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基本功大赛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2021-08-16蒋苏建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特殊教育

【摘要】本文在回顾2017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基本功大赛比赛经历的基础上,论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认为特殊教育教师只有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恒于磨炼、善于琢磨,才能适应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特殊教育 基本功大赛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78-02

2017年,笔者踏上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基本功大赛的列车,经过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共八个项目的激烈比拼,最终取得聋教育组数学专业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这次比赛经历给了笔者深刻的启示: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做好特殊教育学生培养工作;特殊教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教书匠,还应通过参赛等途径改进教学,通过不断磨炼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实现教学水平与教研水平的同步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基本功大赛中的成长经历,谈谈特殊教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路径。

一、乐于学习,重视理论积累

由于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需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成为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兼修的复合型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潜心学习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教师必备的教育学知识,具备相关的能力与技能,还要研究特殊儿童医学与康复、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个别化教育等专项内容。对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知道“这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办”。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平时通过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专业性刊物或互联网等渠道,关注特殊教育的新动向,学习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先进理念,掌握特殊教育的新方法,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理论考试都是基本功大赛中的重中之重,权重、难度最大。参赛选手需要完成通用知识与专业知识两部分的理论考试,内容涵盖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科研方法、有关法律法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特殊学校专用设备使用常识以及各自专业领域知识。由于没有指定的教材,考试范围广,知识面要求高,在赛前集训期间,笔者在以往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了《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新版书籍与文件,努力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在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也得益于此。

另外,特殊教育教师平时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关注时事政治以及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并习惯利用手机App如“吾记”“有道云”等留存资料,方便第一时间查阅,并积极在实践中对照、应用,这样更有益于理论知识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应对教育教學和教师技能大赛中的挑战。

二、勤于思考,提升学科素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应当是有深度的,从宏观层面看,要有对标意识和问题意识,要明晰不同类型、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与发展趋向。细化到日常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在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施教。为此,笔者深入理解学科内部知识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懂教材所要表达的思维脉络,一读再读《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整合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发出“灵动”色彩,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使自己从专业发展走向多元发展、全面发展。

2017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项目的课题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9加几》,笔者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从数学的知识线与方法线出发,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以目代耳”“以手代口”,探索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继而交流互动,理解算理,有效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与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如果说“设计”是蓝图、纸上谈兵,那么随后的说课环节便是真刀真枪、教师思考成果的集中展现了。比赛时,笔者全程脱稿,适当采用模拟对话和肢体语言,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表达。

在这次大赛的“教学活动观察与评析”项目中,笔者也因勤于思考而受益。在观察教学活动时,笔者随手记下所思所想,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观照,置身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比表达,较为全面客观地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错漏,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

三、恒于磨炼,发展教学技能

基本功技能类的比赛有两项,分别是粉笔字书写和课件制作。第一项是粉笔字书写。古人云:“字乃人之衣冠。”本届比赛只保留了“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书写项目,可见粉笔字书写是新时代教师职业生涯的“脸面”。而粉笔字书写是笔者的弱项,为了练好粉笔字,笔者每天临摹字帖,从单字起练,练习字的笔画、章法,而后逐步延展到“古诗”“应用题”书写,研究行款结构和布局等。集训时,在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笔者又逐渐掌握了写字的技巧,如手腕尽量放松,用粉笔的尖端着力,适当捻动粉笔;写重笔时用粉笔的侧面。粉笔字项目的比赛要求是:“在一块黑板上写上20个单字,书写字体为楷书或行楷,书写时注意笔法的要领,有一定的按提变化,力度适中,能够合理安排汉字结构,作品干净整洁,版面布局合理。”比赛时,笔者胸有成竹,运笔有轻重,注意提、按的变化,保持字体线条的匀称,越写感觉越好。

第二项是课件制作。考查重点在于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重组所提供的资源,以及在重组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等。课件制作的难度看似不高,实则不然,因为考察点宽泛,想要表现突出就有难度。因为笔者平时就经常制作多媒体课件,赛前的培训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笔者在比赛中并不着慌,先仔细阅读比赛要求,快速浏览大赛提供的打包材料,然后在幻灯片母版中整体设计背景风格,采用全导航模式,在单页中充分利用“动画”“触发器”和“超链接”等效果,使得图片、文字、目录与对应页面的切换因需要而调整,切换自如。

四、善于琢磨,练就特殊本领

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包含了三个大的组别,各组有各组的特色业务比赛项目。盲组为盲文打字,培智组为教具、学具制作,聋组则为讲手语故事。手语故事分为讲手语故事与看手语翻译这两大环节。在讲手语故事环节,组委会为选手提供了10个不同的故事内容,给五分钟准备时间,要求选手运用手语讲述指定的故事,笔者抽到的故事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抽到故事后,笔者先通读一遍,将关键词圈出来,方便熟悉与记忆;继而从聋人的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意译,做到脱离材料能演绎故事;再借助空间创设,做到“讲故事”与“演故事”的深度契合;最终运用动作、表情生动表现故事中小动物的遭遇,给评委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看手语翻译环节,笔者先在草稿纸上用尺子画好线,写上序号,免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记乱了,第一遍用铅笔抢记,第二遍用黑笔详记,第三遍用红笔补记,最后用黑笔将答案写到考纸上,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特殊教育基本功大赛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挥洒才华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比赛的项目也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难度越来越高,挑战也越来越大。回首往昔,笔者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历练和成长。笔者从这次基本功比赛中深刻地体会到,特殊教育教师要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恒于磨炼、善于琢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研究”(课题编号:18YJA88007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苏建,男,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与教育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特殊教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