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021-08-16徐玉德智广洁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徐玉德 智广洁

【摘要】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余年来, 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砥砺奋进、奋发作为, 通过打基础、建机制、谋创新, 行业活力大大增强、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当前, 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 在行业发展四十周年这个关键节点, 回顾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和任务, 研究谋划下一步发展规划, 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体系;人才培养;执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7-0077-5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 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打基础、建机制、谋创新, 积极维护市场秩序、配合政府转变职能, 持续服务市场经济、助力国家治理。 截至2020年年底,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数超过40万人, 会计师事务所有将近1万家, 服务“三资企业”累计近100万家, 帮助市场主体在资本市场融资超过200万亿元, 吸引外资2.2万亿美元[1] 。 同时,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还实现了在美国、东盟、西亚等国外市场的展业布局,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中发出了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声音。

当前, 国际国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 回顾过去四十余年的行业发展成就, 总结发展经验和启示, 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和任务, 研究谋划下一步发展规划, 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栉风沐雨、开拓进取,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 法规体系及监管机制更趋健全, 行业保障作用日益显著。 自行业恢复重建以来, 相关法规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入精的建设过程, 从部门规章到行政法规再到国家法律, 法规层级不断提升、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对于行业发展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日益显著。 1980年印发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从财政部部门规章层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现有条件, 逐步设立会计顾问处”, 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启了恢复重建的步伐[2] 。 为了加快行业重建进程, 在杨纪琬教授等的积极推动下, 《注册会计师条例》于1986年顺利颁布实施, 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首部行政法规, 该条例从国家层面夯实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基础, 标志着行业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审议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 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法律地位, 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我国最早立法的专业服务行业。 该法2014年的第一次修订删除了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 下放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权限, 取消了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财政审批事项。 不断完善的行业基础制度建设, 为注册会计师营造了良好的执业环境, 保障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财政部近期还推动修订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定, 对事务所的行政许可事项、事中事后管理问题做出了进一步规范, 提升了监管机构对整个行业的监管能力及服务水平; 通过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都采用了合伙企业形式, 进一步优化了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了一体化管理能力,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了组织根基。

在行业准则建设方面, 自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成立以来, 行业准则建设便进入了快车道。 短短数年时间, 中注协先后发布并及时修订了多个规则、多项独立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 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建立的专业标准体系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既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又顺应了国际趋同大势, 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行业恢复重建初期确立的會计师事务所挂靠发展模式的弊病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消除公权力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当竞争的干涉及体制问题对行业独立性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行业于1998 ~ 1999年全面开展了脱钩改制工作, 实现了与挂靠单位在“人事、财务、业务、名称”四方面的彻底脱钩, 为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奠定了体制基础, 有力推动了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的完善[3] 。

在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加强行业监管的呼声不断高涨的背景下, 中注协发布了《行业诚信建设实施纲要》, 确立了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行业发展思路, 建立了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4] 。 同时,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行业执业质量的期待, 财政部于2002年将委托给中注协行使的行业行政管理职能收由财政部相关职能部门行使, 此后中注协完全脱胎为行业自律性管理组织, 专注于实现其行业自律管理职能。 自此,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开始进入以财政部为行政监管主体、中注协为监管辅助, 行政管制与自律监管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监管时期。 近年来, 财政部还取消了会计师事务所跨省迁移的行政许可审批规定以及境外所在国内设立机构、临时开展业务的审批要求, 按照《证券法》规定取消了会计师事务所证券资格许可要求, 积极试点注册会计师对“五险一金”开展审计的制度安排, 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拓展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

2. 人才培养体系全面铺开, 行业智力支撑日益强劲。 通过筹建注册会计师全国培训中心、在多所高校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为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探索包括考核、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及组织全国统一考试等多种注册会计师资格授予方式,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专业人才基础; 通过发布实施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指导意见、胜任能力指南等多项制度规定, 提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制定《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启动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及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 详细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十年的人才发展目标。 历经四十余年发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建立起以执业能力提升为核心, 以诚信意识增强为导向, 以考试办法、后续教育制度、胜任能力指南等为制度框架, 以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3. 做大做强战略扎实推进, 行业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多年来, 行业主管部门持续鼓励、指导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拓展境外业务。 通过研究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相关配套政策, 引导有条件的事务所部署与企业同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通过派员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和区域性会计组织中任职, 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与境外会计组织建立良好交往关系, 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5] 。 当前, 我国已有近20家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国际会计网络, 有多家事务所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参与香港资本市场、H股企业的相关业务, 稳步拓展欧美发达国家的审计、咨询等业务; 通过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市场上的会计审计服务竞争, 减少进入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技术障碍, 建立技术标准平台, 在协助我国企业防控境外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全国有资产和客户资产的同时, 实现了自身品牌的成长增值, 形成了一些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混合产权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赢得了更多国际声誉。

