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MBOK的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研究

2021-08-20李腾杨源龙莉

四川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利项目管理信息化

李腾,杨源,龙莉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

1 引言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各项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金水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水利新发展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信息化项目与传统水利建设项目差异较大,不仅涉及技术较复杂、更新速度快,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完善、需求具有模糊性、成果隐蔽性强和难以度量等特点,造成了其管理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稍有不慎便难以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本文学习借鉴了在项目管理领域受到广泛认可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核心理念,并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特征和难点,对适用于水利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

2 水利信息化项目分类

近年来,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如《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报告》和《智慧水利总体方案》等,均侧重于从水利行业部门职能和业务领域方面对项目类别进行划分,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需参考信息工程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不便于实际过程管理。参考GB/T 19668《信息技术服务监理》,可以将水利信息化项目划分为基础设施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数据中心工程、运行维护服务五大类[1-2]。

(1)基础设施工程类

基础设施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支撑部分,主要指信息系统工程中涉及通用布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建设的工程,如为获取涉水对象及其环境数据、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而建设的监测设施和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工程可以是较大型水利信息化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完整的信息化项目。

(2)信息安全工程类

信息安全工程是为确保基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包括采用移动互联等技术的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对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目标而开展的系统性工程。如按照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围绕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安全、安全测试、安全评估、安全防范等进行的水利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建设。

(3)软件工程类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如根据洪水、干旱、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水利监督十大水利业务需求,进行开发的软件应用。

(4)数据中心工程类

数据中心工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实现应用集中处理和数据集中存放,提供数据的构建、交换、集成、共享等信息服务基础环境的工程。数据中心工程也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范畴,但由于其相对较为复杂,涉及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环境系统和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多个专业集成,故将其单列。

(5)运行维护服务类

运行维护服务是为基础设施、软件、数据和信息安全提供软硬件资产可用性、业务应用可靠性、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有效性的服务。如遵照《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行业标准,按相关运维需求和运维流程开展的运行维护服务。

3 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难点

水利信息化项目广泛涉及软件开发、硬件部署、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有时还会包含部分土木工程,自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属于传统水利工程项目与信息化项目的交叉领域。因此,与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相比较,水利信息化项目在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以下主要难点:

(1)不够重视前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化项目的重要阶段,将直接指导设计、实施、运维等阶段的工作。在实际水利信息化项目中,需求方往往由于信息化专业水平有限,前期参与度不高或对自身需求认识不清,甚至表述错误导致歧义;建设方在思维惯性下直接开展工作,未能完全正确理解实际需求,容易出现范围蔓延或镀金现象,导致项目失败。

(2)容易忽略信息技术特征

本设计是一种新型电动车防盗装置,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震动传感器采集外界信号,并将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依据接收到的有效信号,控制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的开启,从而实现声光报警;利用红外遥控可对防盗装置进行布控或解控,当开启布控时,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解除布控则使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此外,设计巧妙地将GPS与GSM功能融入到系统中,可以通过短信通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定位。系统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相对于传统水利工程项目通过“资源消耗”的方式逐步实现有形的建造物,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其实质是实现“知识转移”,建设目标是有形资产与无形知识的结合体[3]。因此,信息技术知识约束是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决定要素,管理核心是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信息技术特征的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

(3)缺乏适用项目管理模型

虽然目前传统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水利信息化项目需求变化频繁、进度难以控制、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其项目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征,选择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形成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型,并保证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促进项目过程规范透明,持续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4 PMBOK理论简介

PMBOK是世界领先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PMI(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对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的概括性描述,从1996年第一版PMBOK正式发布起,PMBOK已经进行了六次重大更新,通过不断总结完善,其有效性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接受和认可,在推广项目管理通用词汇、促进专业人员规范化、推动普遍公认的良好做法指导实践方面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4]。2017年发布的最新PMBOK第六版,将项目管理定义为49个管理过程,并按知识领域划分为整合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相关方管理10类,按逻辑关系归纳为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过程组。

