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遥感大渡河丹巴县某段高位地质灾害调查

2021-08-20吴永江林军

四川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渡河坡脚滑坡

吴永江,林军

(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昭通,657000)

1 引言

我国河流分布较广,部分河流流经海拔落差较大的区域,这一特点在四川境内尤为常见。这些区域地质灾害相对较为发育,但高陡区域是工作人员难以实地调查的地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遥感手段逐渐应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中。王娇等[1]用GIS对河北太行山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水土流失对于不同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王佳佳等[2]基于GIS和信息量法对万州区的滑坡进行了研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并确定权重以此来对三峡库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并绘制分区图;倪晓娇等[3]基于GIS对长白山区域地质灾害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4个区域;王磊等[4]基于GIS对四川广安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根据危险性情况完成广安地区危险性分区图;李亮等[5]以单体滑坡为例,介绍GIS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使用方法,可挖掘地质灾害的相关地质特征和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等;范荣全等[6]采用GIS方法和信息量法对黄水沟流域进行崩塌、泥石流、滑坡的调查并完成危险性分区。同时GIS也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的调查中[7-10]。

大渡河发源于果洛山南麓,为岷江的最大支流,全长约1062km,大渡河流域多为山高壁陡地区,遭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强烈,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本次遥感解译区域为大渡河丹巴县某段(全长22km)两岸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图1 研究区遥感影像

2 区域地质灾害总体发育情况

研究区内山谷狭窄,两岸山高坡陡,垂直落差可达1700m,长期以来遭受河流强烈的切割侵蚀作用。通过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进行解译,获取地质灾害的发育高度、破坏面面积以及与河流的位置关系等。

经过初步解译共发现地质灾害20处,地质灾害的发育整体特征表现为沿着河流两岸均匀分布。通过统计,共12处地质灾害分布于河流右岸,河流流向发生改变的位置为地质灾害发育的集中区;共有12处地质灾害发育于河流转弯处。河流转弯处水流侵蚀严重,有利于崩塌、滑坡等产生较好的临空条件,且水流对斜坡坡脚的软化也是滑坡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总体情况

通过对地质灾害基本信息的统计(如表1所示)分析,研究区共发现滑坡1处,破坏面积达20多万m2,发现崩塌19处,面积均较小,主要破坏方式表现为浅表层的剥落,大部分地质灾害发生于坡度为45°~55°的坡度中。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位置与坡脚高差较大,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育高差大于100m,个别可达到1000m,这些高位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产生较大的势能变化,造成严重的损失。在高程分布上,有3处地质灾害发育于海拔1800m~1900m;有3处地质灾害发育于海拔1900m~2000m;有14处地质灾害发育于海拔2000m以上位置。

表1 研究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3 研究区地质灾害破坏机制分析

3.1 滑坡破坏机制分析

研究区发现滑坡一处,破坏面积可达205785m2,通过地形判断,该处滑坡位于地形坡度变化部位,滑坡在形态上表现为圈椅状,滑坡两侧边界、后缘边界、滑动破坏面较为清晰,滑坡全貌如图3所示。可见坡顶位置较为平缓,地形陡缓交界处为滑坡的后缘边界,滑坡侧壁较为光滑,此处结构面发育情况较好,贯通情况较好。滑坡前缘为大渡河,在河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斜坡坡脚产生较好的临空条件,且在河水浸泡作用下,岩土体强度减弱,在降雨或者地震扰动下,斜坡易产生破坏形成滑坡。

图3 滑坡整体形态特征

3.2 崩塌破坏机制分析

研究区发现崩塌19处,大部分发育于斜坡较高位置。大渡河两岸山体遭受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烈且所处位置为构造活动的强烈区域,岩体卸荷作用强烈,结构较为破坏,完整性较差。该处崩塌的破坏多以局部的崩落为主,岩体破坏厚度较薄,但崩塌发育位置较高,一旦产生破坏其带来的破坏性不可小视。

研究区典型崩塌如图4所示。上为崩塌17,下为崩塌18。崩塌17破坏面光滑、平整度较高,说明控制该崩塌产生的主要结构面发育情况较好,起伏度较低。在降水增大岩土体容重降低抗剪切强度参数或者地震扰动的情况下,岩体稳定性情况较差极易产生崩塌,形成地质灾害。

图4 研究区典型崩塌a

人工扰动也是该区崩塌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5所示,崩塌10、崩塌11、崩塌12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道路修建对坡脚进行开挖,产生较好的临空条件加上该区岩体强度相对较低、结构面发育,在重力、降水作用下易产生坠落破坏。

图5 研究区典型崩塌b

4 结论

(1)采用遥感手段对大渡河丹巴县某段进行地质灾害解译调查,通过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20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19处。

(2)通过对该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统计可以发现,该处地质灾害沿河道两岸均匀分布,地质灾害多发生于坡度在45°~55°范围内。

(3)该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多为浅表层的破坏,整体厚度较薄。在长期的河流下切侵蚀、风化剥蚀、地震震裂等综合作用下,该处岩土体结构面发育情况较好,可成为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结构面。

(4)遥感手段可作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手段,在遥感初步解译的基础上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调查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渡河坡脚滑坡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及环流特征分析
水电样本:大渡河的智慧化应用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