高质量的执业标准体系, 是注册会计师开展鉴证业务和提供相关服务的权威标准, 也是衡量其执业质量的技术基础。 我国在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体系的基础上, 持续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跨境会计监管协作。 目前, 我国内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相关规定与香港地区的审计准则等规定已经实现了等效互认, 与国际审计准则实现了持续全面趋同, 为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做大做强、不断开展多元化业务以及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规则基础[6] 。

二、锚定方向、强化保障,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亮点频现

1. 坚持服务国家建设的主题不动摇, 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 经济越发展, 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越突出。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工作主线, 把服务国家建设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加快行业升级速度, 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在持续强化传统审计鉴证业务的同时, 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 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自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以来, 行业服务对象不断扩展, 从公司、合伙企业扩展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业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也大幅拓展, 开发了包括农村财务公开、节能减排、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新兴领域鉴证业务, 包括企事业单位资信调查、战略管理、投资决策等在内的咨询服务; 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展开合作, 创建了多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会计服务试点项目。 行业从业人员积极履职尽责、提质增效, 充分捍卫了国家利益、守住了公共资金,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累计服务上市公司4000余家、新三板企业8000余家和企事业单位420多万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为超过1万家中国企业提供了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7] 。

2. 坚持强化诚信建设的主线不动摇, 不断夯实行业诚信基础。 注册会计师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 上连着党和国家的重托, 下连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需要千方百计维护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 行业恢复发展四十余年间, 虽然历经多次风险或危机, 但始终坚持加强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 持续加大执业人员诚信宣传和教育力度, 积极探索加快行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践行职业道德要求, 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质量。

针对相继发生的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事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财政部、中注协转危机为契机, 确立了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行业发展思路, 将执业标准、执业质量、后续教育等内容纳入行业诚信建设框架, 建立了行业诚信信息监控系统。 此外, 监管机构自2004年起开始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和执业质量检查, 截至2018年, 已经对2万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检查, 累计惩戒会计师事务所近3000家次、注册会计师5000余人次, 约谈执行2010 ~ 2018年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145家次, 有效提升了行业诚信建设水平和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胜任能力。

3. 坚持提升服务能力的根基不动摇, 不断提高行业执业质量。 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之基, 是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 其执业质量直接关系着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自行业恢复重建以来, 从行业批准恢复重建到条例颁布实施, 从国办转发加快行业发展若干意见到习总书记对行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改革始终与顶层设计持续保持同频共振、良性互動, 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 在统筹规划中推进行业改革, 不断提升执业质量, 助推行业持续向纵深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增强风险意识、注重风险防控, 不断加强执业质量、内控制度、人才队伍等内部基础建设, 形成了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 在审计过程中严守客观公正的职业底线, 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 切实关注监管风险提示相关内容, 严格落实监管要求, 切实提高执业质量。

中注协持续履行对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引领行业科学发展。 通过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 通过净化市场环境, 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共同推动行业规范执业、有序发展。 证券监管机构通过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培训, 强调注册会计师勤勉执业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独立性, 通报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案例, 营造规范氛围、增强合规意识、提升合规水平; 通过不断加强对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 严肃查处执业质量存在重大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等, 营造良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生态, 有效促进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严格监管中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三、继往开来、奋发有为, 开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新局面

1. 把人才建设、质量提升作为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着力提升行业发展公信力、影响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 执业人员是否专业扎实、业务精通、敢于开拓创新, 是决定行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驱动下,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改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经法规执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新时代国家建设的新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管部门要科学分析行业人才结构梯队现状, 进一步强化行业人才选拔工作, 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建立人、财、物相结合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对行业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聘任生物、科技、外贸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作为事务所顾问, 吸引具有计算机背景、熟悉国际准则的人员加入, 提升年轻化、复合化人才在行业执业人员中的比重。

高等院校作为财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 除应当加强对财会专业课程、经济金融等核心课程的学习外, 还应当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 以有效弥合专业教育与操作实践的天然隔断; 在立德树人上, 要帮助学生扣好价值观形成链条的“第一粒扣子”,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8] 。 会计师事务所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自身义务和社会责任, 扩大人才引进渠道, 通过引进金融、经济、工程、信息技术等专门人才, 优化事务所执业人员结构; 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 完善内部选拔、职业晋升机制, 做好人才队伍的新旧交替, 使其能够积极为国家大政方针献计献策, 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行业协会应及时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争议、理论中的思考与困惑等在高等院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高效传输,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