图1 PMBOK知识领域、过程组与项目生命周期的相互关系

5 基于PMBOK的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

“裁剪”是指针对特定项目,对项目管理过程、输入、工具、技术、输出等进行选择和调整的活动[5]。并非每种类型项目都需要PMBOK中确定的所有内容,科学合理的“裁剪”能够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率。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自身特征和管理难点,基于PMBOK的管理过程,通过有侧重点地进一步归并调整,形成了9大知识领域、5大过程组、42个管理过程,更适用的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框架体系。

表1 基于PMBOK的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框架体系

5.1 项目整合管理

整合管理具有全局性特征,是比其他知识领域更高层次的项目控制,其贯穿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各个阶段,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与否起到关键作用。在整合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平衡水利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要求,梳理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依赖关系,合理分配资源、研究备选方案,通过不断整合调整所有其他知识领域的管理成果,才能有效降低进度延期、范围蔓延、成本超支等风险,实现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

5.2 项目范围管理

范围管理是项目首先需要开展的工作之一,“范围”包含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项目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后者是为形成项目成果所需完成工作。在水利信息化项目中,应高度重视前期需求收集工作,规划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好项目边界的验收标准,为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管理提供可度量、可控制的基准。同时,在项目开展期间要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不断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采取纠偏或预防措施。

5.3 项目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主要包括为保证项目按时完成所需的各个过程,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是有序推进项目的保证。目前,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和编制工具较为成熟,应根据水利信息化项目具体规模和复杂程度,本着适度、实用、高效的原则进行选用。如果项目涉及专业领域过于复杂,则不能简单根据经验判断,应结合建设方、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多方意见,综合分析项目活动顺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时间制约因素,确保进度计划在项目期间可控可行。

5.4 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估算、预算、监督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以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工。水利信息化项目成本是建设工程与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结合体,要充分借鉴信息化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经验,尤其是含有软件开发、系统集成部分的项目,人员成本占比大、技术更新快、需要持续运维,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测算、分析和控制。良好的成本管理不仅注意避免超出资金限制,还注重相应成本支出所完成的工作价值,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5.5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包括项目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需要确定具体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由于质量管理一般对项目各方的要求较高,因此水利信息化项目应实施监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质量技术支撑。质量标准体系可以采用ISO 9000系列、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法等通用方法,质量控制可采用“老七工具”和“新七工具”,通过有效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过程结果,确保项目满足建设要求、符合标准规范、最终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5.6 项目资源管理

项目资源是指项目所需的团队成员、设备、设施、材料、用品等,同时包含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水利信息化项目涉及专业复杂,需要不同技能的人员协同配合,甚至为了完成特定目标需要临时兼职或聘用,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建、建设和管理。实物资源需要基于合理的资源需求,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进行分配,确保适时适地可用于项目,并针对局部的资源冲突及时纠偏。

5.7 项目沟通及相关方管理

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正确地产生、收集、分发、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的过程,相关方管理是指对项目相关方需求、希望和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其需要、解决其问题的过程。在PMBOK中,两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但彼此关系紧密,均涉及信息和人员两项要素的联系过程,因此在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将两者进行提炼合并。

5.8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显著特征,通过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可以将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到最小程度,主要包括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和监督风险的各个过程。风险管理目标是与项目总体目标一致的,在于强化正面风险以获得更多风险回报,降低负面风险以减轻损失,满足项目成本、时间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5.9 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指从项目外部采购或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各个过程。水利信息化项目需要的设备设施、软件及服务,往往很难由承建方内部全部提供,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采购,此时由于专业有差异或信息不对称,就会给项目带来一定不可控的负面风险。在外包采购过程中,除了注重合同和验收的两头管理外,还应参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采购实施过程、合同执行绩效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积极避免出现交付不符、进度延迟、成本超支等问题。

6 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介绍了水利信息化项目的特征及管理难点,阐明应用现代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入了PMBOK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围绕9大知识领域和5大过程组,初步构建了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具体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实际管理工作提供了细化裁剪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水利项目管理信息化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