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养老与生态环境耦合设计研究——以麻城市龟峰山村为例

2021-08-21尹若冰徐虹侯学成郑诗琪金梦泉吴逊位

华中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山村养老老年人

尹若冰徐 虹侯学成郑诗琪金梦泉吴逊位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养老和人居环境整治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早期建设急于求快而忽略了因地制宜和保护生态长久发展,在疫情的冲击下,乡村卫生问题尤为突出,卫生条件的改善涉及到绿色生态环境的需要。

基于目前乡村养老问题及绿色环境发展需求,通过对乡村养老产业结合生态规划的思考,使乡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解决乡村养老问题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新时期的老年人养老提供新的模式与发展空间迫在眉睫。

1 乡村养老与生态环境耦合设计发展概述

1.1 战略意义

生态养老,指将生态环境与养老设计耦合共同发展,该发展策略能有效解决现代社会城市养老模式的弊端,为乡村规划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养老耦合发展能疏解城市养老的压力,同时为乡村提供一系列新型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其次,生态养老耦合发展能提升民生福祉,能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同时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1.2 可行性与存在问题

(1)可行性

随着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表明需培育养老新业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生态养老的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个角度。其发展推行有助于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对提升传统消费和生态养老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给农村医药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2)存在问题

生态养老还存在以下四点问题。第一,现代乡村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后,对新型养老模式可能产生抵触,拒绝康养服务;第二,现阶段生态养老产业的耦合程度不高,或针对老年人身体与心理需求各方面考虑不足,或养老与生态环境结合考虑较为欠缺;第三,生态养老管理体制落后,难以挖掘人才、技术进入乡村发展,也因此拉投资方困难,导致资金缺乏;第四,城乡养老资源分配不均,需求失衡,很容易造成乡村资源空置,浪费资源。

1.3 耦合原则与规划策略

(1)耦合原则

①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我国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生态养老耦合发展研究中,就是要从老年人群视角出发,以其为中心进行考虑,在基于乡村养老理念下进行规划时注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以及精神需求。

②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中需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构建低碳化的产业链,有效保护原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长远的全局规划最终实现生态养老耦合地区规划的持续发展。

③因地制宜原则。从整体的稳定性出发考虑,尊重当地地域文化,充分考察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挖掘各地特色,结合不同地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

(2)规划策略

①宏观层面策略——区域发展与生态旅游小村。打造信息化网络系统,将乡村旅游生态网络与智慧养老平台结合,使乡村养老与卫生信息一体化以便捷居民生活。其次,利用好当地自然资源,建设人文景观,完善卫生服务体系与养老体系,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小村,吸引更多的城镇老年人移居养老,改善城市养老问题,打造乡村休养基地。

②中观层面策略——公共空间与养老微社区。公共空间内使用高效步行网络连接各功能分区,增强各空间的功能复合性并与当地自然生态结合,改善环境舒适性。同时打造适老化乡村养老微社区,搭建老年人交流平台,采用互助邻里单元模式改善原生活方式,并设立医疗康复机构解决居民健康问题。

③微观层面策略——私人空间与宅院养老。对原建筑进行适当改建,延续传统乡村居住形态的格局和风格的同时增设现代化的基本设施,注重无障碍设计,对接家庭个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此外,提出新型宅院养老模式,在庭院内打造休闲田园生产模式,打造符合乡村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环境,使得老人们有更好的乡村生活体验感。

2 龟峰山村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大力推行,我国迎来了农村的第三个发展期,乡村养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规划建设道路,即将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2.1 龟峰山村背景

龟峰山村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处于龟峰山景区核心部位(图1)。外围有沪蓉高速和麻阳高速对接能便捷到达周边城市,通达性较好。龟峰山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由6个自然垸(陈家塆、河沟组、杨家湾、卞山组、龟下巴、西庵寺)组成,居民120户。龟峰山村红色文化源远流长,所属麻城为红色革命圣地;其有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微气候使龟峰山成为避暑养老的好去处,寿养文化也得以传承;同时生长着10万多亩古杜鹃,自然风光优美。龟峰山有着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寿养文化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在运行旅游产业已有数年,作为生态养老的示范点有着很好的示范性。

