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一体化视域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问题与策略

2021-08-16韦明耀梁思林陆锐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

韦明耀 梁思林 陆锐

【摘要】本文以“德育一体化”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初中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初中德育工作的改进策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初中生德育工作;三者联动,构建德育一体化环境;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现德育工作一体化,打造强有力的德育教师工作队伍。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 初中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04-02

德育工作是当前学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新的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探究新形势下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成为了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为此,本文以“德育一体化”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全面分析当前初中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一、德育与德育一体化的概念

学术界大致将德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德育是指对思想、道德、政治、法制、心理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教育;狭义上的德育主要针对道德教育。本文探究的是广义上的德育,这与教育部在2005年出台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提及的“德育”相一致。

关于德育一体化的概念,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德育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学校德育内容与日常生活德育内容的一体化结合。还有学者认为,德育一体化主要指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的一体化结合。一些学者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德育一体化进行阐述,横向的德育一体化除了包含上述学者强调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以及社会德育的一体化结合,还包含德育管理与评价、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实施途径等要素;纵向的德育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不同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德育一体化的衔接与结合,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四个阶段。本文提及的“德育一体化”主要以第三种观点为准。

二、德育一体化视域下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当前,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但不少学校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对德育工作定位有偏差,“唯分数论”的课堂教学导向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考試为最终目的,“只管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德育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些学校重视抓住国庆节、劳动节、学习雷锋活动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以期通过实践教育强化学校德育效果。然而由于受时间安排不足、活动经费不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不少带队班主任和教师往往倾向于组织内容、程序简单的活动,导致不少活动流于形式,大大降低德育效果。一名初中生就曾抱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我们要么带上劳动工具去街上做大扫除,要么是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显然,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中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德育工作应有之效。

(三)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步调不一致

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影响,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但不可能取代家庭和社会在这两个领域的功能。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对此认识不够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少教师把学生不听话、不守纪律归因于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学生在学校表现得不够好,教师第一时间向家长报告孩子的情况;二是部分家长把孩子的违纪行为归因于教师不会教、学校不尽心管教等;三是不少人把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归咎于社会大环境。

(四)社会负面价值观对初中生德育影响较大

当今社会上存在很多错误的价值观示范,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欺诈犯罪、腐败堕落、因私忘公等事例频频发生,不同程度上模糊了初中生内心对是非曲直、公道人心的判断。社会上一些低俗的、暴力的、不健康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侵蚀学生的心灵,动摇了他们本不坚定的心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五)综合素质差是初中生德育工作不容忽视的因素

当前,初中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这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因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要么想方设法请假逃课,要么在课堂上消极应对;为了应付学习,一些学生经常抄作业、考试作弊,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耻。还有不少初中生自理能力较差、责任意识淡薄、热衷攀比、早恋等,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三、德育一体化视域下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初中生德育工作

只有思想上的认同,才有可能实现行动上的一致性。德育一体化既包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横向教育环节,也包含学生在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纵向发展。从横向上看,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包括德育一体化的理念、一体化的知识系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评价体系等,才能使德育工作趋于实效化、科学化。从纵向来看,德育工作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的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统筹规划和科学开展德育工作,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快速发展、对道德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等特点,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初中生的基本道德素养等。

(二)三者联动,积极构建德育一体化环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引领家庭、社会参与到初中生德育工作中,以产生德育三者联动的效应。

第一,加强家校合作,确保德育工作相向而行。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要提高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重要性的认识,也要提高自身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校德育工作联席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各阶段思想道德发展状态;组织家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经验分享,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第二,坚持“内外结合”,认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内”是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外”是指课堂之外的德育资源,主要指的是校园文化资源。如果说学校是初中生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那么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教师要认真抓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的基本道德素养。此外,要重视挖掘课堂外的德育资源,特别是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初中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

第三,加强体验教育,引导初中生完善自我教育。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依托本地区或本校特色资源,让学生现场接受教育,比如组织初中生在校园主干道扮演交通警察,让他们切身体会这项工作的重大责任,有助于他们改正自身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不良习惯;鼓励初中生到农村收割稻谷,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生活中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利用社会人才资源,邀请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当地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第四,坚持步调一致,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错误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学校、家长要做到步调一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手段不断净化校园环境。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着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科教场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为学生营造育人环境;二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及时向学生进行社会热点解析和国情教育,降低不良社会舆论对其误导;三是学校应协同相关部门严格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杜绝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提高网络安全的等级保护水平,不定期开展打击网络犯罪行动等。

(三)实施分层教学,坚持做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进行教学。结合当前初中生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组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有助于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评价趋于合理化,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改进初中生德育工作。

(四)注重一体化培养,打造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要真正实现德育工作一体化,关键是培养一支具有德育一体化理念、德育一体化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师资队伍。首先,要统筹规划德育工作队伍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其次,要促进初中各学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者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育规律,结合具体实际开展深受初中生喜爱的育人活动。最后,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不断挖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积极形成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人以德立,教以德先。德育工作在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为初中生营造全方位的德育环境,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提高其道德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文君.初中德育一体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三所初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雷蕾蕾.“三位一体”中学生德育模式问题研克[D].濟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李义琼.关于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的研究[J].学周刊,2018(10).

[4]汤玉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思考[J].教育评论,2017(10).

[5]贾世娟.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7(18).

[6]樊未晨.山东全面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N].中国青年报,2016-5-27(3).

注:本文系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9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明耀(1981— ),男,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梁思林(1980— ),男,大学本科学历,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陆 锐(1984— ),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任职于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