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别化教学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

2021-08-16黄爱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基于个别化教学理念,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实践为例,论述在培智语文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挖掘文本资源、构建生活情境、开展技能训练等,以增加学生生活常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关键词】培智语文 教学方法 个别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08-02

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主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用具、协助方式、评量标准进行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进步。培智教育的对象是一些智力有缺陷(如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唐氏综合征、轻度自闭等)的孩子,这些孩子(以下均称“培智学生”)由于身体状况及智力状况影响,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常识与技能,需要通过培智教育进行改善。然而,培智学生个体之间通常差异比较大,实施培智教育要基于个别化理论,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语文是培智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活常识、自理技能融入其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一员,过上幸福的生活。以下,笔者对个别化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展开论述。

一、挖掘文本资源,增加学生生活常识

培智学生由于存在智力缺陷,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较差,无法掌握相应年龄段该懂的生活常识,如识别四季天气、辨认亲人朋友、穿衣吃饭如厕等。这些生活常识在培智语文课程中有较多体现,教师需要强化资源意识,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从而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通常,教材的生活资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识性资源

常识性资源就是关于生活常识的一些内容,它是生活的基础,也是比较简单的学习材料。教师立足于教材中的常识性资源开始语文教学,可以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常识入手,设定简单的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笔者将教学的目标设为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性,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观察中了解其中蕴含的生活常识。课文的描述中,有春天盛开的桃花,有夏天火热的太阳,有秋天纷纷落下的树叶,还有冬天的白雪皑皑,学生学习之后可以了解到一年有四个季节,而且这四个季节是轮流更替的。在此基础上,延伸相关的生活内容,如广西的春天下雨比较多,下雨的时候外出要打伞;广西的夏天比较热,热的时候要穿轻薄的、短的衣服;北方的冬天很冷,需要穿厚厚的衣服;等等。

(二)专项性资源

专项性资源,则是指特定某一方面、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要通过语文课堂提高培智学生某一个方面的生活适应能力,教师还需立足于教材专项资源的挖掘,让学生从专门的学习材料中,增强认知、提高能力。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笔者抓住了课文中“乌云漫天”这个资源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延伸,包括风、雷电、雨、彩虹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乌云漫天”之后的天气发展过程,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视频短片。当画面中的天空飘着大块大块的黑云,笔者暂停播放视频,着重强调:“这就是‘乌云漫天,通常这个时候就是快要刮风下雨了。”然后继续播放视频,学生看到了刮风、下雨、打雷的情境,还看到了人们在雨天外出时要做的各种防护措施: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等。当学生理解了雨天这一天气之后,笔者又利用课件展示冰雹、大雪的天气状态,以及人们在这些天气里的穿着和应对措施。

挖掘課文中与天气相关的专项性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天气”的概念,认识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外出提前备好雨具、每天穿衣需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等。如此不断训练,学生便能积累起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技巧,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

二、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培智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和人交际、不敢和人交际,甚至不想和人交际,这样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培智教育要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及交际现状,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推动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展开人际交往。

(一)搭建生活场景

培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跟普通学生相比更需要教师遵循个别化理念实施教育,使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他们。基于培智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搭建生活场景,让学生在面对形象、生动、熟悉的情境时,情绪更容易放松下来,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意愿。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家长提前与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相关的事物,如周末去公园赏花,或者在小区里捡落叶等,然后准备一些跟文本有关的图片: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等,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面上。当学生再次看到接触过的事物,便会产生熟悉感,课堂上笔者抓住时机,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人际交往活动,如说一说自己见过哪张图片上的事物,或者同桌之间画一画自己见过的花朵等。这样一来,学生表达自我、交流的机会就增加了,交际能力也能获得提升。

(二)创造实践情境

实践活动是提高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发展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互动和交流,完成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笔者以交际互动为教学目标,特意设计了一次角色表演的实践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太阳,一部分学生扮演树叶、桃花、雪花等。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开展:第一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问好的交际能力。教师教“树叶”对“桃花”说“你好,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教“太阳”对“雪花”说“雪花你好,我们一起玩游戏吧”,又教“雪花”说“不行呀,你会把我晒融化的”。第二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关心他人的交际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入手,向他人表示关心,如“太阳”对“树叶”“桃花”说“天热了,要多喝水呀”,等等。在以上的活动中,通过两次交际能力的训练,学生学会了问好,也初步懂得如何对他人表达关心,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升。

三、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在培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素养,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开展技能训练。对此,教师要结合语文阅读内容,积极开展技能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从平面化的、静态化的现状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劳动意识,在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

(一)劳动技能训练

对培智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教师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内容出发,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最基本的劳动技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最基本的劳动方法。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笔者解释“乌云漫天”描写的是一个马上就要下雨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思考下雨天外出需要做什么准备。当有学生提到要打雨伞、穿雨鞋、穿雨衣的时候,笔者就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一下这些操作,接着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帮助对方穿雨衣、穿雨鞋。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生活技能,经历完整的技能操作过程,学生便能有效掌握相关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

(二)专项康复训练

培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学情也是多样化的,如他们有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存在障碍,有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障碍,还有的是反应能力比较缓慢等。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在培智语文课堂中,结合不同的障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针对性練习是个别化的专项练习,能够起到较好的康复作用。例如,针对手部操作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笔者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让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感悟桃花盛开时那种舒展的感觉,然后把这种感觉带到手部,用手尽力模仿桃花开放的样子,训练伸展手指的动作,由此增强手部力量,这有助于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

总之,培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培智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立足于个别化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挖掘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资源,构建生活情境,开展技能训练,以发展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娇娇.培智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赛明倩.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分层评价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3]王洁.对培智学校低年级生活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杨婉玲.以生为本爱满天下——培智学校语文教学革新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

[5]李云海.构建培智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J].华夏教师,2019(6).

[6]王新蕾.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9(12).

[7]李荣侠,江琴娣.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J].现代特殊教育,2019(22).

[8]苏慧,雷江华.培智学校校本语文教材开发生活化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7).

[9]全言.“生活化”教学与培智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5(33).

【作者简介】黄爱华(1981— ),女,大学本科学历,玉林市优秀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与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