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这道“菜”更美味

2021-08-16黄勤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修改素材调料

黄勤

【摘要】本文认为写作就像做菜,要想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就要寻找新鲜独特的“食材”,学会运用写作方法等“调料”,并通过修改评议、习作展示等让“菜”更诱人、更美味,最终使学生喜欢上习作这道“菜”。

【关键词】习作 素材 调料 修改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26-02

每每上习作课,常常有学生耷拉着小脑袋说:“讨厌,又要写作文了!”“我最怕作文课了!”写作时学生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写作文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开展习作教学呢?如果把一篇习作看作一道菜,要想让它更美味,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准备相关的“食材”。

一、观察中寻“菜”之“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做菜没有食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写出来的内容才朴实。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善于、乐于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收获“菜”之“材”。如让学生种植花草树木,通过每天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参与各种活动,体验不同的感受。让学生把点点滴滴都用电子书包拍摄记录下来,将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写作时就有用之不竭的素材了。

例如,我校有一个“绿色农场”,平时笔者利用实践课带着学生到农场给菜浇水、施肥、除草,让学生充分利用“优学派”采集素材,从中引导他们观察农场里的瓜果蔬菜。记得在青瓜成熟的时候,农场里结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青瓜,在观察青瓜的过程中,学生还用“优学派”给自己喜欢的青瓜拍了照片。回到教室,笔者让学生把自己拍的青瓜照片统一发送到优学平台。在作文课上,笔者逐一播放他们拍的照片,并引导他们展开大胆的想象:“你觉得你拍的青瓜像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看着各种形态的青瓜,可开心了,有的说:“我拍的青瓜像个调皮的孩子,在滑滑梯。”有的说:“我拍的青瓜像白雪公主,在荡秋千。”有的说:“我拍到的青瓜像一条蛇,扭动着婀娜的腰肢舞蹈。” 在学生争相发言之后,笔者引导他们用“绿色农场的青瓜千姿百态”作为开头,把句子整理成一段文字,加上开头和结尾,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从中,学生感受到原来写作文就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上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精髓,学会品读课文和写阅读感受;遇到好的句子,要引导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使自己的“菜”之“材”不断得到丰富。

二、阅读中用“菜”之“料”

这里的“料”是配料、调料的意思。假设学生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但如果不懂得运用,那么写出来的习作自然不会是佳作。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做菜时面对一堆的食材,但如果不会用调料,肯定就无法烹饪出味道好的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就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营养;写作是表达,或用嘴巴说,或用笔写,把脑子里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大家知道。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一个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为了让学生实现由内到外的畅快表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形式、结构特点等。

上面提到学生在“绿色农场”拍了很多青瓜的照片,回到课堂如果只是让学生展示图片后充分讨论青瓜的形状、生长特点、味道等,学生掌握的习作素材就基本上够丰富了。在掌握丰富的关于青瓜的写作素材之后,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习作来吗?答案并不一定。这还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构思文章。比如,《青瓜》这一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匆匆》《桥》《山中访友》等课文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青瓜的形状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按照《记金华的双龙洞》《海底世界》等课文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或从不同的角度、形状来加以介绍,把描写青瓜的各个句子有序地组合整理成一段条理清晰的话;仿照课文《墨梅》的托物言志,《落花生》《父爱之舟》的借物喻人,《草船借箭》的以事赞人等,从课文的立意方面,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习作是该用以事赞人、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还是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再引导学生参照《白鹭》《四季之美》等课文“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加上开头和结尾,把段组合成文章。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篇让人满意的习作。习作完成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写蔬菜的技巧:开头引出蔬菜名,多个方面写外形,用好资料写功用,烧煮品尝有学问,结尾点题表真情。

教师利用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日积月累,学生从中必将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习作这道“菜”具备“味美”的基本要求。

三、修改评议中润“菜”之“色”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说过:“作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而鲁迅先生也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不断地推敲润色,才会形成一篇好文章。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让学生把习作这道“菜”炒出诱人食欲的好颜色,还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修改评议习作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评议修改积极性,笔者在电子书包平台建立了一个“作文评价专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修改,并发动家长也参与其中。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修改评价作文。例如:格式、卷面、标点、文章的中心、选材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对比等手段,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最后,教师在电子书包平台给予加分、点赞。例如:一条评论加2分,被作者采纳的有价值的建议加10分,家长参与的孩子可加5分,等等。电子书包网络平台让学生的交流更加广泛,同时,交流热情带动了写作热情,学生的表达与欣赏能力都得到了增强。评价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议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千方百计使自己的习作之“菜”色泽诱人。

四、佳作展示中尝“菜”之“味”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马克·吐温曾说:“一句恭维的话足能使我活两个月。”这句话虽然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表扬的巨大力量,说明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学生品尝到习作这道“菜”的味道,并爱上这道“菜”,就要善于通过激励和表扬,使学生从写作成就感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在平时的作文课堂中,从学生会用一个词到会用一个成语、从会写一句短句到会写一个长句、从会写一句通顺的话到会写一句优美的佳句,笔者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从这些细小的进步中逐渐感受到习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东西比表扬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此外,笔者还在电子书包平台创办《佳作展示》栏目,每周让学生从自己的習作中挑选一篇最满意的作文推送到平台展示。学生挑选习作的过程,也是一次进步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展示作品,学生精挑细选,反复阅读,反复修改,争取把最完美的作品展示给大众。《佳作展示》栏目不但鼓舞了学生的习作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笔者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投稿到《学苑创造》《小海豚》《钦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学生的鼓舞和影响更大,同学的仰慕、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赞扬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莫大喜悦。学生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就如同品尝到“菜”之“美味”一样,会自然而然爱上习作这道“菜”。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寻到“菜”之“材”、在阅读中学会运用“菜”之“料”、在评议修改中给“菜”润色、在佳作展示中品尝“菜”之“美味”。经过这样的过程,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写作这道“佳肴”。

【作者简介】黄 勤(1973— ),女,广西浦北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钦州市人和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修改素材调料
调料帮大忙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对调料下料过程的分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