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心理健康教师拒绝课堂生成分析

2021-08-16蒋雯洁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心理健康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初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拒绝课堂生成的原因,论述教师在心理健康课把握课堂生成的策略:平衡预设与生成、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把握教育契机,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智慧火花,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课堂生成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09-02

结构主义认为,生成性教学就是在相对弹性预设的前提下,由教师和学生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健康心理的过程。由此,心理健康课应凸显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实践过程。心理健康课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与成长,而心理健康课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能否在课堂中产生真切的体验。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而这正是来源于课堂的生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健康课堂最难上,也最难把握。因为学生千差万别,他们主动建构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且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教师在备课环节无法准确预知课堂生成。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特性对课堂生成性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教师拒绝课堂中出现的新资源,一味要求课堂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走,使得心育目标无法达成。为此,本文针对一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拒绝课堂生成的问题,探究把握心理课堂生成资源的对策。

一、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拒绝课堂生成的原因

心理健康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由预设走向生成,重视“动态生成”,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框架。然而,不少心理健康教师一味地预设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经验欠缺

刚走出校园的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知识点掌握不够充分,他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没有完成相应任务量,担心学校领导、家长甚至学生有意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无法准确传达知识讲授重点,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往往是学生的情绪刚一被点燃,教学戛然而止,时间一长,学生形成惰性,不愿意再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习惯性控制课堂

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案走,学生答出预设的答案时给予表扬,出现错误回答却不予以纠正,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教师便不知所措。课堂紧锣密鼓一环接着一环,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接收信息状态之中,变成了一台无条件接收繁杂知识的“机器”,这对学生学习成长相当不利。

(三)害怕生成式评价

青少年处于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期,教师在课堂中过度预设不利于学生成长。生成式评价要求教师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抓住几个大环节的前提下临场发挥,设计开放性问题,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把握住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心理辅导活动新资源的转化与生成。害怕生成式评价的教师常常在课前过度预设,大到各个环节,小到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等,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相悖。教师害怕生成式评价,源于他们内心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自信,当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不和谐的问题时,教师认为这是学生对师道尊严的挑衅,故意为难自己,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厉声呵斥。

二、把握心理健康课堂生成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心理活动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即便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可能千差万别。教师需要在一定预设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体验和认知,确保课堂的有序性、计划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准确把握施教时机、因材施教。

在《探寻人生中的挫折》这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了一个黑点,让学生将这个黑点看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学生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去美化这个黑点,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挫折,从挫折中寻找新的成长点。在活动环节,大多数学生能够对黑点进行美化,如将黑点转化成一个笑脸、一朵面向太阳的花等。但一名女生说道:“我选择把黑点擦掉,而不是美化它。”她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议论纷纷:“你是在逃避挫折,回避自己的问题。”“你的方式过于消极了,我们应该积极看待挫折。”“你这是在否定自己。”对此,笔者如果给予不恰当的回应,那么就可能将这名学生置于尴尬的境地。于是提醒道:“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起制订的课堂公约吗?要尊重、接纳与你不同的观点,不随意批评你的同学,我们现在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就让我们带着尊重与包容之心,一起听一听这位同学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听了笔者的话,女生更加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擦掉黑点并不意味着否定自己、回避问题,慢慢擦掉黑点的过程,象征着我在慢慢战胜它,直到黑点消失,表示我已经战胜了挫折,可以笑对人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同声音,笔者先让学生明确课堂公约,学会尊重不同的生命个体,包容、接纳、倾听他人,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女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心理健康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真正达到心育的目标。

(二)把握教育契机促生成

课堂生成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动态过程,教师应寻找到延伸新问题的契机,催生新的课堂生成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初中生活,我来了》这一课时,一名女生回忆小学生活时说:“我与最喜欢的男孩不在一个学校了,我要对他说再见了。”女生说完流露出难过的神情。这名女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了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听了女生的话,班上很多同学发出“咦”的声音。这包含了青春期学生对异性、对两性之间朦胧情感的认识,而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此,笔者如果过度回避问题,那么会让学生认为谈论青春期的朦胧情感是不被接受,也绝不允许的,而对分享心情的这位女生而言,就可能让她留下心理阴影,以后不敢在公开场合勇敢地表达观点。这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重课堂礼仪,理解分享是源自内心真实的感受,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感。同时此为契机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恰当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青春期的情感问题。

又如在一次课上,笔者点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有一名男生什么都没写。面对此种情况,有的教师可能会想:这孩子怎么没有好好听课?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给予学生恰当的回应,其结果常常不一样。笔者说道:“我想你是遇到什么困惑、困难了,还没有想好怎么表达。如果有需要,你可以课下找老师聊一聊,老师很乐意帮助你解除困惑。”正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回应触及了学生的内心,男生课后主动找到笔者,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后来,男生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天面带灿烂的笑容,课堂上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互动环节。教师的积极回应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良好的教育契机,有助于促进分享、生成新的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智慧,不断实践、反思、总结,精准把握和有效利用教育契机。

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强调教学预设下的课堂生成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应理智地对待每一节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让学生的个性情感在师生交流中进行碰撞、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1]陈静,吴友钧.精设环节 曲径通幽——以“合作”为例谈心理活动课课堂生成技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6).

[2]古林松.拒绝课堂生成的心理痼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5).

[3]黃硕.关于心理健康课教学生成点的案例分析[J].才智,2018(25).

[4]杨海荣.“体验式——积极生成”中学心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作者简介】蒋雯洁(1988—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桂林市第十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