图1 龟峰山村区位图

2.2 现状问题研究

(1)养老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图2),龟峰山村老年人群体分为两类:季节性移居养老和在地性居家养老,其年龄集中分布在50~70岁这个阶段。其中季节性养老者大多是周边城市退休老人在每年的3—4月来龟峰山村赏杜鹃,以及酷暑时期来龟峰山消暑。在地性居家养老指靠农家乐或民宿谋利生活。留守老人所住老民居集中在现有典型的农家乐一条街,由村庄统一规划,其北面靠山,南面临街,室内住宿房间形式单一,空间狭小,步行不便;龟峰山村山顶有一处面向退休干部的疗养基地,距离龟峰山村中心区域较远,受众较少,且周围没有养老卫生服务设施。

图2 龟峰山村人口比例统计

涉及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较少,除住宿外的休闲活动中心在附近的村办公楼处,同时有乡村大舞台和少量健身器材布置在村办公楼外的停车场一侧。除农家乐内,5层高的村办公楼、农家乐南侧的街道都有做无障碍设施(图3)。虽然龟峰山村局部规划有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但整体无障碍考虑不够充分,乡村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对老人的关怀仍有欠缺。

图3 龟峰山村适老设施现状

(2)公共卫生设施(图4)

图4 龟峰山村设施现状

在垃圾处理方面,龟峰山村共计47个垃圾处理点,全村投放110多个垃圾桶,垃圾桶分布见图4,在各个小组都有一个较大的垃圾集散点;在医疗设施方面,村中只有一个卫生所,占地约80m2。卫生所内药物和设备并不齐全,难以应对类似新冠疫情此类突发传染疾病;在公共厕所方面,龟峰山村有五处公共厕所,占地面积大致为50m2/座,均匀分散在村内各处。

(3)生态资源方面(图5)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会使收入的确认时间不同。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收入确认时间,从而对应纳税所得的年度进行控制,减少当年应纳税额,产生递延所得税,企业可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美的于2017年7月销售了一批价值600万元的商品,以直接收款方式结算,这笔收入的应纳税款150万元。如果采取其他方式,可以推迟缴纳这笔税款,换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图5 龟峰山景区地形地貌

龟峰山村生态资源丰富,龟峰山村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动植物种类繁多,其原生态古杜鹃群落生长周期近百万年,世界罕见。但龟峰山村生态资源还存在三点不足。第一,其地脉和人脉结合不够紧密,龟首坐落于龟峰山村境内,但村内针对景点做出相应的人文措施很少。第二,花季骤热,他时爆冷,春为旺季,夏秋冬为淡季,花期时客流潮水般涌入,再潮水般退出。第三,目前的服务设施仅能提供简单的观光游览,停车、住宿、餐饮、购物等,还是存在功能不齐,服务不全的问题。

3 乡村养老与生态环境耦合理念下的规划策略及方法

3.1 改进整体规划理念

①加强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村落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中,是集多种因素作用为一体的产物,进行乡村规划时,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遵循乡村聚落的发展规律,有效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状况进行设计。

②注重当地生产方式的感受。乡村与城市因自然景观、劳作方式上的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喜爱体验当地的特色生活方式,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中可以将其当地的地域风情、朴素的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等与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开发利用。

③提升乡村人民生活质量。进行乡村规划时不仅要考虑老年人的居住体验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面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从而保证乡村环境的长久性与生动性。

④保障乡村卫生要求及设施建设。老年人抵抗力弱,健康程度易受卫生条件影响,需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配套建设及卫生治理工作,有效改善生活环境,达到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目标。

3.2 龟峰山村规划策略及方法

根据生态养老耦合原则与整体规划理念,将龟峰山村的规划策略及方法分为三个层面(图6),区域层面上注重乡村养老与生态环境整体发展,社区层面上侧重重点空间打造与整体功能的衔接,建筑空间层面上详细落实适老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图6 龟峰山村规划策略及方法结构图

