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8-20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支原体淋巴细胞阴性

张 燕

(西安市第一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机体的毒性作用及严重的炎症反应[1-2],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临床多表现为咽炎、气管炎、肺炎等,部分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有研究[3]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MP感染有关,换言之,机体发生MP感染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MP感染可导致肺外表现,如累及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故早期诊断及治疗MP感染对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可通过细胞内定位、细胞毒性以及通过Toll样受体激活炎性级联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组织损伤,促进炎性因子分泌引发级联的瀑布效应,加重炎症反应[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是新型的炎性指标,可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研究[5]结果显示NLR、PLR可能有助于早期评估重症肺炎预后,俞怡雪等[6]发现NLR和PLR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紊乱相关;此外,也有研究发现NLR、PLR可预测某些病原体感染,如严建新等[7]研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患者NLR、PLR升高,其检测结果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而张永娟等[8]也发现NLR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起辅助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MP感染患儿中NLR、PL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27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为MP阳性组、MP阴性组。同期收集109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纳入标准:①病程1周;②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③年龄>6月;④患儿有咳嗽、咽痛等临床表现,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阴性。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②有肝肾心功能异常;③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等。

1.2 研究方法 收集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外周血细胞检测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厂配套试剂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新鲜血清,采用胶体金法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检测试剂盒购买自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 果

2.1 各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年龄、性别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各组检测指标比较 MP阳性组NLR、PLR水平明显高于M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MR水平低于M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阴性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阳性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各项指标检测水平比较[P50(P25,P25]

注:与MP阴性组比,*P<0.05;与MP阳性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NLR、PLR与MP感染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有MP感染为因变量,NLR、PLR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LR、PLR值越大,提示MP感染的可能性越大(P<0.05),其中NLR每增加一个单位,MP感染的风险增加至原来的1.395倍;此外,本结果也显示NLR预测MP感染的效能高于PLR(OR=1.395,P<0.05;OR=1.007,P<0.05)。综上说明NLR、PLR可作为预测MP感染的指标。见表3。

表3 MP感染预测相关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及相关参数评价 MP感染以MP Ig-M阳性为诊断标准,绘制NLR、PL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NLR、PL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5,提示其对于预测MP感染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效能。见表4(图1)。

图1 NLR、PLR单独及联合检测ROC曲线

表4 ROC相关参数分析

3 讨 论

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结构,革兰染色阴性。近年来MP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阳爱梅等[10]采用咽拭子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发现MP感染呈低龄化趋势,发病年龄前移。一项对西安地区2837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研究[11]显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一旦机体发生MP感染,可引起肺功能损伤,或慢性咳嗽[12],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病程迁延又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机体感染MP后很难从临床表现、体征方面与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进行鉴别,而MP感染的治疗又与其他病原体感染不同,故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MP感染后引起多脏器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认为是直接感染,即MP通过黏附、释放外毒素及局部代谢产物等损伤宿主防御功能而诱发炎症反应,其次通过与宿主类似的共同抗原等成分产生免疫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白细胞计数作为传统的炎症指标,临床应用较多,但受生理、病理因素影响,且在MP感染的诊断中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差。NLR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能快速反应患者的免疫炎症状态,大量研究[13-14]表明,NLR与肿瘤预后、冠心病有关。董远峰等[15]研究发现持续动态观测NLR、PLR的变化,有助于对慢性乙肝病情发展的预判。NLR变化反应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感染中的作用,当机体一旦发生感染,NLR比白细胞计数更能反应体内的感染情况;中性粒细胞可分泌多种炎症介质调节相关的炎症细胞活化,参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而淋巴细胞则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免疫应答,所以NLR这一炎性指标是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免疫途径的比率,反应了机体免疫炎症平衡状态[16]。PLR反应了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既往大量研究发现血小板在刺激活化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疾病的发展过程[17],进一步研究发现,机体发生感染时致血小板被激活,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并通过与免疫介质的相互作用,可防卫病原体的入侵和扩散[18]。

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血常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下降[19]。究其原因,当机体发生MP感染后,粒细胞和内皮细胞被激活,致使中性粒细胞出现局部浸润、杀伤、吞噬病原体,并出现趋化反应,从而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此外,MP感染激活T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并释放入血,但肺炎支原体的代谢产物和免疫黏附性又损伤了淋巴细胞,加速了淋巴细胞的快速凋亡,故淋巴细胞比率降低。朱若尘等[20]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可以继发血小板增多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外并发症有关,究其原因可能为:①MP感染刺激机体骨髓增生或激活肺泡巨噬细胞并释放原始巨核细胞,从而导致血小板增多;②此外,MP感染后引起肺部病变,导致氧合功能降低,氧自由基释放增多刺激血小板活化。本研究结果显示,MP阳性组NLR、PLR水平明显高于MP阴性组和对照组,MP阴性组NLR、PL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LR、PLR可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在临床诊断MP感染中有辅助作用;MP阳性组、MP阴性组LM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P阳性组LMR水平低于M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MR作为辅助诊断MP感染临床意义不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PLR可能有助于预测MP感染的风险,且NLR优于PLR(OR=1.395,P<0.05;OR=1.007,P<0.05)。根据ROC曲线结果分析:NLR、PLR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717,对应的灵敏度69.8%,特异度为70.96%,远高于NLR的AUC值0.709、PLR的AUC值0.683,提示各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MP感染的预测效能。

综上所述,NLR、PLR可作为预测MP感染风险的炎性指标,ROC曲线结果提示NLR、PLR联合检测对MP感染有辅助诊断价值;此外,血常规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对实验仪器、人员要求不高,这样更有利于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作为MP感染的预判,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支原体淋巴细胞阴性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治疗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