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话故事的真善美润泽学生心灵

2021-08-16陆春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童话美的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传统美德缺失的问题,建议教师利用童话故事里的真、善、美润泽学生心灵:朗读童话故事,品读真、善、美形象;复述童话故事,赏析真、善、美形象;演绎童话故事,感悟真、善、美形象;编写童话故事,培养真、善、美情操。

【关键词】童话故事 真 善 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27-02

当今社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传统美德的缺失令人堪忧,像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正渐渐被丢失。让传统美德回归,除了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共同影响和教育,学校还应该承担起主要的教育责任。笔者认为,学校教育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审视当今社会现状,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通过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特别在小学阶段,童话故事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传统美德的宣扬、对儿童的意志品质磨砺和心灵健康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童话故事所宣扬的真善美,让儿童明白人世间的是非曲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童话故事充满善意和幻想,童话故事作家依据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致力寻求适合儿童思维和思想的方式,把作者个人的人生经验、情感体悟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传授给少年儿童,把善良、爱心、宽容、无私、互助、团结、诚信、公正等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借助幻想手段,通过美好的人物形象和奇特的故事情节去影响和感染孩子,让他们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童话故事所宣扬的这些正能量和美好主题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当儿童阅读了具有传统美德特点的童话故事之后,教师应从故事中的各种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入手,让儿童认识到某类人或物所具有的道德品行,从而达到培养道德情感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呢?笔者认为,要让童话故事里的真善美润泽学生的心灵,不妨尝试下面几种做法。

一、朗读童话故事,品读真、善、美形象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朗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童话故事语言明快优美,富于音乐美,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朗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包括齐读、个别读、开小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童话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挖掘童话的美德内涵。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个性化朗读,如朗读鼹鼠先生分别和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的对话,为课堂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领悟“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举行,有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让别人快乐也让自己快乐”。又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这一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小毛虫的体态、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个性化朗读,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毛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的个人情感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以读悟情的目的。最终拓展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含义,感受小毛虫“虽然貌不惊人及行动迟缓,却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而明白了“只要竭尽全力、耐心等待,终能化茧成蝶”的道理。

二、复述童话故事,赏析真、善、美形象

复述童话是让学生把学过的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童话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故事结构完整,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更便于儿童复述。因此,教师要抓住“说”这个牛鼻子,引导学生在复述童话故事中赏析真善美的美好形象。

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中都有谁;指导学生从童话故事的结构、发展以及奇特的故事情节把握比较完整的故事,直至能够用自己的話口述故事。在口述童话故事中,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加深对童话内涵的理解。

例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故事,其所属的单元教学主要向学生传达环境保护的绿色思想,具有比较普遍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讲清楚故事内容:主人公小青蛙在老牛、野鸭、小鸟、小兔、小猴、小狐狸等动物的建议下,多次对自己居住的烂泥塘进行修整完善,在反复的修整完善中小青蛙的泥塘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最后小青蛙不再愿意卖掉泥塘了。在复述这个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进一步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环境,让我们的居住环境越变越美。课堂上设计复述环节,促使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复述中再次走进文本,在赏析那一个个真、善、美的形象的同时,加深了对童话故事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洗涤心灵。

三、演绎童话故事,感悟真、善、美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故事犹如一把道具,它能塑造出每个儿童个人思维的各种最细微的特征,同时又能拨开儿童的心扉,使之心心相印,还能使儿童集体建立起各种微妙的智力关系。”要想让学生能与童话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表演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它能为儿童与童话之间搭建一座桥,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童话故事,把握童话故事的角色形象,充分感受童话故事的形象美,拓展儿童未开拓的形象空间。如此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构建及创新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故事的情节美、表达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由于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极富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且语言活泼、情节生动,因此,在教学童话故事时,教师应尽量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敢于表演。

例如,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这篇童话写的是: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整天耷拉着一定有病,结果大象也觉得自己的耳朵真有毛病,于是用竹竿撑起耳朵,结果却被虫子吵得又头疼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下来。这篇童话故事文字浅显,生动有趣,很适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上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确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课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表演的对象。学生在扮演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的角色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切身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与众不同并不是坏事,我们要认同自己、欣赏自己,快乐生活每一天。再如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也可以让学生惟妙惟肖地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内在与心灵之美。这样的表演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善良、温柔的美好品格,让学生感受自爱、自尊、自强品德的同时,感受到七个小矮人的“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

四、编写童话故事,培养真、善、美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新奇、独特、怪诞的意象成为儿童幻想、创作童话的出发点。每个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编造出各种各样的、新奇怪异、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童话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挖掘文本中各种有利因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作思维能力,而且能在编写故事时心有所感,情有所发。

鉴于学生受到生活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制约,不一定能顺利编写一篇完整的童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补写和续写开始。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该童话故事篇幅不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容易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续编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并续写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还有哪些顾客到店里来买东西,蜘蛛又是如何做的?蜘蛛的商店最后开成功了吗?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先展开想象再续写,那么既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想象续写童话中进一步理解童话故事内容,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有进一步的体会。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续写中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受到良好品德的教育:只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做事有始有终,就一定能达成预定目标,把事情做好。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总是以美的情节、美的形象、美的幻想、美的意境向儿童揭示生活中美的本质,启迪儿童的智慧,陶冶儿童的情操,润泽儿童的心灵,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教师应巧妙运用教材,把童话故事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资源,带领学生细致地品读、赏析童话,感悟童话的美好形象,让童话中的真、善、美思想润泽学生心灵,使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作者简介】陆春萍(1973— ),女,壮族,广西马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童话美的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