(1)区域发展与生态旅游小村

①构建适老化无障碍小村。增强无障碍意识,通过构建适老化无障碍村庄,保障老年人活动出行安全、便捷老年人参与和体验公共活动。完善龟峰山街道的照明与标识系统,在村庄人行步道区域道均匀布置路灯,存在高差或转角处适当增设路灯与道路指示牌数量;提升步行系统体验,道路平整化,增加遮阳设施,进行无障碍设施搭建,建筑内增设电梯、降低台阶与扶手高度。

③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处理废弃物(图7)。环境保护除了充分利用环保能源,更要重视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废弃物的管理应以有机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回归土地、回归农村和恢复人的循环为基础,推广现代微生物技术,开展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让有机物重新回到地球,实现废物在地集中收集和处理。这样的处理的方法不仅可以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循环,同时也降低了垃圾集中处理和焚烧造成的垃圾处理成本和二次污染。

图7 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策略

④减少人工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龟峰山村海拔高,太阳能及风能资源丰富,宜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环保能源利用模式,即建设操作便捷、易于后期维护的综合性能源利用系统,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展当地的能源优势,为乡村提供可持续、易实施的环境保护策略。如在居民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系统,向室内输送热量,当夜间或白天太阳能不足时,热源的辅助加热系统保证房间的供暖和家中热水的需要;利用风力发电机这种低能耗发电技术来充分开发风能;利用秸秆、粪便和废弃物等有机物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在显著改变农村的脏乱的生产生活现状的同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公共空间与养老微社区(图8)

图8 公共空间与养老微社区规划示意图

①对公共空间节点与建筑的分布关系进行合理组织。遵循老年人日常活动特点与需求,增强公共空间环境节点配置的均衡性,协调主要空间节点的服务能力,即分布模式、分布密度、服务半径、服务能力等保障老年人正常使用。同时丰富主街道的公共空间节点类型,增强老年人步行范围内可选择性,提高生活质量。

②增强公共空间环境功能复合性及环境舒适性。结合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状态,设计公共空间时进行多功能混合,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要,提升空间效益。考虑到体弱及残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龟峰山村村民活动中心旁,结合户外健身点、社区活动室、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医院等设置康复训练场所,促进户外健身—康复训练—养老养护等功能混合。此外,尽量避免公共空间功能差异带来“隔离感”,根据服务人数设置主要的交往空间,以促进老年人交往;尽量避免建筑体量过大,利用安抚型色彩与光线营造温馨的氛围;提倡形成室内外联动的空间形态,强调视觉通透性设计,促进室内外一体化使用,增强空间趣味性。

③打造养老微社区,构建乡村互助养老“邻里支持单元”。“邻里支持单元”是一个能有效开展社会活动的独立人居单元,其中包含独立生存空间和互助支持系统间的平衡,以及与本土地域功能、社会等各方面相适应等要求。针对于此,单元内应具有公共的聚集活动空间及私人的居住空间,并设置能为单元提供所需社会服务的公共建筑,如医疗卫生服务站、休闲茶室等。作为养老互助单元,尤其要注意的是医疗康复机构的设置,为有效缓解高龄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宜在当地分级定点设置医疗康复机构,从常规临床扩展至服务范畴,为老年人群提供上门护理、上门看病、康复治疗等。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避免高龄患者无序流动,最终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目的。

④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共享空间。龟峰山村现阶段存在整体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优质养老环境的需要,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老人的交往行为需求。广场舞、下棋、羽毛球、吹笛子等都是龟峰山村老人活动频繁的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参与的人群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属于开敞性娱乐活动,需要宽敞的室外公共空间,宜设置于村民活动中心及其室外;对于老年人喜爱的下围棋、打麻将等活动,需要小范围相对安静的环境,可布置于茶室等类似的休闲建筑内,同时注意保持动静分区,减少对不同功能空间的打扰,更要注意与居住空间的划分,规划出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游憩空间。

