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1-08-20徐胜男马贺骥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心区大面积患侧

徐胜男,马贺骥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室,辽宁 锦州 121001)

大范围脑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早期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病灶位置进行评估,有助于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中用于检测的常见手段[2-3],CT可显示病灶密度变化。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血管血栓边缘清晰,较正常血管粗,易于定位;但超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密度并无显著改善;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测仅在患者发病6 h后显示病灶,在早期对于短暂性缺血以及急性脑梗死的甄别价值较低,均无法有效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是发病初期的异常区域[4-5],也是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标志[6],磁共振多模态成像中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反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初期水分子移动状态[7-8],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可显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呈现脑白质纤维三维图像,均对IP具有一定的辨析价值。本研究对1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的MR多模态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9例,其中85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小于6 h,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计为观察组;34例患者的发病时间7~72 h,为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计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0例,女25例;年龄50~70岁,平均(60.31±3.81)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6~17分,平均(8.23±2.07)分。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8±3.77)岁;NIHSS评分6~16分,平均(8.40±2.0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且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内容、方案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标准[8],梗死灶直径大于4.6 cm或面积大于20 cm×20 cm,同时CT检测显示,患者脑组织肿胀征、脑实质密度降低、脑灰白质谜底降低,内囊内外侧结构模糊化,脑动脉高密度征;②影像检查前并未接受溶栓治疗;③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无力;④患者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⑤患者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经CT检测,发现出血区域;②患者资料不全,或无法配合进行MR、CT检测者;③患者合并有脑肿瘤;④患者的MR资料不清晰;⑤后期随访失联者。

1.2 检查方法 MR检查:发病时以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核磁共振对两组患者进行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单次激发EPI序列检测,TE=118 ms,TR=10000 ms,扩散敏感系数为800~1000 s/mm2。另进行DTI序列扫描,TE=87 ms,TR=12000 ms,b值=1000 s/mm2,矩阵128×28,层距=0.0 mm,层厚=0.3 mm,共44层。PWI检查:采用平面回拨成像(EPI)序列,TE=80 ms,TR=2500 ms,矩阵128×128,检查需进行静脉注射对比剂(扎喷嚏算葡甲胺0.1 mg/kg),12层每层均采集40次,共480幅图。

1.3 观察指标 所有影像资料由2名高资历的影像学诊断医师进行单独分析,要求最终结果一致,意见相悖时需商量重新鉴定,直至结果一致。①确定影像半暗带:发病时MR检查显示DWI影像中呈现异常高信号,复查时T2WI为正常信号;病灶中心区:发病时DWI显示高信号,而复查时T2WI影像仍为高信号。②在发病时MR影像图像中选取35 mm×35 mm的圆形区域,以年轮方式检测影像半暗带、病灶中心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测量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③计算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比率(ADCR)=患侧ADC值/对侧镜像区ADC值。④对480幅PW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脑血容量(rCBV)以及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TT)。⑤对DT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各向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向异性(VRA)以及平均弥散系数(DCavg)。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病灶周围ADC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IP的ADC值大于病灶中心区(P<0.05),小于IP对侧健区(P<0.05),四个区域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IP、病灶中心区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P的ADC值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灶中心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灶周围ADC值对比

2.2 两组患者病灶周围组织ADCR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IP的ADCR值大于病灶中心区(P<0.05),观察组患者IP的ADCR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灶周围组织ADCR值对比

2.3 两组患者患侧以及对侧健区PWI参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患侧的MTT长于对侧健区(P<0.05),rCBV小于对侧健区(P<0.05);观察组患者的MTT小于对照组(P<0.05),rCBV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患侧以及对侧健区PWI参数对比

2.4 两组患者患侧以及对侧健区DTI参数对比 两组患者的患侧DCavg均小于对侧健区(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对侧健区的FA和VR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侧FA、VRA低于对侧健区(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患侧以及对侧健区DTI参数对比

3 讨 论

在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0-11]。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在常规MR下特征并不显著,易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12]。缺血性半暗带是低灌注的缺血中心区,但未发生不可逆损伤的脑组织,该区域的血流量可维持组织形态以及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恢复正常[13]。尽早确定是否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抢救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两组患者IP、病灶中心区ADC值均低于对侧健康区域,这是因为当脑组织缺血时,钠、钾离子失衡,细胞内钠、水分子大量潴留,梗死区域含水量相对降低;水分子布朗运动对扩散作用十分敏感,DWI可反应活体水分子的扩散运动[14-15]。IP具有潜在恢复和治疗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区会向周围扩展,IP向周围逐渐缩小,其存在的时间受患者起病时间、身体代谢、侧肢循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ADC值越大,表示水分子运动程度越大,急性脑缺血时,脑部组织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收到限制,因此ADC值减小。在超急性期,机体自身细胞修复功能以及其他过程可使ADC值升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IP区ADC值高于病灶中心区域,而对照组患者的IP、病灶中心区ADC值无统计学差异,这是因为同时ADC值与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也有一定相关性。中心坏死灶为不可逆性损伤,其周围是IP,IP区域细胞膜离子泵仍旧可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动态平衡[16-17],是可以挽救的组织区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减缓,ADC值呈现不同程度降低[18],因此ADC值的定量分析可以区分中心坏死区域、半暗带以及正常组织。付志勇等[19]的研究表示,ADC值较对侧降低40%~60%时为不可逆性损伤,而大于75%则为可逆性损伤,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手段决定了IP在后期的变化趋势。受累脑区ADC值会随着缺血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DWI信号异常区域则逐渐扩大[20-2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IP区域的ADCR大于对照组,也可说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的损伤程度要低于急性期。

PWI检查前向患者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干扰局部磁场,使得组织T2WI缩短,又由于超快速MR对T2WI十分敏感,因此PWI可评估脑梗塞血流灌注情况,灌注异常区域即为脑缺血灶。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脑干梗死易被漏诊,此区域的ADC值并不显著,超出了DWI的空间分辨能力,联合PWI可提高诊断精确率。rCBV是反应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侧MTT高于对照组,rCBV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这是因为脑组织白质、灰质、基底节区的灌注不同,脑血管阻塞后,CBF降低、MTT延长,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此时会进行代偿性脑血管扩张,以恢复正常的CBF;当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极限时,rCBV会持续降低。DTI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FA可反应患者神经纤维完成性以及致密度,当大脑神经纤维阻滞遭到破坏时,FA会降低,因此两组患者患侧的FA值小于对侧健区;VRA可反应神经阻滞各向异性,相比于FA而言对各向特异性敏感度更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患侧、对侧健区VRA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因为,脑梗塞患者初期缺血、缺氧而致水肿,但此时尚未伤及神经纤维束结构,FA、VRA降低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DCavg已发生变化,所以两组患者患侧和对侧的DCavg均存在差异。DWI可以早期显示脑梗塞患者的缺血病灶位置,PWI可显示缺血区域血流灌注情况。对于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而言,缺乏侧支循环,往往DWI、PWI的异常信号区域相差无几,将患者DWI、PWI图像、常规MR以及DTI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IP的检出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损伤。

综上所述,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可有效判断IP的存在,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中心区大面积患侧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更 正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城市中心区建设控制策略研究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朗盛推出采用薄壁设计的大面积结构部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