2. 把完善法规、强化监管作为行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充分激发行业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法规制度建设是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国家建设的作用日益突出, 但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规范却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 亟须对现行行业相关规定进行认真梳理与评估。 对于明显不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的要抓紧修订, 对于存在制度空白的要抓紧增补, 通过系统整合来统一监管规则, 补齐制度短板。 以《注册会计师法》为例, 该法自1994年正式颁布以来, 已经正式实施了二十余年, 但其间仅于2014年进行过一次修订, 且修订内容未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形式、执业行为监管、法律责任等重点事项。 新修订的《证券法》已经加大了对财务造假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注册会计师法》也应当及时跟进,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 增强其法规意识和执业谨慎性。

在准则建设方面, 要加强执业标准、执业质量及职业道德建设, 并持续对标国际标准; 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执业责任鉴定机制, 通过完善职业风险基金、职业责任保险相关规定来完善职业风险防范机制。 在支持性政策措施方面, 要对诸如电子化函证、信息化建设、执业环境改善、执业范围扩充等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广泛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另外, 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支撑和新动力, 应当抓紧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和专业咨询中的应用, 促使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注册会计师执业。 此外, 还应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 不断深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扶持措施; 将已经成熟的新业务及时调整纳入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 优化注册会计师业务结构, 并通过具体法律条文予以规范, 消除新业务开拓可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独立性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监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行业发展速度越快, 越要强化监管。 监管机构要综合运用行政监管、自律监管、信用建设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管, 并不断加强监管的协同配合和精准有效。 财政部门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机构, 要发挥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牵头、抓总作用, 持续开展全面检查、全过程监管。 一是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管理以及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备案管理, 并保证相关管理程序的合规性、管理过程及结果的公开透明性。 二是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执业人员的执业监测与管理, 做好对会计师事务所报备信息的跟踪和分析, 研究建立“白名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 将列入不同名单的事务所区别对待, 分别实施行政审批便利措施和加强行政约束措施。 三是以《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和《证券法》的实施为重要契机, 对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的种类进行进一步研究细化, 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供细化相关规定及对事务所开展检查时参考。 证监会应持续加强会计监管, 以監督检查为抓手, 督促审计机构勤勉尽责, 不断提高执业质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发展, 切实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 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 对照工作要点逐项贯彻落实; 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 强化联动, 形成合力, 积极稳妥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

3. 把信息化、智能化作为行业建设的坚强后盾, 深度聚焦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 中注协就已经主动先行先试, 启动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完成了协会网站、内部局域网及全行业广域网的信息化布局, 为行业管理及服务搭建了基础信息化平台。 此后发布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促进工作方案》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搭建了总体框架, 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 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系统研发完成、行业法律法规库上线运行、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成使用, 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总体而言,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仍显羸弱。 2019年, 习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建设可信体系方面的作用, 运用区块链推动解决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国务院亦提出“互联网+监管”的战略部署。 凡此种种, 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中涉及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建立工作机制, 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中注协层面, 需要集中统筹行业优势资源, 规划好行业信息化建设蓝图, 谋划好行业建设的信息治理体系, 持续跟踪全局性重大项目, 不断优化现有信息系统, 推动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层面, 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势, 提升对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审计程序的重视程度, 积极主动开展先进信息技术学习, 加大审计信息系统、辅助性软件及模型的研发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 另外, 基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性强的考虑, 通过直接采购或服务外包的形式获取相关信息化平台及审计辅助软件, 其效果远远不及联合开发及自主开发,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鼓励员工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参加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考试, 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升级及咨询业务开展储备人才。

四、结语

当前,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革创新, 为注册会计师新业务新领域拓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場空间, 为行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同时,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各类新型交易活动层出不穷, 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尺度明显收紧, 亟需通过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实现行业新作为。

未来,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持续推进人才建设、执业质量提升, 着力提升行业发展公信力、影响力;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 充分激发行业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持续推进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深度聚焦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昆.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J].中国财政,2021(3):4 ~ 6.

[2] 徐玉德,温泉.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回顾与展望[ J].财会月刊,2018(21):3 ~ 11.

[3] 刘明辉,汪寿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嬗变[ J].会计研究,2008(12):15 ~ 23+93.

[4] 张立民,唐松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权功能:演化与延伸——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产权演变评析[ J].会计研究,2008(8):3 ~ 10+94.

[5] 陈毓圭.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12):44 ~ 49.

[6] 徐玉德,智广洁.从瑞幸咖啡事件看我国跨境会计监管的改进[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10):93 ~ 96.

[7] 程丽华.奋力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新局面[ J].中国财政,2021(3):7 ~ 9.

[8] 徐玉德,温泉,智广洁.汲取前进力量,谱写行业新篇章[N].中国会计报,2021-01-2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