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茶文化的宣传形式探究

2021-08-16邓铃玲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学校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柳沙学校为例,论述学校茶文化宣传的策略:以显性与隐性的教育相结合,为学校的茶文化宣传奠定基础;深化校园茶文化宣传的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茶文化宣传新形式,加强学校茶文化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宣传,树立学校茶文化品牌形象,促进中华优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 宣传形式 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24-02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具有促进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和丰富文化生活等功能。南宁市柳沙学校以茶文化为载体,把茶文化的独特内涵融入学校教育中,丰厚学校茶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和雅教育”,正所谓“一茶一静谧,一沙一和雅”。学校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八德,将其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文明礼仪相结合,契合了“培育快乐儒雅的小茶人”理念,让学生了解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茶文化中获得滋养。为此,本文探究学校茶文化的具体宣传形式,以茶文化教育推动学校学科教学的发展,为学校树立起校园茶文化品牌形象。

一、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为学校茶文化宣传奠定基础

(一)“显性”的茶文化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显性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響的有形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是显性教育的一部分,为学校茶文化宣传提供有力保障。南宁市柳沙学校坐落于青山绿水环绕的柳沙半岛中心,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创造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学校将茶文化宣传渗透在外显的校园文化中,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构建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十二景”,如“茗香雅舍”茶室是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茶室中,学生可以参与多样茶事活动,如泡茶、饮茶、品茶等,亲身体验茶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体现学校“培育快乐儒雅小茶人”的办学理念。学校吉祥物“雅雅”是以“茶芽”为设计理念,取嫩黄色塑身,其图标、塑像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体现出“和雅小茶人”之气质,象征着柳沙学子开启智慧之旅;茶香四溢的“和园”运动场,种植了十八学士、六角粉莲、赤丹、七仙女等十余个茶花品种。满载书香的“雅苑”,雕刻着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景观有“茶圣”陆羽铜像、教学楼道前的十六片叶子叙说着关于“茶八德”的故事,另外还有“八德明智墙”,等等。正所谓:墙里香茶墙外道,墙外学子,墙里茶花笑。学生漫步在“国学长廊”,吟诵茶经里的“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品读《论语》《道德经》《孟子》《三字经》《弟子规》里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白了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道理等。校园中合理进行土地资源规划,把“茶文化”渗透于一方土地、一处景,不仅营造了茶文化特色校园氛围,而且在无形中通过显性的资源宣传了学校茶文化特色。

(二)“隐性”的茶文化宣传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身对周围的人、事、物、景的感知。“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隐性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学校茶文化宣传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隐性的茶文化宣传根植于学校精神层面,其中“三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包含了校风、教风、学风。南宁市柳沙学校的校风为“崇和立品,醇雅立德”,教风是“善赏启慧,善导树人”,学风则是“怀璞守真,潜心向学”。秉承“和言雅行”的校训,在“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指引下,学校引领柳沙学子以茶花作为做人的品格标准,做一个“和在嘉言、雅于善行”的人。

不仅如此,学校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从中凝练出“茶八德”,将“康、乐、甘、香、和、清、敬、美”渗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中,以“健康、快乐、奉献、创造、文明、清雅”为核心,贯穿美德教育、书香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师德教育、感恩教育等,结合“润心以茶 育人以雅”的办学特色,构建一支严谨治学、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从而为精神文化的奠基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渗透茶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校园文化宣传铺设坚实的基石。

“隐性”茶文化宣传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开展的各类特色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茶文化研学活动等,都是学校茶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更是师生向外界宣传学校茶文化的新形式。以学校特色茶文化活动为例,“茶香飘满园·茶情沁心怀”“创和雅文化·展科技未来”等主题都是学校最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节日”。在茶文化主题节日文化活动中,有极富壮乡特色和茶文化特色的大型歌舞表演,有各班精心准备的茶席展示,有现场煮茶、品香茗,品尝特色茶点、美食等活动,是集茶文化、民族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的饕餮盛宴。又比如以“品一盏香茗·听一曲古韵”“茶人茶语品茶韵·茶学盛会展风采”为主题参加茶博会的活动,通过茶空间互动,辅以视觉、听觉、味觉浸润茶的意境,扩大学校茶文化宣传教育的普及程度,深受参会观众的喜爱。

二、深化校园茶文化宣传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茶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经过长期建设凝结而成的教育活动,是塑造学校影响力的有力武器。学校文化渗透,宣传先行。宣传工作在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利用好文化资源,完善学校茶文化的呈现形式,重视挖掘茶文化资源的多面性,打通对外宣传的路径,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将学校茶文化宣传落到实处,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文化展示机会。学校茶文化宣传要与时俱进、内外结合,内有学校茶文化的展现,外有茶文化的延伸。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加速茶文化的沉积与融合,构建文化宣传体系。相辅相成的校际交流、教研活动的互相沟通与有效切磋,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茶文化,感受学校茶文化的魅力,让学校茶文化宣传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茶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茶知识教育,而是一种精神文化教育。茶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感知茶文化精髓,使其知行合一。南宁市柳沙学校以“茶八德”为核心,整合教育教学活动制订茶文化课程,创建了“和雅课程”体系,全面构筑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网,把“润心以茶·育人以雅”的教学理念融入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礼等茶文化活动体验中,结合学校实际与文明挂钩、与友善契合、与公正同行、与爱国共存,全面推动茶文化建设。通过课程整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等,打造一系列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美育教育、奉献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快乐教育、生涯教育等教育理念体系,让学校课程与茶文化内涵相融合,夯实学校茶文化的精神品质与核心内涵,为柳沙学校“培养快乐儒雅的小茶人”服务。

三、融合宣传新形式,加强学校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宣传

新闻媒体的介入,赋予了校园文化传播方式的全新挑战,使得信息资源形式丰富多样,传输速度快、覆盖面积大、辐射面广,为宣传学校茶文化拓宽了渠道。学校推广茶文化除了师生口头相授、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熏陶等方式,还应该借助新媒体融合宣传新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同实施,加强学校茶文化宣传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

学校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负责撰写新闻稿、拍摄活动照片、统计宣传数据等,建立长效的新闻报道机制。与社会新闻媒体合作,重视以网络传输技术为主、传统宣传形式为辅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校茶文化氛围。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钉钉直播等多社交渠道,发布与学校茶文化相关的信息。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增大学校茶文化新闻动态容量,完善校园宣传机制。如结合学校茶文化特色多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比赛等,普及学校茶文化内涵、知识,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校园动态资讯作为网络宣传的新亮点,加大学校茶文化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

学校还与社会茶文化单位定期举办“茶文化”活动,如党员建设“茶廉活动”、“茗师”培训班、茶艺提高班、“万古茶园”茶研学等实践活动,为柳沙学子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达到丰富校园生活、宣傳学校茶文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柳沙学校的茶文化宣传工作,根植学校文化底蕴,加深师生对学校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师生身体力行。以后,我校会继续重视茶文化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法,多方位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曼,沈文慧.新闻宣传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宣传[J].教育界·下旬,2014(8).

[2]陈志章.美国社会隐性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张晓晖,卢奔宇.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J].读现代职业教育,2019(34).

[4]吴波.浅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茶文化为载体在中小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编号:2019B235)、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茶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编号:2018C5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铃玲(1993—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二级教师,现任职于南宁市柳沙学校,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茶文化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学校推介
上学校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