(3)私人空间与宅院养老

①建立乡村宅院养老模式,打造休闲田园生活(图9)。在龟峰山村选取部分闲置的住房进行宅院改造,以“住宅+院落”的宅基地空间格局打造养老民宿,让城市老人体验土地农耕、乡村生活、邻里情感,回归本真,内心充实的生活。在设计方面,改造原宅院进行翻新处理,延续传统乡村居住形态的格局和风格,符合乡村生产生活特征,使老人们有更好的归宿感;景观方面,利用种植杜鹃花等龟峰山的特色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打造特色宅院;功能方面,考虑农家乐、采摘园等特色活动,以吸引更多老人入住,促进乡村养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图9 宅院改造案例展示

②融入适老化设计,加强无障碍安全建设。根据龟峰山村养老的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宅院改造时应增强无障碍意识,通过构建适老化无障碍宅院,保障老年人居家活动安全。养老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确保宅院正房出入口的净宽1100mm、减小室内外高差,以方便突发事故时能够顺利、高效地施救。龟峰山村的主要道路坡度较大,住宅之间有很多台阶,对轮椅出行非常不便,应考虑增设防滑措施。老年人身体差易受温差影响感染风寒,应注重室内保暖,在墙体保温结构上进行处理。此外,雨季降水会引起地面打滑,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造成安全隐患,宜设置室内外雨水收集系统(图10)。考虑到老年人记忆衰退、视力差等因素,对门把手高度、地面材质、房间布置、门窗开启方式等细节予以重视。在室内设置无障碍低扶手,确保老人在轮椅上也能凭借扶手活动自如。门和窗选择推拉为好,确保安全、便利、舒适、简明。若宅院空间足够,还可考虑增设无障碍辅助设施和救助空间。

图10 局部改造措施示意图

③补充私人宅院的医疗卫生建设。私人宅院的医疗卫生主要考虑的是室内小气候、采光照明、饮水卫生、家庭医疗设施等微观层面,通过对龟峰山村私宅现状的调查,主要从室内小气候、采光照明、家庭医疗设施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由于特殊的气候,当地的住宅会有严重的返潮现象,潮湿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对老年人极为不利,可以通过砖砌地面、增设防潮层等措施来减小潮气。其次,当地住宅大都沿山脉做带形展开,朝向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加之特殊的山地,以至有些房间的采光很差,缺乏阳光照射会严重影响房间卫生,应考虑增设天窗。最后,出于当地特殊的人口年龄结构和上山交通的不便,每户增设家庭医疗小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家庭常备的医疗设施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救助,为医疗施救争取时间。

结语

本研究基于龟峰山村的生态环境与养老现状,将生态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力图为新时期的老年人乡村养老提供新的模式与发展空间,同时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性发展,让乡村的发展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一体化的美丽乡村规划理念与人居环境。

研究围绕美丽乡村“养—孝—敬老”与绿色环境休养生息耦合规划提出研究方案成果,做出带有普遍适用性的战略引导:在养老建设方面,对养老设施的服务对象予以具体的特征和需求分析,在满足乡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提升乡村养老设施的系统服务水平双重目标指引下,对乡村养老设施的具体配置提出标准完善和布局优化的策略;在生态建设规划的时候,针对地域特点及文化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以绿色作为出发点,打造优质的养老生活环境;在养老与生态耦合规划建设上,在保存村庄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让农村环境变得更加生态环保,并提出养老新思路,对龟峰山村乡村养老社区空间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资料来源:

图1、5~7:作者自绘;

图2~4:图片数据资源源于小组调查结果,作者自绘成图;

图8~9:作者及其小组成员绘制;

图10:右图为作者自绘,左图引自https://www.sohu. com/a/408352859_120335330?_f=index_betapagehotnews_3&_trans_=000014_bdss2_dkgjgj。

猜你喜欢

山村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山村日出
山村之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山村晚归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