国天主教会;领事官邸、警员宿舍和牢房等建筑内部规划描绘十分清楚。现仅存领事官邸主体建筑,即四号楼。

猜你喜欢

罗山住所领事
珍珠寺
Love in shoes 鞋中有爱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是什么?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领事探视“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领略中国外交为民的务实写真
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