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散文教学四策略

2021-08-16肖琴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初中散文教学的策略,认为教师可以从梳理内容、品味语言、表达交流、拓展阅读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以深化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提高散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35-02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因其题材丰富、形式灵活、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等特点而备受学生喜爱。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散文体裁的文章,由此可见编者对学生散文阅读的重视。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些散文该如何教、怎样才能把散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梳理内容,把握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点,散文的内容囊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结构比较灵活,许多教师容易找不到教学的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梳理、概括,让他们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理解文本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散文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默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物、哪些人和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这一教学支架的引领下,学生很快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并且概括提炼出了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分别写了赠友人的画、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昆明的民俗风情以及雨季中人的活动等内容,另外,结合文中“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以及作者对昆明景、人和事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与怀念之情。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昆明雨的特点,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优化散文教学。

由此可见,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梳理内容是学生学好散文的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较为全面、準确的把握,优化散文教学结构,促进散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品味词句,体会散文情感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具有语言准确传神、富有意境,而且意蕴丰厚、情感充沛等特点。在散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体味作者情思是教学散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品味鉴赏支架,以促进学生对读者情感的独特感悟。由于在写景状物类散文中,描写抒情性语言居多,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形象表达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些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仍然以教学汪曾祺《昆明的雨》一文为例,这篇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又平和,流利而且特别自然,语言简洁而富有独特的韵味,生活气息浓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就文中重点词句品味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怀念,喜爱,乡愁)在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在教师的启发与引领下,有学生从“草木里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作者不仅写出了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而且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昆明雨季旺盛的草木图,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这种情感很容易感染读者,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教学这部分语言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读,再有感情朗读,通过读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再如,“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这句话中的“爬”“遮”两个动词在句子中拟人化的应用,充分表现出了木香的茂盛以及作者对木香的喜爱之情。教学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以及拟人化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妙用。还有文中“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柔和了”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写她们呢?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本谈感受,以使学生明白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节描写的目的是抒发对昆明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在《昆明的雨》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就文中的重点词句品味感悟,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内心,深切体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代入阅读,领会散文表达之情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大多是一些名家的经典代表之作,这些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这些表达技巧,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散文中有许多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都是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在学生欣赏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代入散文描写的场景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文中人事物的看法,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课时,在学生对父亲有大致了解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阅读感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上学前母亲对自己的唠叨,想到了母亲经常问自己饿不饿,想到了冬天里父母总是给自己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冻着,等等。学生这时候不仅理解了父亲,而且理解了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谈阅读感受,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的理解,又有益于学生思想情感的迁移,使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认识更近一层。

再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的时候,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白杨树以及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北方农民精神的赞美,教学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散文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走进阅读的深处。

由此可见,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以品味欣赏的目光走进文本,体味文本的独特魅力,还要能够引领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样才能丰盈学生的散文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中爱上散文,增强学生阅读自信,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四、拓展阅读,由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

同类拓展阅读指同一风格作品的阅读,或者是风格类似作品的阅读。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从素材选择、内容构思、思想情感、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比较阅读,使学生对同一作家或者不同作家的散文风格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完汪曾祺《昆明的雨》一文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汪曾祺先生的其他作品,《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等。在学生读完汪曾祺先生的其他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汪曾祺的文章的基本特色是什么,自己最喜欢他的哪篇作品或者哪篇作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汪曾祺的作品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又如,在学完朱自清《背影》一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三毛写的《背影》,并让学生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思考这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这样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由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以使学生能够由篇到类,了解更多散文的特点,为学生今后学习散文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教师应从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拓展阅读等方面深化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与认识,提升散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文肖琴(1977— ),女,玉林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平乐镇初级中学,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